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字
(本节不讨论文字学)
1、思维-语言-文字
思维是人在实践中,被直观到世界的赋予(笔者的观点)。人(这里人并不指特定个体,而是作为具备思维能力及基本知识体系的普遍意义上的人)所知、所感、所思、所为内容的构成要素,都是被人直观到的。人不可能想到一个完全没有所知、所感、所见、所闻、所为构成的内容。实践是人类知识体系的直接来源。而思维过程则是人将直观到实践的各个要素内容“加工”成知识(经验、理论等)的工具和唯一场景。
由于思维是极端个人的事情,个人从实践中思考总结所得往往一开始就只是他个人的。但是思维的有效所得(比如知识)如果有效扩展到他人,能让个体从实践中总结的有益成果,迅速扩展到更广泛人群之中。也就是说社会性的人类不需要每个人都亲自完成一次相同的实践,而只需将他人有益实践成果进行纯意识的“接受”。就能‘拥有’他人的认识成果。
我们以聊天共情喜怒哀乐;我们从一本本书籍中观赏一个个拥有鲜活灵魂的他者;我们接受教育,将整个人类亿万万人,不知多少万年实践总结的经验、理论、知识,在短短几天、几年、十几年变成自己所有。
这就是人类社会性最强大的地方——在四维时空层面,只要手段充分,所有个人的实践认识成果都能成为所有人全部能拥有的。从知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说,每一个后浪都可以是所有前浪的叠加。
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在于是到底是哪些他者构成了自我。或者我们可以更极端的描述:
不存在自我,只有他者!
所有自我(个体)都是不一样的他者们以不同数量、内容、结构构成的。父母给予我基因,社会给我常识生活,学校给我知识,与他人的各种交流都将他们的一部分融入到自我之中,自然给我所有的物质构成自我,我们所有的先辈给我们历史。因此构成自我实存的皆为他者。
思维的作用这么大。但是非常私人的思维活动结果如何被他人所知并最终‘进入’他人。则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来实现。语言就成为人最初完成这个思维相互交流任务的功能。
通过交流,个人的具体意识活动成果才能告知他者,并努力使他者对此了解、理解。
人的意识内容是非常快速、繁杂的。所谓一刹那间千百万个念头。但是我们人类现有所有的交流表达手段,都无法完整展现出一个人思维结果的完整面貌。一瞬间产生的那么多想法、念头,即便我们能完整地表达出来,也无法花费与思维活动相同的时间“表述”出来。因此人类基于交流的最初表达方式(语言),一开始就是思维对无数意识内容的关键重点部分的精炼浓缩、筛选性表达。
语言是人类为了交流最初实行的行为方式。宽泛而言,它主要分为肢体语言和言说两种主要形式。本文此处只讨论狭义的语言,即通过口腔声带等人体发声器官所产生的沟通信号。
因为语言(言说)自身受限的独特性,导致语言这种交流方式必定呈现一种简短的,内容及意义浓缩等特点。
因为声音的特点就是短暂存在的,逝去的声音是听不到的,一个声音不存在与过去,也不存在未来,只是当下刹那的存在。所以语言交流,就要求表述不能过于冗长,对一件事过长幅度 的表述,需要倾听者消耗大量精力,去记忆表述者表述的前后语句,并在意识中耗费更大精力把记忆材料进行理解重构。因此语言交流也不倾向含义过于复杂的内容表达。
更复杂的表述内容,需要更大篇幅的表述内容。这就需要对倾听者的记忆力、理解力等有更高要求。人的精力在这种高强度的活动中,会很快疲惫,甚至产生厌倦。这就是相声这类纯语言技艺,需要不断抖包袱的原因。在较短时间内,在思维还没疲劳之前完成整个事件(含义)的表述,且这个表述不仅易于理解,更以一种脱离意识常规理解形式来引发倾听者极大兴趣及特殊感受,以此维持对言说者言说内容的持续关注。
因此语音在时空中的瞬时性,决定了语言表达语句越简洁越好,语意越简单直接越有意思越好(大家可以去看下我们新冠抗疫期间民间大量有意思的抗疫标语)
语言的特性决定了。他适用人类文明发展早期,较少的实践经验,意识成果下的交流环境。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提高,人类生产出更多产品,拥有更大活动范围,有更丰富强大的技术能力,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历史累积的人类实践经验成果(知识总量)越来越多。
人类开始越来越需要交流更复杂的内容。这时候,原有的语言(言说)交流方式就开始不能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
对华夏文明而言。大禹治水前后,华夏最先进的农耕族群,已经开始深入涉及灌溉水利、精细耕种、与农耕有关的天文观测,与大规模定居有关的建筑技术、城建规划,以及对这些相关大量丰富的工具制造等等大量复杂的领域。尤其进入夏朝后,又有政治组织领域,以及逐渐成熟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这些大量复杂的领域内的新旧知识需要记录、交流、传承。
对这些大量知识累积进行交流传承,仅仅靠简单的言说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人类需要对大量的、复杂的、跨越更悠长时间的意识成果进行交流的阶段。人类终于迎来升级版交流方式——文字的诞生.
文字可以超越言说刹那存在性的巨大弊端,在时空维度上,超越思维的无限流变、言说的短暂无形,将复杂的思维内容凝固在具体载体上,长时间地留存在这个世界中。
文字不需要为了有效言说,过度加工浓缩思维内容。他可以将无数思维的火花,进行详细地记录。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成果留存给百千年后的人类。也可以跨越千万里地域的间隔,将“我”的思维总结出来,让千万里外那个从未谋面的“他”认识理解。文字使人类的思维突破了存在着的时空的限制,使每一个有益的思维成果都有机会成为社会全体的共同财富。因此,文字的诞生使得人类的社会发展 得到了一次指数级的增强。一个社会所能覆盖的范围将不再仅仅限于我与我身边的人,而扩展到我与了解我想法的人们。
2、象形文字
1)、图画与文字
象形文字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他直接来源图画,象形文字造字源头在于图画,图画是人对实践的直观(世界直接赋予人的)。
在古人类活动过的地域,现今不少地方都发现几千、上万年前的岩画。这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中,在具体实践的场景中,直观到这个世界对人类的赋予。图画的真正意义就在这里。
图画是我们人类对世界赋予人类的直观的记录。人在实践中才产生直观,因此图画是人对认识到世界“真”的记录。所以,无论写实派还是抽象派,图画必须呈现出“真”,才被众人认可。这种“真”不需要你在图画外对图画进行额外的注释,就能被观者正确理解。如果你画了一只鹿,观者有人说是树,有人说是大山,有人说是房子,这是图画表达的失败。因此,图画能成为图画,我们可以说,它(图画)准确记录了世界赋予人的直观。凡是不能准确呈现地图画,都有指鹿为马天然证伪的结果。
因此图画(能真正称为图画的图画)天然蕴含真实性,甚至真理性。
在人类文明早期,在人类处于简单生活状态,不需要也没发展出过于复杂思维。因此努力呈现大自然展现给人最真实的景象,是人类必然的质朴选择。以图画为基础,创造文字并记录知识,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以及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
因此,人类文明早期,在世界各地诞生了大量的象形文字。比如古汉字、古埃及象形文、古印度象形文、苏美尔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等等。而中国境内除了汉字,现存还有东巴文、水书、纳西文等象形文字。
我们今天可以说,汉字诞生之初并没有什么特殊性,汉字是人类文明演化普遍性的结果。但是汉字又是人类所有主要使用的文字中一个非常最特殊的存在:特殊就在于,经历数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之后,现今在人类主要文明中,应用最广泛人群的文字之中,汉字几乎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以象形文字为基础发展出的文字系统。
2)、字母文字以及与象形文字的一般性比较
在人类当下还在使用的众多主要文字系统里,几乎除了汉字这个直接起源象形文字的文字系统外,几乎全部是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的起源相较于象形文晚很多。字母文字是象形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腓尼基字母几乎是现今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腓尼基字母是腓尼基人(位于现中东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一带闪米特人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从古埃及象形文中选取若干象形字演化出腓尼基字母。虽然不清楚最开始,腓尼基字母是否就已经是纯表音的字母。但是这不影响腓尼基字母成为现今几乎所有主要字母文字的开端。腓尼基人通过海路及陆路商贸活动,将腓尼基字母向四周传播。在地中海文明圈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在现今欧洲方向,腓尼基字母后来演化出古希腊字母,以及之后的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最终形成当今,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系统。在东方的亚洲方向,演化出阿拉美亚字母,以此,派生出之后波斯、印度、阿拉伯、希伯来等民族文字。在中国,蒙古文、维吾尔文、满文等都是这一支的派生。
我们看到,字母文字的起源,来源于象形文字的发展。我们更从历史看到一个现象,象形文字的起源是多点并行发生的。但是字母文字的起源,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基本表现为特定地域单点起源扩散演化出的 。
这就形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现实结果。象形文字多起源但随着历史发展日益缩减。字母文字单点起源,但是日益扩展成大部分人类使用的状态。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找出汉字至今还在普遍使用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汉字到底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独特性。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象形文字演化的角度
象形文字的文字数量扩展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得早期诞生不久的象形文字在造字过程中逐渐遇到巨大问题。现实的复杂意味图像内容的复杂性。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不断需要新字来描述。但是大量复杂的图画的出现,会让记录速度出现巨大问题。一幅好的画作,或许画家要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才能完成。但是作为文字,一个字不可能容忍如此长时间才能完成书写,甚至一个字数分钟才能完成书写,也成为记录活动中不可忍受的情况。
因此复杂事物的造字,显然不能简单重复图画造字逻辑。于是,象形文字如果继续发展成熟,就必然需要创新出其他造字逻辑加入其间。比如汉字,起源于图画象形(比如:日、月、山、水),之后随着文字发展, 又发展出指事(比如:上、一、刃)、会意(比如:从、鸣、解、歪)、形声(比如:铜、放、花、斧、固、问)等造字方法。
就以汉字造字法的演化为例,我们看到象形文字从人类直观世界这个最朴素的现实出发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字。但是其随着时间发展演化出两大倾向:1)、造字法的复杂化,以满足书写便利有效率的客观需求2)、文字与语音最终发生关联性。
造字法复杂化,相对于字母文字造字法的较为单一性,尽管满足了象形文字发展需要,但是,要实现造字法复杂化,必须要达成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大的智慧及水平能找出新的造字方法;二是学习使用更多造字法的象形文字的人群,要有整体相对较高的智慧水平,并投入更多精力才能实现学习结果。(很多学习汉字的外国人觉得汉字难学,虽然有非母语学习的问题,但是根本上,是汉字为代表的以象形文为基础发展出的文字,呈现出相对字母文字以语音为唯一造字逻辑而言,多种造字逻辑共存得相对复杂的事实。因此,成熟的象形文,无论创造它还是学会应用它,都在文字使用的人群整体层面,需要更高的智慧要求,以及掌握学习过程中花费更多精力。)
象形文字与语音最终发生关联性,这就显示了语音与文字最终关联成为一种造字发展的必然。这不仅仅因为文字与语言、语言与思维特殊紧密的关系。还在于不同族群,在不同历史实践形成中,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实践路径,并形成各自特有的世界观和文明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差异性结果为前提,人类随之的实践历史,让绝大部分的人群最终选择或被迫走向了字母文字的道路。
我们或者这样说: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人类发展最前沿的族群(以大规模农耕定居为标志),已经来到人类文明的大门口时。他们是以普遍的人的原始‘天真’性,从直面的世界中寻找打开文明大门的钥匙,来打开文明的大门,迎接文明的曙光。这把钥匙就是文字。而人类的这种原始‘天真’性, 就是各地原初文字基本都是象形文的核心原由之一(一个族群进入大规模农耕定居状态,才会产生大量的新事物,生产大量的新产品,面对更复杂的社会,才形成需要文字的客观条件)。
但是进入文明的大门后,人类就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随着文字诞生,人类个体实践成果,尤其一些更高级更复杂的成果,能够利用文字快速使之成为整个族群的共有能力。人类的能力以几何倍数快速增强,整个世界开始逐渐成为人类挥斥方遒的自由世界。限制人类的只有人类能力本身!
于是在更多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不同族群在不同环境下不同路径的实践选择,形成了不同的文明样式。
笔者可以略微武断地说,环地中海早期历史,是字母文字得以诞生并迅速扩展的现实背景。
古埃及人创造了古埃及象形文,古华夏先民创造了汉字,都是因为在文字诞生的核心区域,人类开始进入农耕时代,实践经验大幅增加的所产生的大量知识的记录、传承需求造成的。
在古埃及,基于尼罗河流域大规模农业生产,以及产生了大规模定居生活,形成了更多更高的生活样式和需求,形成了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强大,这从今天我们从埃及发掘出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就能想象埃及农业文明曾经的强大繁荣。这就是古埃及文字能产生并流传出去的前提。但是就如之后历史显示的那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古埃及农耕依赖尼罗河的灌溉,非洲地理环境,决定了北非北面有地中海天堑,往南,大量的沙漠地形,使得古埃及无法将农耕活动向南大规模扩展,这就限制了古埃及能实现国家实力及文明水平的高度。这个跟华夏文明诞生时地理条件比较,就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华夏文明诞生的核心族群分布在北方辽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广大地域之中,这些地域不仅有不少江河,还有大量湖泊沼泽,这给农耕族群足够宽广的活动地域。而当这些农耕族群逐渐交流、融合,形成了本区域内地域面积、人口、生产力水平都极其强大的农耕文明。并形成了对周边其他地区族群,在实力、人力、能力等等领域碾压式优势。这种优势,随着农耕文明逐渐扩展,形成对周边其他文化、族群、超长时期,超大幅度领先的优势地位。这跟古埃及文明形成了较明显的对比差异。埃及北有地中海,南部沙漠,被局限在尼罗河流域狭隘地域的古埃及文明,实力上升空间有限。再加上农耕文明总体偏爱和平稳定(以便利农耕生产的长周期)。因此当古埃及文明强大时,能有限影响环地中海区域。但是当并不非常强大的古埃及衰弱时,它就不得不面对环地中海文明那些游牧文化,商业文化族群的强力竞争。 不幸的是,这些商业文化、游牧文化族群,并不如农耕族群那般好相处。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在今天中东这一带,因为无法发展出大规模农耕文明样式。但是随着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日益发达,更多商品被生产出来,这些不同族群之间,就有了交换产品的需求,闪米特人等族群,利用所在地中海地理优势条件,发展出了商业文化的样式。而这种地中海商业文明早期行为模式,我不得不再引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描述,来帮助现代人来恰当理解当时那些商业族群是如何跟其他邻居交往的。(现在被称为希腊的地区,在古时候显然没有定居的人们;相反地。移民运动频频发生,各部落在受到那些比他们更为强大的部落的压迫时,他们总是准备放弃自己的家园...这样他们对于变换居住地点并不在意...凡是土地最肥沃的地方...其主人的更换都是最频繁的...
在早期时代,不论是居住在沿海或是岛屿上的人们,不论他们是希腊人还是非希腊人,由于海上交往更加普遍,他们都在最强有力的人物的领导下热衷于从事海上劫掠...那时候,这种行为完全不被认为是可耻的,反而是值得夸耀的。[42])
这些所谓的商业文化族群,仗剑行商,势强为盗,势弱为商。为了建立并稳定商路(势力范围,殖民范围),必须建立一系列殖民点。因此当古埃及文明势弱,以商业立基的腓尼基人崛起了。因此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到,腓尼基人面对曾经辉煌的古埃及文明会有怎样的心态——感怀古埃及曾经历史中的强大辉煌,以及当下腓尼基人开始强大的自豪,以及对当下衰弱的古埃及文明的轻视。
因为感怀历史,所以就拿来了埃及象形文字作为本族新创文字的底本;因为轻视当下,所以,腓尼基人就完全脱离象形文字造字法的基础,进行了一次完全彻底的改造,基本摒弃新文字与图像的紧密关联性,采取单一造字逻辑——与语音高度关联造字。
基于象形文为起点的字母文字的诞生,现在看来,是一次彻底的文化上的借尸还魂。字母文字从诞生之初,就形成了与象形文字迥异的特质。
字形与字义的割裂对立。
象形文字,文字字形本身就是现实的映射。因此无论象形文字产生怎样的新造字逻辑,其都无法完全脱离象形这个根本,就如汉字造字法里形声字虽然与语音高度关联,但是形部直接来源于象形,所以本质上,形声字也无法脱离图像内存天然真实性的根本制约。
但是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几乎完全剥离了图像天然附意的特质。字母构建的文字具体所指为何,不是客观世界直接赋予的,而是需要造字者在造字时人为确立的。Mdfke 这个单词所指何意?除了笔者这个文字创立者,没人知道。如果我不赋予Mdfke这个词具体词义,单看字形,任何人都无论如何不知道其所指为何!
于是这就形成了字母文字与象形文字最根本的差异。
这个差异导致,文字的含义的赋予者从象形文字的自然,变成了字母文字的人。(人给予字母文字附意,自然给予象形文字附意)
------------------------------------
[4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著 徐松岩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p1-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