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王子岛
爱德华王子岛最初由探险家杰基斯·卡蒂尔(Jacques Cartier)于1534年沿海岸航行时发现,并命名为圣珍(lle Saint Jean)。原为迈克麦克原住民(Micmac Amerindian)居住的土地,17世纪中叶,阿堪迪亚人(Acadians)开始迁移至此。1763年英法殖民战争结束,根据双方签订的巴黎合约该岛归于英国,并改名圣约翰岛,1798年以乔治三世之子、维多利亚女王之父——“爱德华王子”重新命名。1873年成为加拿大的一个省。
1769年之前,爱德华王子岛属于新斯科舍省,当时同新斯科舍一样使用西班牙银元,1元=5先令。1833年,为了解决银币的匮乏,保证岛上有足够的通货,时任总督觉得将银元中心切下形成一个小银币,规定其价值1先令,其余“圆圈”部分作价5先令,这相当于一块银元贬值为6先令。
这一时期,私人、商号和银行也开始发行多种铜质代币。
渔农1分
币面没有地名,铭文为“FISHERIES AND AGRICULTURE”,意为“渔业与农业”,面值1分。
仅有1855一个年份,数字5有几种区别。
自治自贸代币
币面有地名和“自治政府和自由贸易”,没有面值。
有1855和1857两个年份。
维多利亚1分
1871年,爱德华王子岛开始正式发行带有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的十进制硬币,仅有1分一种。
惠灵顿公爵代币
此类铜币得名于其币面的惠灵顿公爵(the Duke of Wellington)头像,也有个别品种不带头像但标注了Wellington字样的、
最早这些代币出现于拿破仑战争中的伊比利亚半岛战争(1808-1814)时期,为了缓解流通中铜币的严重短缺,流行于约克夏和英格兰其他的一些地区。
惠灵顿公爵多次击败法国军队,因此也被称为“战斗代币(Battle Tokens)”。但因发行量太大,随后退出了流通,其中一些随着1814年被派往北美与法军作战的英军,被输送到了加拿大殖民地。
大部分惠灵顿1便士代币在加拿大的流通受到了限制。半便士相对数量较多,逐渐成为加拿大殖民地、尤其是下加拿大地区的主要流通铜币,也有极小部分进入了上加拿大地区。
以下为2种惠灵顿半便士代币。
新布伦瑞克代币
与加拿大其他地区不同,直到19世纪40年代,新布伦瑞克省并不存在铜币的严重短缺。但随后情况有所变化,于是省政府在1843年从英国的博尔顿和瓦特造币厂购买了一批半便士和1便士硬币。尽管币面铸有维多利亚女王头像,但由于未经英国政府批准,所以还是属于代币范畴。
便士代币
1843年首版
1854年第二版
此外还有3种私铸代币,略。
十进制硬币
1861年起发行十进制硬币,共有1/2分、1分铜币和5分、10分、20分银币5种。
新斯科舍代币
1749年,新斯科舍首府哈利法克斯(Halifax)建成,时任总督被要求强制使用斯特林银币。由于与西班牙银币的汇率等问题,当地也开始流通英国法新和半便士铜币,但于1787年被禁用。一些商号和私人开始自铸钱币,直到1823年政府开始正式发行半便士。
私铸代币
私铸版本、种类很多,本人仅有1种半便士。
半官方代币
一方面要驱逐私铸代币,一方面英国政府又不能及时提供正式硬币,所以省政府在未经英国授权的情况下,通过利物浦的代理公司订购了一批代币。
乔治四世版
有1823、1824和1832几个年份,地名有带“-”、连写不带“-”、带空格之分。其中1832有多种仿制品。
维多利亚版
1840年起发行30万枚半便士和15万枚1便士铜币,1843年再次发行同样数量的代币,均未得到英国官方批准。
官方铸币
维多利亚五月花铜币
19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放宽了对殖民地铸币的限制,新斯科舍当局借机申请获得“真正的钱币”。
1856年,英国政府让皇家造币厂铸模,由喜顿造币厂为新斯科舍正式铸造硬币,设计上采用了五月花——新斯科特省的省花。
此版仅有1856一个年份,1/2和1便士两种面值,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材质,有币型和章型之分,还有有无设计师姓名缩写的区别。
十进制硬币
1861年起,英国政府为新斯科舍省发行了新版十进制铜币,仅有1/2和1便士两种,没有发行银币,设计上与新布伦斯维克的铜币基本一致。
此后,随着1867年加拿大联邦的成立,代币和各省专用钱币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流通,统一的加拿大钱币走上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