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八班李文卉
妙玉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最终却“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个角色是理想与现实的撕裂中的点点闪光,充满了张力。
妙玉为人高傲。寻常人都不能入她的眼,他不仅生活上有洁癖,精神上也有洁癖。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只因为刘姥姥用过了,她就打算不要了,她还说“若是我用过的就是砸烂了也不能给她。”妙玉太爱自己了,经不起自己或是自己的东西遭到一点点的玷污,精神上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当初林之孝家的邀请妙玉来贾府时,妙玉拒绝了,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黛玉都被她讽为俗人。可是世上哪有什么完全纯净的人呢?好人与坏人,黑与白,是与非,界限永远是不分明的。妙玉平时这么与每个人保持距离,反倒误解了别人的好意。也会伤了别人的心。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拉仇恨吗?
妙玉也是个很纠结的人。与大多数尼姑不同的是他坚持带发修行。她带发修行是为了将来还俗嫁人时能有个好归宿,不遭到对方家里的人的嫌弃。妙玉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佛教里面,她给自己留了后路。妙玉的纯净并不是完全属于佛教,也不是完全隔离于世俗。而是在拥有高洁品行的基础上保留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在第一次被拒绝后,林之孝家的得了王夫人的命令,叫书启相公写个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23个章回之后,妙玉就出现在了栊翠庵。她为什么要打自己的脸呢?或许是想到了失去双亲的自己必定要在异乡漂泊,如果不寄居在贾府,自己将会更加狼狈。或许是想到了圆寂的师傅的遗言,叫自己不要离开这里。总之一定有什么,让妙玉最终与世俗妥协了。这23回的空白,隐隐透露出了妙玉与内心的挣扎。
妙玉的乐观是一个很大的闪光点。在七十六回中,中秋佳节,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贾府众人赏月之后各自散去,黛玉望着明亮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亲人。心情愈发凄凉,作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妙玉见气氛太悲伤,就请二人到栊翠庵烹茶。然后以一己之力,将湘云、黛玉二人所联诗句的凄凉之风扭转了过来,写道“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妙玉与黛玉身世相似:家住姑苏,寄居贾府,父母双亡。按理说妙玉在中秋之夜也同样会感到悲伤,但是她不仅没有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安慰别人。可见妙玉的坚强与乐观。
妙玉是我喜欢的角色之一,她患得患失地来来回回虽然痛苦,但是生命的痛苦正是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