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见南子——《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48章

见个国君夫人竟惹出大麻烦,估计孔老师心里的郁闷,感觉到身体要被掏空了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要是做得不合于礼,老天会嫌弃我!老天会嫌弃我!”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篇之二十八

南子原是宋国公主,后来嫁卫国君主卫灵公为夫人。据史书记载,她长得妖艳无比,“美而淫”,与宋国一位名叫宋朝的公子私通,在当时是被公认为淫乱的女人。孔子去见她,子路很不高兴,也许认为这有辱孔老师的尊严,弟子脸上也无光。

子路是个直心肠火爆脾气的人,大概一番话说得孔老师下不来台,却又有口难辩,因为去见一个“坏女人”,确实有点说不清、道不明。孔子被逼急了没办法,只好发个毒誓来表白自己。

这可不像是一个道貌傲然的大圣人,简直和我们身边常见的老百姓样子差不多。其实所谓圣人,都是后人借着圣人的名头用来唬人的,孔子原本就是一活泼可爱的仁者,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当然,有时生气了也会痛骂学生,但用词都很文明的,并且从来不搞体罚。

孔子见南子,有很多传说,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有十分生动的描述。大致情况是这样的:

事情发生在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56岁,周游列国的第二年,暂时闲居在卫国,处于失业阶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去见了南子。为什么说是不得已呢?因为在鲁国的“堕三都”行动失败后,孔子与季氏“三恒”势力矛盾激化,只得离开鲁国,出去闯荡世界。后来美其名曰“周游列国”,其实起初也只是想到别国去谋个官职。

孔子先是到卫国住了十个月,卫灵公当时待他不薄,给他提供了“粟六万”的供奉,但后因受人谗害,卫灵公又不想用他了,只得离开。孔子想去陈国,但在经过匡、蒲等地时,凄凄惶惶,四处碰壁,甚至被人拘禁,差点儿丢了性命。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弟子去给卫国大夫宁武子当家臣,才得以返回卫国安身,借住在好友卫国大夫蘧伯玉家,寄人篱下。当然了,蘧伯玉是位有名的正人君子,待孔子是很不错的。

既然还是卫国好,那就得找门子想办法留下来。那时卫灵公把南子宠得不得了,言听计从,甚至国家大事也都依她,听她的话,所以南子相当有势力。况且这个南子还是极聪慧的女人,有知人之明,她对于孔子也是很敬重,如果她在国君身边吹吹枕边风,就很有可能决定孔子在卫国的前程。卫国大夫王孙贾曾对孔子说过,“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八佾篇》)此话有一种传说,就是那个奥神,暗指卫灵公,灶神则暗指南子。照此解读,王孙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想在卫国受到重用,有所发展,就必须主动与深受恩宠的南子搞好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孔子客居在外国,按照礼数,也理应主动去拜见“寡小君”,即国君夫人,否则就是失礼。而貌美绝伦的卫国夫人南子,恰好也有这想法,她思想很前卫,喜欢赶时髦。声称是孔老师的粉丝,托人捎来话,想见见孔子。“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史记·孔子世家》)意思是说,各国的君子不惜降低了身份,想与我们国君结为兄弟之情,照规矩是一定要拜见国君夫人的。我愿意见您。

基于上述原因,孔子即使一万个不情愿,但是为了自己和弟子们的前途生计,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前去拜见。于是孔子就去见了南子。孔子拜见南子的情景,《史记》记载得很生动:“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进门后行礼,南子款款回拜,回拜时,她戴的环佩玉器,发出叮当撞击的清响。

这里有三个细节:一是孔子“北面稽首”,那么南子必定是南面而坐,双方行的是规规矩矩的君臣主宾之礼,不可能乱来;二是南子“在絺帷中”,并且是“自帷中”还礼。“絺帷”是细葛布做的帷幔,隔着这一层,看人都模模糊糊看不清,自然不会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三是孔子见南子的过程中,只有“环佩玉声璆然”六个字的描写,通过听觉,极其传神地表现出南子灵巧、娇艳的形象,同时也从侧面说明,整个见面过程,南子始终没有走出帷幔。至于孔子听了那声响悦耳的美玉相击声,有没有怦然心动,谁也说不清。

就这样见过。《史记·孔子世家》中是这样记载的:“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回去后,子路就来兴师问罪了:为什么见她!孔子说:我本来不想见她,她非要见我,我能不依照礼数回礼么?子路火冒三丈:师傅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孔子也急了,于是就对天发誓:我要是做错了,老天会嫌弃我!老天会嫌弃我!

唉,见个国君夫人竟惹出大麻烦了。估计孔老师那时心里的郁闷,感觉到身体要被掏空了吧。

“子路不说”,子路不高兴。“说”通“悦”,喜欢、高兴。“夫子矢之曰”,孔子发誓说。“矢”,发誓。子路这个大弟子不高兴可不是小事,孔子怕他把同学们的人心搞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急得对天发誓。古人发誓都是对天发誓,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孔子相信天,是有神论者。孔子对于非人世间的事物,从来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理性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予所否者”,我要是做得不合于礼。“予”是第一人称代词,我。“所”是假设连词,如果、假如。这种用法,古人只是在誓词中使用,句末以“者”字相配合。“否”这个字解释起来比较麻烦,因为它是孔子对自己见南子这件事的评说,历史上存在三种不同看法。

一种解释,“否”指不合于礼,意思是这种见南子的事不是走的正道。孔子发誓,我这样做如果不符合礼,不是走的正道,老天将厌弃我。

第二种解释就复杂了。“否”指《易经》中的卦名,不交闭塞谓之“否”,即闭塞不通,意思是遭遇困厄,处境艰难窘迫。孔子说,我如果遭遇困厄,而不能把人间正道宣扬开去,就是老天厌弃我了。

这样解读意思就完全变了,子路的发火不高兴,不是认为孔子见南子的事不对,而是为老师感到冤枉,老师如此伟大,抱着光明大道却行不通,不得已去做这种委屈迁就的事。照此解释,孔老师也不是在为自己见南子的事辩解,而是在用天命安慰弟子,别不高兴,老天不会亏待我的。这里的“矢”解释为“直告”,就是明白地告诉。孔子把身负的天命给子路讲明白,而不是对天发誓。

第三种解释很简单,“否”即“不”。孔子指天发誓说,我如若坚持不去见南子,老天将会厌弃我。

以上三种不同看法,如果仔细分析时代背景,可能还是第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因为那时确实有拜见国君夫人的礼节。钱穆大师曾举《左传·成公九年》中记载的一件事作说明,大致意思是:鲁宣公之女、鲁成公之妹伯姬嫁到了宋国,那年夏天,鲁国派季文子到宋国去慰问伯姬,之后回国复命,鲁成公设宴招待他。这时先君鲁宣公的未亡人穆姜夫人,从内屋出来,连施两礼,表示对成功完成慰问出嫁女儿任务的季文子的感谢,并且还朗诵了一首诗,表示谢忱,然后才回到内室去。可见这是当时的一种礼数。

孔子是最讲究遵守礼制的,不会因为南子有绯闻就不以礼相待,何况还想在卫国立足呢。可见,孔子对于自己这种委屈迁就、以守为攻的做法,是有充足理由并充满信心的,认为完全合乎天理,所以会说出“天厌之!天厌之!”的话。“厌”,讨厌、厌恶。“之”,代词,用来指代说话者本人,即孔子。“天厌之”,意思就是老天会嫌弃我。

不过,孔老师的信心也没维持多久,仅仅过了个把月,那位不成器的国君卫灵公又演了一出闹剧。他和南子同坐一辆车,由宦官雍渠陪侍在右,出宫满大街巡游。这还不算,还依着风骚夫人的性儿,硬是拉上大牌明星孔老夫子为自己撑门面,要孔子坐第二部车子跟随在后面,招摇过市,显摆炫耀。这把孔子气得要命,他总算看穿了卫灵公的心思,并不想聘请自己帮助治理国家,只是把老夫子当作装点门面的幌子罢了。

于是,对这里的一切感到厌恶和失望的孔子,留下一句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就断然决然地动身离开卫国,往曹国去碰运气了。这是后话。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见圣人所为必合乎天也。

《史记》: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论语注疏》:此章孔子屈己,求行治道也。子路性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淫乱妇人,故不说乐。故夫子告誓之,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愿天厌弃我。再言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

朱子:孔子至卫,南子请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论语正义》:天未欲夫子行道,岂南子所能兴?明己之往见,不过欲答其礼,而非为求仕可知。

郑汝谐:圣人出处,非诸弟子所能尽识。(佛肸、公山弗扰皆畔臣,南子宣淫)三者皆子路之所疑,夫子所以告子路者亦皆异其辞。于公山拂扰则曰“吾其为东周乎”,于佛肸则曰“吾岂匏瓜也哉”。东周岂公山弗扰所能为?匏瓜岂所以为圣人之况?当时欲往之意,初不如是,然难以语子路,姑告之以其端尔。惟见南子则曰矢之,盖直以心之精微而告之也。

钱穆:如阳货欲见孔子,孔子初不欲见,及其馈蒸豚,亦不得不往而谢之。然何不以此详告子路,而为此誓辞?礼,在其国,不非其大夫,况于小君?若详告,则言必及南子,故孔子不直答,而又为之誓。其实则是婉转其辞,使子路思而自得之。

云门隐者按:此章可见孔门鲜活之师徒面貌也。子路之耿直,跃然纸上。可与“闻之喜”章、“祷尔于上下神祇”章、“使门人为臣”章、“子路愠见”章等同参,以见师弟子之情义也。

《孔丛子》:平原君问子高曰:“吾闻子之先君亲见卫夫人南子,信有之乎?”答曰:“先君在卫,卫君问军旅焉,拒而不答。问不已,摄驾而去。卫君请见,犹不能终,何夫人之能觌乎?”古者大飨,夫人与焉。于时礼仪虽废,犹有行之者,意卫君夫人飨夫子,则夫子亦弗获已矣。

程石泉:卫灵公虽未重用孔子,但曾禄之。子路所不悦者,即孔子拘拘于礼。孔子不欲见南子而终于见之者,必因卫灵公有所赐予,见之所以答谢之也。初无因南子以求仕进之意。孔子所誓者,乃不因礼俗之相见,而改其厌恶南子之心。

张栻:当时过卫国者必见寡小君,卫人以为请,则乌得而不见?子路以夫子之见强而出于不得已也,故不悦。

【学习参考书目】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正义》 《论语集释》 《癸巳论语解》 《论语新解》 《论语读训》 《论语意原》 《史记》 《孔丛子》 《四书解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126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254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445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185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178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970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27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27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00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883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99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46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1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0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23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2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