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80年代的河北的农村,从记事起,年就够味!虽然简单,却混合着淳朴与儿时的纯真!
还记得孩子上幼儿园,过年时第一次用稚嫩的声音给我背诵老师教的儿歌时,勾起了我记忆中满满的年味!
小孩儿 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是啊,已经步入中年的80后,有谁的记忆中年不是儿歌中的样子?身上穿的崭新的棉衣、灶台上摆着的糖瓜、硬邦邦的冻豆腐、盘子里吃不完的猪肉、篮子里雪白雪白的馒头、还有就是夹着红枣和红豆的年糕……每一样都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啊,穿着妈妈牌的棉衣棉裤还有棉鞋,那么寒冷的天,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暖和,更欣喜的是满鼻子都是那新棉花的香味。再戴着用根绳儿连接起来的棉手套,与小伙伴嬉戏打闹,呼啦啦的满街跑。
似乎那时候的冬天没有这时候这么冷,没有这么单调,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甚至空旷的野地里也要刨上一刨,总想着是不是能发现什么新奇玩意儿!
小时候过年啊,就是守候在奶奶的铁锅旁,看着那卷着香甜红薯陷的卷卷儿一条一条的放在高粱杆儿穿成的“拍子”上,奶奶用刀切成厘米长的小段,放在温热的油锅中一炸,刺啦一声……,而我们就这么眼巴巴的盼望着那被奶奶切掉的“小尾巴”悄悄的溜进不停吧唧的嘴里,嚼上一嚼,香香甜甜的。如今回忆起来都是满嘴的口水!
还有那数不完的饺子,似乎过年时就要把一整年的饺子捏完。外形自不必说,主要是馅料就不像平时般简简单单,肯定是肉,肉,肉……想到如今过年,反要吃些素馅,确是怎么也吃不到那时肉的香味了。
饺子摆放也是要有讲究的,不似平时摆成一圈一圈的圆,要整齐的摆成线,寓意着来年不要转圈圈,要顺顺利利,大展鸿图。
小时候过年啊,每年初一一大早,天没亮就要穿戴整齐,妈妈煮好饺子,摆好糖果瓜子,就等着院子里的爸爸用手里的烟点燃长长的一挂鞭炮,噼里啪啦……在鞭炮声中全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吃一年的第一顿饭。其实每家每户都是如此!听到哪里放炮了就是这家人要开饭了,吃完饭要出门拜年啦!
要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家的小辈聚集在一起,整整齐齐的在年长的大哥带领下,跪下给长辈磕头,祝福长辈新年身体健康!跟着爸爸妈妈、叔叔婶婶的动作学,在大人的后边偷偷的用眼睛瞄这儿瞄那儿,只知道磕头有几元钱的红包拿,从没有想过这样的仪式不经意的在自己的心里扎了根。
现如今,家里没有给长辈磕头的习惯了,过年也只是亲戚朋友、乡里乡亲的聚聚聊聊,有的甚至去长辈屋看望一下都成了奢侈。每每想到这里,就更怀念儿时那股子执拗了……
年总是要过完的,我们谁都舍不得这份团圆和快乐!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我们都牢牢的抓住年的尾巴。手里拿着指头长短的小红蜡儿,有铅笔粗细,点燃一根,放在屋子的门口两侧,然后一步步的退到屋外,让小小的红烛光照亮整个院子,水井、鸡舍、猪圈、狗窝……最后一根根的退到了大门外,延伸出去与邻居的融为一体,那时候黑夜中的整条街都被点点的光点亮,摇摇曳曳,风姿绰绰……
从那时候起,美美的年味儿就像儿歌中唱的,深深扎根在我们心里……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