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站在苏北尤其是淮安地区师范教育发展的高度,将淮阴师范学院的办学史和淮安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史并论,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淮阴师范学院校史,就是一部淮安乃至苏北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史。而淮阴师范学院办学史,主角无疑就是三个“淮师”和淮阴教院。
纵观近一百年来淮安地区的师范教师光辉历程,离不开淮阴师专、淮阴教院、淮安师范和淮阴师范这四个具有鲜明师范底色的学校。淮阴师范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江北大学堂,是清末江苏官方最早创立的四所高等学堂之一。1906年,江北大学堂更名为江北师范学堂,1932年更名为省立淮阴师范学校。淮阴师范学校与1953年定名的淮安师范学校,共同致力于“培养与提高小学教师”,是苏北培养小学师资的“双璧”。1958年至1959年间,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淮阴教育学院相继建立,淮安也自此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篇章。1997年,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和淮阴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淮阴师范学院。2000年,淮阴师范学校、淮安师范学校加盟并入,就此完成了四所师范院校“四流归江”的壮举。
穿越尘封的档案,我们可以断言:在淮安地区历史和现实中,先后承担过师范教育使命的学校(淮阴师专、教育学院、淮安师范、淮阴师范),目前无一例外地都已成为淮阴师范学院的一部分。在承担淮安地区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上,淮阴师范学院具有官方认可的唯一性。
将淮阴师范学院的办学史和淮安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史并论,就是将三个“淮师”的办学历史,自然地上升到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和维度上,更加彰显学校办学的区域影响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可以从深层次揭示学校办学的历史,与所处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从而寻找到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
因此,将淮阴师范学院的校史,放在地区师范教育发展的大逻辑、大背景下考量,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合并前的四个学校,都能在这一宏观背景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历史位置,还原其应有的历史评价(两淮师范虽然是中等师范,但在江苏乃至全国师范学校层面上还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与当年淮阴师专在全国师专中的地位相类似)。与此同时,将三个“淮师”置身于淮安地区师范教育的大背景下考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团结各校校友,在肯定各自贡献、四校终成一家上达成最大共识,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四校校友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全新的淮阴师范学院。
站在新时代的淮师,正在以持之以恒的发展决心、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朝着国内知名、区域领先的师范大学建设目标阔步迈进可以继续在参与谋划淮安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并有效地占据这一有利位置,凝炼学校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总结师范教育的办学成就,继续指引学校今后的办学方向,同时继续有效引领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显得自然而且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