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退回十年前。刚毕业那会,自己一直是个愤青,对买房这件事嗤之以鼻,觉得租个房子有啥不好。那会跟自己说:找对象就要找和我有一样价值观的。可现实就是这么打脸,5年前我买房了。不仅如此,2年前一个政策风口,我用原本打算买车的钱又入了一套。现在想想,对自己的这两次重大决策还是挺满意的。
当然,夸自己并不是本文的中心思想。而是想说明一点:超前规划意识有多重要。我有一朋友,公司开了十来年,买房的钱对他来说绝对不是问题,但他就坚持租房路线不动摇,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坦言,自己最失误的决策就是买房这件事。当时一味的站在买和租哪种更适合自己这个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而忽略了房价变动的大趋势。也就是说,买的不是房,是对宏观未来的判断。最近在看的书中有几本让我有所感悟,比方说《穷爸爸富爸爸》《人生护城河》。结合近几年对保险,理财以及养老规划方面的了解,我想给大家分享下对于投资未来这件事我的一些浅显的理解。
经历过几次父母的意外事故以及他们开始步入老龄阶段,2016年我决定给他们买保险,以用来抵抗一些意外和病症的风险。其实给他们买保险,最终保障的是我这个大的家庭,不至于一病返贫。这是我最初也是最实在的想法。(关于社保以及商业保险的坑点和在家庭中的配置细节,我就不展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私下聊。)可能是人到中年焦虑的产物吧,自此以后,对于未来的规划这个话题纳入了我的思考范畴。
而后我开始考虑收入的分配问题。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这类的信息一直不绝于耳,所以活期乃至定期存储这件事就不是一个很好的理财方式。我给自己定的各项目比例是:家庭主要收入的1/3用于投资,2/3保持现金存款。那段时间正好碰上P2P百花齐放的阶段,各种高利润短期借款纷至沓来。我这个人还是很理智的,明确知道回报的投资是有风险的,所以一开始就给自己明确一个原则,P2P可以玩,但不要陷进去,薅一把走人。这种心态让我在P2P这个不断爆雷的圈子里一直稳妥渡过。获的利润也可以支撑家庭的基本开支。这算是我涉足投资的第一个实例。而现金存款逐步从银行迁入类似支付宝和京东金融的定期低风险理财。
撤出P2P之后我开始考虑如何寻找下个标的。基金定投开始进入我的视线。因为对股票不是很了解,所以也一直没有深入去研究,相对来说基金定投的方式操作更加傻瓜。从16年底开始尝试小额定投,这部分的金额我是当成零花钱去存的,所以即使亏掉对我来说也不构成难以承受的损失,就这样日积月累的定投也有了一定的利润积累,不过我没有抛,这项投入我还是愿意持续进行,并且在之前说的原则下,今年追加了额度。
如果说以上是理财小白操作阶段的话,我近期开始研究的股票应该算是中级操作阶段了吧。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很看好某家公司未来的发展,不一定要加入这家公司做雇员,你也可以投资这家公司做股东”。这句话我理解为:记住这里是投资,而不是投机。如果你看好一家公司,可以长期持有他们家的股票,不为短期波动而操心。这块还刚刚开始,所以待有了心得之后我会专门拿出来说。
与此同步进行的是我对家庭养老的规划,这块的研究难度更大。上周和同事聊天,说到关于养老规划的话题,同事觉得我想的太多了,玩还没玩够,想啥30年后。(同上,公司在缴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弊端这块我不展开说,有兴趣的可以私聊)对于这件事我其实还真的挺在意,尤其是上周看了《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之后。现在没有规划的乱花钱,之后就只能吃不够具有前瞻性带来的苦。毕竟在家庭养老规划这块,目前国家的政策是不完善的。这不是一件单一投资,这涉及到家庭收入的现状,家庭债务及支出,退休后的期望生活标准等等一系列的连动及权衡。以我目前的精力也无法弄懂,这个时候寻找一家靠谱的服务机构来加速我的认知就很有必要了。目前我联系的一两家服务机构也正在接洽中,这块的学习进展后续我会再叙。
最近我接触到的圈子,对于保险,理财,以及养老规划这块话题是越发的频繁了。这是个趋势,也是一个未成熟的市场。如果你觉得在前几波市场风口期你没抓住,那么这块你可以重点关注。文章说到这,好像也没啥干货,但这个投资未来的话题是值得大家细细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