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上班族的宝妈们,肯定都经历过早上和宝宝分别的时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他们的安全感和亲密依靠要离开了,那时那刻存在他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面对孩子哭天抹泪的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过程:
第一个阶段:哄劝不起作用,可采取缓和的策略,转移注意力
虽然你和孩子讲道理,他们也会点头答应,但就是抱着你不放(光说不练假把式,原来孩子们从小就会应用与实践呀,当妈妈的实在汗颜!)。为了制止孩子的哭声,防止他们情绪过于激动而不至于呕吐,只能将计就计,告诉孩子和妈妈一块上班去,给孩子穿好衣服,一块出门。出门的时候一定是爷爷奶奶抱着孩子,自己在旁边一直和孩子说话。讲一讲看到的花草,小猫和小狗,爷爷奶奶也会将说话的重点引导到每天出门遛弯遇到小猫小狗和花花草草上面,例如昨天见到的小狗冲你叫了吗?那颗小树比你长得高吗?诸如此类,将孩子的注意力逐渐转移,等到有拐弯和有树木遮挡的地方自己趁机消失。
事后向爷爷奶奶确认自己离开后孩子的表现,虽然也会哭几分钟,但是随着看到的新鲜事物增多,也就将我离开的事情给淡忘了。
这种办法虽然在短期内凑效,但是没几天孩子就知道家长的伎俩了。
第二个阶段:继续斗志斗勇,探索新的渠道----捉迷藏游戏
孩子对于每一个游戏的迷恋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会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的让你和他演练,好像永远没有厌倦。藏在屋里的一个角落,他会在你找到他的那一刻肆意的大笑,还要装出很突然震惊的样子,实在好玩极了。
我想把这个游戏也用在早上试试吧,就告诉他说,妈妈和你捉迷藏好不好。妈妈要藏到外边去,让奶奶抱着你在窗户上看能不能看到妈妈。孩子答应了,并用手推我赶快出去藏。这个时候孩子脸上悲伤的表情会慢慢浮现出笑容,我也会在门口突然出现,说“怎么又逮着妈妈了,妈妈再藏起来”,示范两三次后我就背着书包出门了。出门后向窗口望去,会看到一个影子趴在上面看呢。
爷爷奶奶也会适时告诉孩子妈妈藏起来了,咱们赶快吃饭,出去找妈妈吧,将话题转向吃饭。等我下班回家,我会问孩子,妈妈在外面等了你好长时间,你怎么没有找到妈妈呀,咱们明天接着玩,一定要找到妈妈好不好,孩子也会接收这样的做法。
第三个阶段:让孩子参与其中,忘掉事情的本质
经过几次的磨合,孩子也知道我每天出门都会拿什么东西了。
所以到了早上,我会问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都需要拿什么呀,书包在哪里?”
孩子会跑着给我拿到面前,还会将手机放在我的手上。
我会接着问:“妈妈出门从哪出去呀,门在哪,该走哪条路呀?”
孩子也会指指门的方向,指指窗户外边。
我会顺势夸奖孩子怎么这么清楚,妈妈都忘记了,妈妈再出去一下走一遍就回来。
当孩子知道了你的行程之后,他们会一步一步的按照你的指示进行,而不是突兀的上演离别的场景。
总结:与孩子的离别不可避免,但也要学会循序渐进,由于孩子的认知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所以不可操之过急。应从自身和孩子的接触中发现突破点,一点一点尝试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