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笙晨闲谈】微信公众号,闲谈、干货一应俱全,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
嗨,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相信大家一定是又想笙晨了呢
最近因为疫情在家,笙晨相信很多小伙伴们的厨艺都大有长进,真的都是令隔壁小孩都馋哭了呢。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有些小伙伴开始抱怨:天天除了做饭就是准备做饭,一天就围着厨房团团转了!!
但是毕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些小伙伴们竟然直接开始高呼——“君子远庖厨”!!!
因此,今天笙晨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孟子的这句“君子远庖厨”吧~~
(这篇推文有点长,如果大家实在没耐心看完,可以直接翻到文末,只看第5部分,看看笙晨总结的东西,不过那一部分略微有点干哦,请自备茶水~~)
01
《君子远庖厨》
既然笙晨说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孟子的“君子远庖厨”这句话,那么,就让我们在文章里是咋说的吧——
(以下原文及译文大体看看就好啦,毕竟这不是今天的重点哦,笙晨也不是来跟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啦~~)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哎,这孟老夫子跟齐宣王啰里啰嗦了大半天,到最后才说到了这句“君子远庖厨”,不过到最后,咱好歹也算是见到这句话从哪来的了嘛。
好啦好啦,笙晨知道小伙伴们看懂的不多,所以笙晨将原文的字体设置的小了一些,但是笙晨知道有些小伙伴还是想知道这到底是嘛意思的,咱们就直接来看看度娘的译文是咋说的好吧,就酱,来来来来,译文走起——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代称霸的事情,您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的,所以没有传到后代来,我也没有听说过。大王如果一定要我说。那我就说说用道德来统一天下的王道吧?”
宣王问:“道德怎麽样就可以统一天下了呢?”
孟子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样去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够阻挡了。”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
孟子说:“能够。”宣王说:“凭什麽知道我能够呢?”
孟子说:“我曾经听胡告诉过我一件事,说是大王您有一天坐在大殿上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您看到了,便问:‘把牛牵到哪里去?’牵牛的人回答:‘准备杀了取血祭钟’。您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到它那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牵牛的人问:‘那就不祭钟了吗?’您说:‘怎么可以不祭钟呢?用羊来代替牛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宣王说:“是有这件事。”
孟子说:“凭大王您有这样的仁心就可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认为您是吝啬,我却知道您不是吝啬,而是因为不忍心。”
宣王说:“是,确实有的老百姓这样认为。不过,我们齐国虽然不大,但我怎么会吝啬到舍不得一头牛的程度呢?我实在是不忍心看到它害怕得发抖的样子,就像毫无罪过却被判处死刑一样,所以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以上原文及译文均来自百度)
好啦好啦,以上这些并不是笙晨今天发这篇推文的重点,接下来才正式的开始咯,快点搬好小板凳坐好,听笙晨一一道来。
02
如何称霸天下?
《君子远庖厨》是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两个人之间发生的一段对话。
其实笙晨觉得,齐宣王在这段对话里面,真的可以算是比较心机的了。他虽然不像梁惠王那样一开口就问“何以利吾国?”,也不会像梁惠王那个不成器的儿子那样,口气更大地问“天下恶乎定?”,而是用一种很委婉含蓄的方式,向孟老夫子请教了历史问题:“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但实际上,我们还是不难发现,他真正关心的,其实仍然还是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都是想知道——如何称霸天下?
据笙晨估计,不止是在春秋时期,基本上中国历朝历代,甚至是国外的一些统治者,在上任之后想的很多事情,都是与如何称霸天下有关的,因此,自然而然也就造成了大部分君主们,都是因“霸道”而称雄天下。
可是众所周知,孟子他老人家可是一直奉行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儒学啊,人家可是不讲“霸道”而讲“王道”的。也就是人家不讲武力,靠军事力量,靠战争称霸天下,而是讲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去统一天下,使天下人心归服。其实咱们说白了,人家就是主张“君子动口不动手”。
所以,当齐宣王问及此问题的时候,孟子也就直言不讳的来了一句——
就问你: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孟子貌似为了保住自己的那颗小脑袋,还是对齐宣王说:“如果您要是对王道感兴趣的话,倒可以说一说。”笙晨听到这句话,只能说,真XX机智啊
不过好在齐宣王也还算是通泰随和,也不去计较那么多了,管他是霸道、王道的呢,只要是能让我称雄天下就行了嘛,因此也就与孟子一问一答地探讨起来了。
其实在笙晨看来,孟子人老人家毕竟还是靠着嘴皮子吃饭的嘛,靠着对齐宣王的心理分析,剥茧抽丝,步步逼近,直至抓住他的内心,通过这层层推进,最终还是切中要害,也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唤醒齐宣王内心“不忍”的仁慈之心。
我们也不难发现,只要齐宣王的这种仁心被唤醒了,至于下面的事情,像如什么王道啊,仁政啊,咱们也就统统有了接受的心理基础了,就可以听孟老夫子继续说下去,最终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罢了。
03
这难道不是“伪善”嘛?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忍心看其死去,不忍心听到它临死的惨叫,对着肉都下不去筷子,所以就要离厨房屠宰场这种地方远一点。
其实笙晨觉得,这次谈话总体来说还是体现了儒家思想,提倡我们还是要有颗恻隐之心的。厨房屠宰场杀害牛羊,是被看为不仁之举;而君子远离庖厨,也就是远离杀生之地,自然也就远离不仁,这不也正是体现出了儒家学说中“仁”的思想原则嘛。
可是,这种类似“掩耳盗铃”的做法,真的就是“仁”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善良嘛?这难道不算是“伪善”的做法嘛?
你想吃肉,但是却要远离烹饪它们的地方,自以为是远离了杀戮,认为自己有一颗“仁爱”之心,结果最终吃的不还是你们?这难道就是“伪善”的表现嘛?其实在笙晨看来,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并不是“伪善”。
笙晨觉得“善”与“伪善”两者之间,其实并没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其实什么是“善”,什么是“伪善”我们也没法对其做出真正的定义,因为对于善行,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做任何的道德评价。毕竟咱们也不能用2000年后的道德观理论,去评价2000年前孟老夫子说的到底对不对不是嘛?
04
还要继续“伪善”嘛?
那么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还要不要继续“伪善”下去呢?在此之前,笙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伪”呢?
其实笙晨觉得,人和动物之所以有所区分,还是因为人会“伪”,而动物在此方面却还是略有欠缺的,这个“伪”并不是表面上的伪装,而是本心的“伪”,同时,也正是有了这本心的“伪”,才有了“善”的存在,毕竟这已经完全违背了作为一个动物的本性。
因此,如果你还在纠结这恻隐之心到底是不是“善”,笙晨觉得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了。毕竟如果你认为是“善”,那么他就是发自内心的,何来的“伪”这一说呢;但是如果你认为他不是“善”的,那也就更谈不上是不是“伪善”了吧。
举个不是特别恰当的例子,就像我们在很久之前就纠结过的一个问题:在马路上如果一位老人突然倒地,身为一名普通的路人,你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呢?扶,很有可能被讹;不扶,自己的良心又过意不去。
这件事情在孟子看来,不管你是不是要讹我,只要是在我面前倒了,我自然是要去“扶”的。当然,你也完全可以说是孟子“虚伪”,但是他至少减少了一次可能真正发生的意外不是嘛?如果真的有老人因为“不扶”而失去了生命,那么笙晨觉得这赤裸裸的现实还是要比到底是不是虚伪更可怕吧。
但是,我们回头细思,孟老夫子为什么要让一国之君远离“庖厨”呢?他又有何用意呢?其实在笙晨看来,孟子就是想让齐宣王真正可以发自内心的不忍,从内心真正的去“伪善”,而不是自己为了做个样子去假装自己不忍心,才远离庖厨而去心安理得的吃肉。如果你没有看到屠杀的过程,人家端上一盘肉来招待你,你却不忍其食,那才是真正的伪善吧(如果你本来就不吃肉只吃素,那当我没说)。
在笙晨看来,孟子之所以让齐宣王“远离庖厨”,这并不是对于阶级,对于身份的歧视,主要还是不想让他习惯。毕竟庖厨里面对的是时常的杀戮,而经常面对杀戮的场景,不管是谁,时间长了的确会使人变得麻木,变得残忍,变得心狠手辣。
君子的工作就是涵养道德,君子就应要熏陶善,培养仁。杀戮的环境会让人变得凶残。整天看这样的场景还会做到仁政爱民嘛?恐怕他早就麻木不仁了吧。
所以身为一国之君,不应该接触不美好的东西,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仁政爱民,即使常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对普通百姓的生死存亡的漠视,但也不应因为“庖厨”的存在,而就去因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浸染,影响到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应有的道德观。
孟子也正是凭借着一己之力,去努力让君子“远离庖厨”,毕竟他清楚的知道,什么人该做什么样的事,我们不能让人承担不属于他们的责任,也不应该让无法解决的矛盾蒙蔽自己的心灵。
05
写 在 最 后
其实笙晨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
时至今日,孟子的思想虽不能完全顺应当今的世界观、道德观,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的确在当时的环境里,给与了君王以发展的指导,并且在顾全大局方面,的确也做到了真正的仁政爱民。
因此我们不能也不可以去评价他的理论到底是正确与否,我们对于“善行”,也没有权利去探讨其真伪,也不应该去做任何的道德评价。
身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们真正需要做到的就是要认清自己,知道什么样的人到底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而身为“君王”的,也要时刻心系百姓,不要只是想着去称霸天下,毕竟有了百姓才有了天下,如果你失去了百姓,自然也就失去了人心,那么这个“君王”的说服力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君王”管理的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也可能受到威胁。
最后笙晨想用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话题——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但愿我们在做到善良的时候不会被别人的“无意”伤害。
当今社会,多长个“心眼”不会有错,但其实笙晨最希望看到的,还是我们不用去费这些心思,不用去多长个“心眼”哦~~
PS:原文链接:“君子远庖厨”是“善”还是“伪善”?
看完记得关注【笙晨闲谈】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更新“计算机”类的相关干货,以及闲谈类的文章。只要你关注,就会有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