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榜样其实是极重要的事情,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结果就是走了大段的弯路,甚至一事无成乃至走上歪门邪道。
小学时候,老师让我们写作文,选择榜样。我读过地质学家李四光相关的事迹,对他很是崇拜,就说我的榜样是李四光。长大些发现自己真学不了,一则觉得常年野外风餐露宿于我这等平常人实在做不到,二则和李先生实在没什么感应。
后来就开始各种学雷锋,学赖宁等等活动,每次学完这些人物事迹总觉得自己咋这么差劲,反而很灰心丧气。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后来上中学,考大学,乃至读研究生,仿佛自己没有了可参照对象,更多是羡慕学习成绩好,考上北大清华的同学。然而,除了佩服对方解题能力强,似乎也没多少链接。
工作以后,各种微博、微信碎片化阅读,读过乔布斯的传记,也读过如俞敏洪、巴菲特等传记或文章,除了佩服乔布斯要改变世界的勇气和非凡的创造力,以及很欣赏俞敏洪新东方创业中克服各种艰难,巴菲特的超人投资眼光,同样是觉得很挫败,感觉非我们平常人可学。
近年来,更发现自己缺乏可参考学习的榜样,当然身边有很棒的老师与合作伙伴,也向他们学到了很多,然我内心似乎一直在找寻一个通晓规律的榜样。
回顾过去几年,读《了凡四训》,开始学了一点点了凡先生的智慧,然而又学很多禅学经典,开始照着铃木俊隆禅师的几条指引来生活,实践一段时间发现这比较适合出家人的节奏,像我的现状实施起来相当困难。
甚至有一段又开始关注学习稻盛和夫的思想和王阳明的心学,发现这两人都是神人一般,好像自己怎么追赶都望尘莫及。
近日突然峰回路转,读到曾国藩传记,一看“祖上几百年都是农民,天资很一般,考了七次才中秀才,各种恶习,如抽烟、好色、好看热闹、脾气差、傲慢”,我一一对号入座,发现全对得上!甚感亲切,仿佛100多年前的这位曾先生就在我眼前。
当看到曾国藩戒烟十多年,我更觉亲切了,因为我也抽了十多年,戒了十多年。并且和曾老师一样,都最终痛下决心,戒烟成功,并且由此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因为戒烟成功意味着下定决心成为不一样的人,至少是要成为一个身体更健康的人。
尤其读到曾国藩因为践行自己设定的“日课十二条“,就是每日修身功课,从而成为毛主席口中“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让毛主席都佩服的历史人物,可见其分量。曾国藩独撑危局,帮清王朝续命几十年,还开启了帮助中国近代向工业化转型的洋务运动。
曾国藩在30岁设定“日课十二条”以后,每日严格执行,并且记日记30多年,除了病重的几十天,一天不落,再加上大量的曾国藩家书家训,把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实践完整的记录了下来。我看完信心大增,原来这样基础的人也可以通过每天正确的修行取得这样的成绩,那真的是我可以学习的榜样,而非是膜拜而难以参照学习的对象。
尤其是“日课十二条”,我初实行就感觉受益很大,无论是静坐,精读,早起,好像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其实也很正常,曾国藩强调的就是在世俗中,尤其在晚清极其混乱的局面下,
一个天资普通的人如何通过不断行动和调整,达到人格上的完善以及事业上的成就。
我发现仿佛和曾老师有一种跨越时代的链接,他的几十年人生经验,给我莫大的信心,原来可以这样去修正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那些早起,精读不再是道理,而是有人这么实践几十年证明可行!
曾老师仿佛告诉我,我可以做得到,你也可以!这种感觉太重要了,因为这几年无论感情、事业还是学业,都很有挫败感。读的学历已经是久远的事,而学术上毫无长进,事业上磕磕绊绊低于自己预期,我非常需要有一套日常可以参照学习的体系,是被验证过的,是在世俗中可行的。
以曾老师的修为和事功,我辈可学一辈子,绰绰有余。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唯有每日践行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