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存在的一件礼物。
1.
塞着耳机,我坐在教室的最角落,恍恍惚惚中,一位不大熟的同班女同学坐到我旁边。
还是被她突如其来的一句怔住了,“我真的不想上学了!我好想解脱……”,虽说我也不大爱学习,倒还不至于想逃离。
耐下心来和她聊天,才得知,她烦恼于舍友们抱团玩闹的过火,或许她慢热,无法快速合群融入。
在一个集体狂嗨的气氛里,她这样显然有点落单。可强装合群这么久,她又自觉好累。
索性那个下午,我陪她四处逛街溜达,胡吃海喝,放空下来或许能缓解忧虑,一番逛吃之后,似乎她的心情已不再那么沉郁。
的确,一个集体若凝聚的太强大,跟不上节奏的人会追得很累,找不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倒不如孤独。
2.
有位女读者给我留言,在我写了那篇《你无聊,是因为你不够作》之后,她说,她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去没去过的地方走走,尝试些不同的东西,感受不曾有过的精彩。然而,她始终都没有那份勇气。
为了不落单,她的行程总和舍友们的一致,去超市,去图书馆,去逛街,甚至上厕所都要三三两两结伴而行。
自然,在大家看来,做着一样的事情才不至于出格,却也会丢失自己的真性情。
大一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烦恼过没人同行出去游玩,只好在宿舍里扎堆看剧,吃外卖,睡懒觉,到头来却觉得空虚一场。
于是假期第二天,一不做二不休就订了到天津的车票,来了一场一个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那边有朋友当导游。
旅行回来后,感到身心畅然,很是自在。当你跳出合群的怪圈,找到自己的节奏后,才会开始享受生活的美丽。
其实,大学里不可能每个人和你同频率,要么学会独立,自己勇敢地去做想完成的事儿,要么找到和自己相似频率,兴趣的朋友,一起同行。
3.
最近的朋友圈里,一位学弟发了一条假日独自游北京的状态。
他跟我说,之前的他没怎么出过远门,这次终于鼓足勇气来了一场说走就走。
一路上,他仅靠着百度地图来导航,制定出行路线,靠其他订单软件来找旅店。资深路痴却在一个人的时候激发出了无限的定位潜力。
我们都很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旅人,去西藏,去大理,去不曾去过的远方。可,还是会因为一些因素而搁置不前,怕路上遇到歹人?怕卡里可怜的余额?还是怕被别人看穿孤独?
听过分享群里创业的前辈们讲自己的经验之谈,起初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创业初期没有人搭伙,自己一个人怎么开始,怎么去坚持?
而那些创业者除了自身的冒险精神外,就是不会去预想太多的困难吓自己,一步一步走,一个一个的攻克难关,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创业同样是一场孤独的冒险旅行,坚定下去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谓合群。
4.
说起来,身边的朋友们总会戏谑调侃我,有一颗自由的灵魂。
现在的我是可以和一群人打的火热,也可以和三三两两的好友畅聊,当然也能享受自己独处的时刻。但早些时候的我,不合群得有些自卑,孤僻和敏感。
小时候,在那个带眼镜还比较少见的年代,我成了同学们口中的“四眼”,小小的心,听到这些言语都会觉得是莫大的嘲讽。
于是,我一个人玩耍,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周末一个人看电视,不主动交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去交朋友。
这种孤独之下,唯一做伴的就是电视剧和故事书,所以一个浪漫主义就这样被无形熏陶到不食人间烟火。
直至后来,接触到不同的环境,更多的人,才开始开朗活泼,有了朋友。但我仍然享受偶尔的独处,自嗨。
合群却又独立,大概是最舒服的状态。
5.
著名的尼采大大说,“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我最孤独的时候就是无聊和寂寞过后无法排解才让我感到孤独”。
其实,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不可能永远合群,都会深切感受到孤独的存在,重要的是怎么在独处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活得更舒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