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视频-->知乎、豆瓣,然后深刻理解一本书/一部电影。
《海上钢琴师》主要讲述了:在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创作出唯一留在世间的作品。当他打算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却半路折返。影片最后伴随着三吨半的炸药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大艺术家的选择会这样的异于常人,这样的境界真的是望其项背。尤其是唱碟破碎的那一刻,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的斯里克兰德烧毁房屋的场景,我不懂为何要毁坏杰出的作品。
那些在擅长领域成为大艺术家的人,超凡脱俗、不拘世事。他们似乎已经明白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作品不应该被商业化,杰出的作品应该被欣赏,不带有任何利益的感受。也许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孤独,懂得了曲高和寡的境界,宁愿选择一段故事的流芳,也不要任何存在的痕迹。
当我想要寻找影片主题的时候却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太多情节都在反应一些生活的箴言,每一处都会引发不同人的不同观点。不要期待在这种电影找到一个中心思想。好电影就像生活。没有中心思想,但又处处需要思想。
-1- 即兴演奏的灵感,源自生活
我和很多网友都很好奇,1900从没有下过邮轮,没有在陆地上感受过生活,却弹得一手好琴。无师自通的天赋的确让人敬佩。这也恰好证实了,好友麦克问1900哪里来的创作灵感时,1900列举出四位人对应曲目。此过程更加展现一个人的天赋才能。
“真佛所言皆俗世”,大艺术的创作不再局限于线谱之间的跳跃,超出规则而又符合规律。用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解释复杂的原理。正如生活是一切工作的主题;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来源;生活上的随心创作让人们感到倍加亲切。仅从1900的生活来说,一个邮轮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的职业是琴手、他的业余生活也是弹琴、大风浪时他用优美的韵律去平复颠簸,琴在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这样的生活早已把天赋异常的他练就成大师。除了钢琴,杰出最多的就是游人,每个航程二千多人的行程让他接触了各层各个行业的人,阅人无数后的沉淀也许就造就了如此大师。
-2- 曲目用来欣赏,不是用来斗琴
对于斗琴的片段大家各有说法。浅析可至曲目弹奏水准,深析乃至欧洲国家与美国的文化差异。在知乎上有对应的讨论话题,读者可自行查阅。
这三首的态度可以简化成三句话。第一:这个比赛我不在乎;第二:你能弹的我也能弹;第三:你不能的我也能弹。
仅从斗琴来看,1900绝对扮演着一个谦虚的态度,挑战者杰立则是一副傲慢不逊的样子。这样的斗琴场景或者想要表达的寓意在很多书、电影中都有类似的手法,不过主题都是积极向上的,极力展现一个人的才艺和天赋,或者说展现一个人的创作和处事心态。
斗琴的过程是整部电影的中心,精彩才的变大了各种人类的品性,从而引发人们思考创作曲子的初衷是为了斗?还是心灵的陶醉?
一曲乐、一篇章、一副画、一座房、一件物……凡是经过细心创作的东西都有值得崇敬的地方。其间蕴含着人类的无限付出,而付出的经历一定是一番寒彻骨。此后人们对大师的敬畏就从原来的作品转化为一个人的曾经。
原文赏析 —— 《海上钢琴师》
杰立·罗尔·莫顿点燃了一支烟,斜放在钢琴的边上,坐了下来,开始演奏。蓝调爵士乐。但似乎是一种以前从没听过的东西。他不是在弹,是在滑。就好像一条丝制内衣从女人的身体上滑下来一样,那音乐让丝绸在跳舞。在音乐中,有全美洲的妓院,那些豪华的,连女侍者都很漂亮的妓院。杰立·罗尔·莫顿在结束的时候点缀了一些不起眼的小音符,很高很高,在键盘的尽头,仿佛珍珠洒落在大理石地板上。那支烟一直在那里,在钢琴的边缘上,燃了一半,但烟灰还挂在那里。
人们屏住呼吸,贪婪使劲地吞噬着音符,目瞪口呆,好像一群超级低能儿。所有人都保持着肃静,在那最后的一阵仿佛有一百只手演奏的超级和弦之后,钢琴似乎在任何时刻都有可能爆裂,依旧悄无声息。在这片令人发疯的寂静中,一九〇〇站起身,拾起那烟蒂,向前探出身子,越过键盘,把它贴在琴弦上。嘶嘶的低鸣。当烟蒂被抽出来的时候,已经着了。千真完确。很美地燃烧着。
-3- 追求
正如文章最开始的三张截图,当1900决定去陆地上生活的时候,在下船的途中看到都市无穷尽的楼群时,就放弃了自己的决定。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挑战,他也害怕这样的世界让他不能够纵心处理。诱惑太多,烦恼就会增多,创作的本意有会附带更多利益的成分。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在哪里?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已经数不清了,找一个女人,盖一间房子,买一块地,开辟一道风景,然后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选择,太复杂的判断了,难道你不怕精神崩溃吗?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烈的香水,无从着手的音乐。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这样的话,我宁可舍弃我的生命。毕竟,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不是么?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能见。”
“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海上钢琴师》
父亲总是教导我要理解舍与得,有舍才有得。如果你真心想在某些领域有自己的发展,放弃诱惑是肯定的。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是第一步。如果有所成就以后,能够继续创做出不带有利益价值的作品,才算是保持一个人的本心。
斯里克兰德会在40岁的时候,放弃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的职位这个巨大的诱惑,从心创作绘画,他依然理智的对待爱情和女人丝毫不让自己被繁杂的事情困扰。抛开一起,创作就是创作,不带有任何生活闲事。
一位伟大的大师,必定是一朵绽放的最美丽的奇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