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写了很多干货的文章。
给我私信的朋友也变得越来越多,现在每天得花大量时间来回微信。
有些没能及时回复的朋友,请见谅!
最近,很多买了课的朋友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如何学习?
这也是我这几年卖课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
其实课程都是好的,知识点都是全面的,大纲设计也是合理的,老师讲课方式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有些同学听了就能超预期执行,而有些同学听了却执行不到位,或者只能执行50%。
这和一个人的学习方式与接受能力有关。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通过阅读、听力、观察、研究、时间等途径而获得知识、技能或认知的过程。
碎片化学习,只是单方面输出,被动接受。而且很多知识的源头,往往脏乱不堪。
如今的自媒体文章,博眼球、断章取义、偷换概念,我们无法追本溯源、寻求真相。
古斯塔夫·勒龙在《乌合之众》里说道:“人们往往只愿意相信自己看到的事情。”
但学习是一种辨证思考,而不是情绪共鸣。
这就是碎片化的陷阱,降低了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还让我们沾沾自喜,以为学到了很多。
曾经看到一个广告语:“每天半小时,搞懂一本书。”
这可是几百万字的书籍,汇聚了作者数年,甚至一辈子的知识结晶。
短短30分钟,就能读懂了?问题是,很多人信了,浅薄之路由此开始了。
人们总说现在咨询爆炸,但在我看来,是一种信息闭塞。
很多“文章”都是一场包装着知识外衣的华丽表演。
所以,在如何学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在哪里学和哪些能学?
说到这里,给你们讲一个我和公司流量部老大老孙的故事。
老孙是被我直接从浙江吸引过来的。
当初他来公司找我,正在做一个知识付费的项目,我便开玩笑的和他聊到:“这样吧,我教你一套方法,帮你今年多赚点钱。”
13年的时候我和老孙在西安见过一面,缘起他是王小错的男朋友。
那时候我在写微信营销的文章,觉得王小错做特产的模式不错,便写了一篇复盘文章。
没想到那篇文章帮王小错卖空了囤货,还帮她加了不少粉丝。
老孙瘦瘦高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非常强。
原本只是和他开一个玩笑,没想他一听我愿意教他东西,就给我支付宝转了5万块钱,并回复了两句话:
一、我觉得应该为价值付费,何况是你这几年的创业经验。
二、我怕你有所保守,付费了我自己心里踏实。
18年老孙应该挺感谢我。
18年7月份他跟着我做,到11月份,他总共投了20多万广告费,收了一百多万回去。
回报率达到了1:5,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
我愿意教老孙,不是因为他给我付了5万元钱,而是他人很正,而且特别爱学习。
赚的钱,远远超过他当初给我的5万块钱。
12月份的时候,我投资了一些新的项目,急需一个特别会花钱的负责人,便问老孙愿不愿意过来一起干。
老孙二话没说,带着老婆和孩子来了重庆,租了房子,入职了公司。
自从他入职公司以来,公司花钱如流水……但相应的,新项目的启动也非常快。
老孙一直在问我:西哥,我来重庆之前,一直觉得缺项目,但来了重庆之后,怎么发现到处都是好项目?发现了项目又如何去学习呢?
我说,我是这样学习的,里面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信息收集和整理。
第二,标杆学习。
整个互联网就是一个透明的信息库,没有哪一个项目是隐藏起来的。所以只需要有情报思维,我们任何时候都能去拆解和复盘一个项目。
同时,我们要有标杆学习思维。用标杆学习发来包装项目,会变得特别容易。
如果我们具备了情报思维,通过互联网的信息搜集工具和数据分析工具,基本上所有项目都是透明的。
我们要学会让自己拥有敏感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
比如说做抖音。
最近看到原来微信上做蜂蜜,头条上卖白酒的那帮人进入了抖音,大规模投放广告。
我就开始拆解他们的套路,从视频拍摄的框架,投放的时间节点和账号,以及成交场,成交页面的布局设计等等。
然后我又花钱购买了他们的产品。
这样他们的销售套路,产品的包装套路我都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你看,当我拆解10几个做白酒的抖音项目后,我是不是也能用同样的思维,去测试其他产品呢?
再说标杆学习。
互联网上,找到优秀的老师也非常容易。
这里所说的老师,并不仅仅是具体的人。任何能够给我们带来成长的物和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比如说,九源教育的杜总,他们年前做了一次教育峰会。
背后的原理就是拆解了全球一百多场正式的、非正式的各类型会议,从摆桌到会议的流程,到视觉的呈现,到桌上的物品摆放等等,都使用了标杆学习法。
如果掌握了这两大技能,你不但可以快速的找到项目,你还知道如何学习并现学现用。
如果你有项目,也可以用这套方法来优化迭代,让自己的项目成为爆款!
学习是什么→如何找到一个好项目→怎么拆解项目→学以致用。
这一套流程想必你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标杆学习不置可否是一个最简单、高效的学习方法,但当你创办一个公司时,到底应该如何运作才能开一个好头,持久高效的运营下去呢?
一个好的学习者,不但能在书本上学到理论,最重要的是,能把理论形成一整套符合实践的方法论。
这才叫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超预期执行。
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理念和方法论,是在我这九年的持续创业实操中总结出来的,并且在不停的践行。
在践行的过程中,给我,以及我投资的几家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收益。
首先,我认为:一家公司应该有三种角色。
第一种角色,产品公司。
第二种角色,媒体公司。
第三种角色,教育公司。
我用一个案例来解释清楚这三个角色的作用。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投资的专门做跨境医疗的公司极早健康和专注于赴美医疗、生殖的公司美月时光达成战略合作。
在和美月时光创始人蔡总交流的时候,我也给她规划了战略三步走的规划,每一步就对应了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公司角色。
第一步,树立公司的产品线。
梳理公司的产品品类并打造拳头产品。
这一块蔡总他们做了很多年,已经非常的OK,只不过在细节上不停地优化迭代而已。
第二步,打造创始人IP。
开始讲创始人故事,将他们的服务过程,展示美国的医疗资源,私人会所的服务等等,完整的展示创始人的生活与工作,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
第三步,开发一款网课。
比如说名字叫《赴美生子之前必看的108个问题》,课程暂时按照这个方向在开发,等完全包装好之后,会在几个大的知识付费平台上线。比如说荔枝微课,喜马拉雅。
很多开车一族在堵车的时候喜欢听喜马拉雅,这样的课程,也能带来不少的潜在用户。
你看,其实做公司不难,活下去也不难,只要把这简单的三步做好,并持续不断的赋能下去。
在我新开发的网课中,会详细讲到这一部分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
所以,你看,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
我们一以贯之的思想还是:
你得先把自己产品的定位,信任状的设立,体验的完整性,建设起来。有了实质性的支撑,才是你营销的开始。
感性一点的说就是:
先把自己变成野兽,然后,才有万千山水等你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