2020年12月3号,回到迎胜参加了课题会,收获非常大。
一:我的课题可以继续。
换了学校,很多事情都安排妥当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我的心一直都悬着,那就是我的课题。我的课题是《家校合作,促进中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此前我担心自己从中学到了小学,很多材料就没有办法收集了,我的课题会不会因此就终结。孙明霞老师说,课题是可以进行改变的,中学可以变成中小学,小学的材料一样是可以用的。话说到这个地方,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就放下了。按照孙老师指导的思路,我又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小学的材料可以使用,并且更多。一年级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不会整理错题,那我就整理一个班级的错题本,帮助学生收集错题。小学生不会使用笔记本,那我就自己整理好了,让全班同学用。这些我原本想过的但是觉得可能不行的内容,现在全成了这个课题的美丽的花朵。
2:《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打印出来,就是一个佐证材料。说实话,这些年写了多少内容,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反正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每天都会写,每天都跟家长交流。我觉得,打印几十篇就行,不用太多。
3:《习惯养成班会课》也是很好的材料。
4:可以充分调动我身边的同事。我现在身边的老师,也是可以帮助收集素材的。
二: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小课题。
李化菊老师说我写的文章比较好,尤其是听课的,我思考着文章好的原因。文章好有很多原因,尤其有一点我觉得跟以往不相同的地方是,现在我写文章都会到知网上下大量的文章先学习,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来写。这个方法好在,我的学习的时候,自己的视野打开了,同时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也就想明白了。我的这种方法,得到了孙明霞老师的认可。
相比于以前的随笔,现在的写作相当于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有理论的深度,也有现实的真实。这是我的随笔所不能及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思考是:如果我以后要写的文章,或者希望发表的文章也使用这样的方法,是不是就有了含金量了呢?如果我把自己的文章,定义为一个小课题的总结来讲,是不是会更有价值呢?是我想明白了,还是以往就是错的呢?
三:看《语文课程标准》是对的。
跟孙明霞老师说,我现在在看《语文课程标准》,孙老师非常开心,我知道这次我带对书了。这本书,每天都在我的书包中,我每天必看。我想结合自己的事件,写成一个自己的《语文课程标准故事版》。我知道网上有很多这样的书,但是那是别人的,我也要让自己写,理解一下这本书的内涵。
前几天听课的时候,主任跟我讲,我的语文课堂评价有问题,我开始的时候并不以为然。后来,我看到了《课标》中的要求,我才明白自己并没有关注语文课堂评价,所以才导致做了很多自以为是的评价,真是非常可笑的。
四:感谢我的老师们。
再次感谢我的学校,还有每一位老师。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