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个“不讲理”的爱人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有时候虽然事情很小,但是“不讲理”这个事实却令人很抓狂。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感情中不要纠结对错”。虽然不纠结对错能明显改善关系,但是也会让人产生疑惑,“难道要为了感情而忍耐变成是非不分的人吗?”不是的,这里告诉你为什么感情中要“不讲道理”。
什么是道理?
有些道理是恒定的:比如1+1=2,比如地球是圆的。但有些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没有一定的论断,这就是感情中的道理。每个人的“对”都是基于自己的成长环境、教育和价值观的综合产物,所以标准不同论断不同是很常见的现象:A君,从小父母一直忙于事业,把他丢给年迈的姥姥长大,A君从小都是一个人玩耍、自己搞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得到太多情感上的支持。长大后在感情中,觉得自己对女朋友B君也没有要求,就想要有些自己的空间。但B君却一直要求粘着所有事情都要一起,这是无理取闹,很不成熟的表现。然而B君呢?从小在宠溺和关注中长大,陪伴是她对爱的最好表达方式,她觉得A君喜欢一个人是孤僻的,是不是好的依恋关系,她在帮助他慢慢走向她心中正确的依恋方式,有什么错呢?
感情中道理之所以没有普遍性,因为它是属于每一个人独特的道理。对方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去符合对方的价值观预期,而如果他/她为了对方去改变了,很大可能不是因为认同了,而是为了双发感情而做的妥协。而妥协,往往带着情绪在里面。
为什么不要讲?
“既然道理中包含着各自的价值观,为什么不要去讲?”因为人们往往喜欢在已经有矛盾的时候开始讲道理,而这么做会有两种结果:讲道理的人,觉得自己越说越有道理,而产生更多不满的情绪在里面。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情侣争吵会脱离眼前的事情层面,因为争吵已经成为情绪的发泄,即“你怎么总是不讲道理呢?”;而听道理的人,听到的是对方站在“自封”理论制高点的“胁迫”。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阐述自己的价值观,但是情绪却是每个人最真实的“道理”,而当对方用理论来压制自己,很容易会产生委屈和恼羞成怒的愤怒,即“你一直在咄咄逼人,讲的都是歪理我就是不讲道理,怎么了?”。显然,在有情绪的时候,讲道理会更加激发矛盾,进入吵架的死循环模式。
那我们讲什么?
所谓恋爱是一个磨合的过程,除了三观以外,磨合的就是我们互相沟通的默契。首先,学会先认同差异的存在,让双方了解自己和对方所处的差距,有意识地朝着中和的目标前进。当一个人自己的感受被对方承认,即使不完全认同,也会产生被理解的喜悦情绪。其次,了解自己可以做到的极限和对方沟通。之所以感情被称作是双人舞,就是互相进步和让步的默契。想清楚自己能够接受的和做到的,是既是减轻了自我和感情之间的矛盾,也是能最大程度让对方感受到你诚意。最后,在问题解决后在告诉对方你的看法。告诉对方为什么在他/她看来很自然的事情,对你来说没有必要或者很难也听听对方的想法,一起来看看为了这段感情各自都走了怎样一段心理的旅程。
感情的道理可能会让人觉得辛苦和艰难,但这些沟通或者妥协不但是对感情有意义,对个体也是有这契机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磨合,才能为你的原生家庭开了一道门,让你更了解自己真正的模样。每次异议和争吵都是碎片和线索,组合起来好像一面价值观和信念镜子,倒影出你真正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