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语言带来的痛苦往往比肉体的伤痛更彻底,而且心理的伤痕常常被漠视。
其实明明有更好的说话方式,我们为什么要选择最伤害的一种。
经常在超市看到妈妈对孩子说:
“你再乱跑,我就动手了”
“我真是受够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不许买巧克力了”
我理解妈妈觉得孩子在超市里乱跑是不好,
但这两句话其实是在惩罚,第一,你要被体罚了;第二,你的巧克力没了。
当下次孩子再乱跑时,他第一想到的是我这样会被妈妈打,我这样做就得不到好吃的了。
请问这是我们真正想让孩子吸取的教训吗?
肯定不是。我们希望孩子能意识到在超市里乱跑是不对的,而不是会有体罚。
吉诺特博士说,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惩罚其实是无益的,下次犯错时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可能会想起这样做会有惩罚,但是从根源上他没有习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代替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
1. 请孩子帮忙
孩子也很想参与到大人的活动中,当我们分配任务给孩子时,他会觉得被信任,很光荣地完成任务。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在需要帮忙的地方。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一定要告诉孩子你不同意的原因是什么。孩子需要知道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表达的时候需要坚定而温柔。
比如:
“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子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
3.表明你的期望
请让孩子知道你希望是怎样的。
“我希望你在超市里不要乱跑”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对多数孩子来说,告诉他们怎么弥补可以唤起他们的责任心。
5.提供选择
“你要么好好走路,要么坐在购物车里”
可能第一遍还是不会听,当我们温柔而坚定地重复说了7-8次时,孩子会改变行为的。
6.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后果
如果孩子不能在超市里好好走路,下次你就不要带上他,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换个方式跟孩子沟通,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
著名儿童学家阿黛尔.法伯说过: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孩子的生活是积极还是消极,其实全在父母如何表达。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当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父母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这时候需要坐下来双方想想解决办法:
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说出家长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讨论,想想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不管是否可行)
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都可以接受,哪些不能接受,哪些需要行动。
吉姆因为好几次放学回家晚让妈妈生气。吉姆觉得自己也很委屈。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妈妈决定找吉姆好好沟通一下。
吉姆:放学后,我想和同学玩到18:30再回家,我是最早回家的人。
妈妈: 你很多次都回家那么晚,还找借口。我们要么已经吃好晚饭,没有你的饭菜了,要么就要一起等你吃晚饭。最重要的是你回来晚了我会担心你。
吉姆和妈妈开诚布公地写下了几个想法:
☘1.晚上18:30回家
☘2. 留晚饭给吉姆
☘3. 修好手表
☘4.我去接你
☘5.吉姆回家晚,妈妈不用担心
妈妈觉得第5条不用担心做不到,吉姆不要妈妈来接他,他们讨论了第2条,把最后时间定在18:15.
孩子觉得很好玩,并且执行力很高,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参与过程后决定的,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硬塞给他们的。最后决定的想法都要写下来,双方签字,这种仪式感会让孩子觉得被尊重。
简简单单的几条方法其实可以帮助我们改善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重要的是要不要改变,要不要从现在开始给孩子更好的沟通,要不要改善亲子关系,都取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