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1.产品版本:潮汐V2.0.8
2.设备及系统:iphone 7 & ios 10.3.3
3.体验人:Day_1
4.体验时间:2018.4.12
2。市场分析
1.行业概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噪音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难以专注和保持宁静的心态,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失眠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这种环境下,白噪音便慢慢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白噪音,简单的说就是能够产生遮蔽效应,屏蔽很多细小的声音,来达到消除噪音效果的声音。下图展示了2011-2017年人们对于白噪音的关注度,从图中可以发现,人们对于白噪音的关注度整体上是呈上升的态势的。
2.行业预测
从下图可以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的搜索指数在最近几年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注意力不集中和失眠的用户群体在增加,有需求就有市场。正因为白噪音具有让人集中注意力和帮助睡眠的作用,所以用户对于白噪音的应用肯定会趋之若鹜。
3.相关产品形态
选取的APP以App Store排行以及好评为标准选。
4.相关产品的数据表现
根据产品定位的相似度以及appstore的综合排名和用户好评率筛选了这两款产品。
(1)用户规模
下图为目前用量规模较大APP的主要用户的2017年5至8月的用户规模折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场属于小众市场,活跃人数并不是很多。同时小睡眠的活跃用户大约为潮汐的2-3倍,这和小睡眠免费的商业模式以及更接地气是有关的,小睡眠的音乐场景更多,同时它的玩法更加多样能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用户,而潮汐的免费音乐场景相对少,这也就造成了小睡眠的用户远超潮汐。
(2)用户粘性
下面从人均启动次数和人均使用时长来分析用户黏性: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潮汐的人均启动次数略微领先小睡眠,这和潮汐的定位是有关的,潮汐细分了用户场景,引入了番茄工作法的概念,增加了用户打开使用的机会。而小睡眠则更加专注于睡眠,所以一般在中午休息或者晚上睡觉才会使用,1.83的日均启动数是合乎用户行为的。
●就人均使用时长而言,潮汐是远超小睡眠的。这和潮汐的多场景适用是息息相关的,工作的使用,学习的使用,冥想的使用,睡眠的使用,中午小憩的使用,这些多场景造成了用户使用时长的增加。
(3)盈利模式
该类产品的主要的盈利模式有:
流量变现:APP植入广告,植入区域有用户个人信息页面以及音乐场景界面。一般使用该模式的应用它的功能和音乐场景都是免费的。
增值付费:APP的高级功能以及更多多样的音乐场景的选择是需要购买的。
二。产品概述
1.产品介绍
它的slogan:睡眠、专注与冥想的白噪音番茄钟。
从它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它是一款多功能的,以白噪音番茄钟为特色的一款工具性APP。
(1)产品迭代
选取了有功能更新的版本来梳理迭代路径。
从APP的迭代情况来看,2018.1.21发布了全新的2.0版本,该版本修改了界面的布局,增加了睡眠功能和日记功能,削弱了专注功能,从产品战略上做出了调整,从以番茄时钟为核心概念转移到了以白噪音为基础全面发展。
2.用户
(1)用户画像
●性别
在潮汐的用户中,女性占比明显比男性高,这和男女的思维不同是有关系的。女性的思维更加感性细腻,所在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更在乎自己的内心。这从男女的运动方式也可见端倪,女性更偏爱瑜伽这类重内心修养的运动,男性更喜欢激烈的运动。所以潮汐这类应用比较容易引起女性的关注和共鸣。
●年龄
从年龄分布来看,24岁以下的用户占据了一半的比例,24岁以下的年龄的用户主要有:学生和刚步入职场的新人。对于学生而言,做作业、看书是他们最常见的行为,而白噪音番茄钟的概念很符合该场景的使用。对于刚步入职场的新人而言,工作是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刚步入职场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烦恼压力,所以放松,冥想,助眠应该使他们需要的。而对于36-40岁年龄段的用户,身体开始走向下坡,所以平时也会比较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地域
从地域分布上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用户量为超一线城市的一倍,但是一线城市的人口数也约为超一线城市的一倍,所以就城市用户占比而言,超一线的用户占比是远大于一线城市的。超一线城市,竞争激烈,人才数量多,生活压力大,这些都是用户使用APP的原因。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类:
创作型职场的人员: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以好的环境,而白噪音营造的自然环境能让他们放松心情,从而更好的进行工作。
学生群体:潮汐的白噪音番茄钟的定位很好的符合了学生的日常情景,45分钟的上课,10分钟的休息,这就很像番茄工作法。同时潮汐提供的良好的自然环境,能让学生更好的沉浸于学习。
做瑜伽的女性:瑜伽是一种注重内心修炼的运动,一般需要良好的环境,这潮汐APP所营造场景和符合她们的需求。
(2)用户需求
按照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在KANO模型中用户需求被分为五类: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异型和反向型。这里选取了前三类需求类型对用户需求进行了分析,如下图所示:
三。产品分析
1.产品结构
产品主要分为四个模块:专注,睡眠,我的,日贴。
从产品结构来看,产品主任务并不能直接进入APP就进行设置开始,而需要先选择任务类型再进行设置开始,这就增加了用户的点击数,但是潮汐也考虑到这个问题增加了分时段显示的专注/睡眠按钮,点击可以直接开始任务。
2.产品功能
(1)专注
专注是APP的核心功能之一。主要的入口:首页-专注选项或者专注按钮(专注按钮在每天的一个时间段出现)。
从体验路径上可以看出,主要的用户任务,用户需要点击5次,相对来说点击次数过多(可以考虑优化时间设置)。开始专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左右滑动来切换场景,但是时间重设需要在设置中设置,操作相对繁琐。
首页:APP会在不同的时间段显示不同的行为按钮,这暗示用户了行为,激励用户去操作当前行为,同时点击该按钮会直接开始相关行为,不仅简化了操作路径还考虑到了用户的不同场景需求,很人性化的设置。
专注页面:进入专注页面时,显示的是上一次的设置信息,这符合尼尔森的识别好过回忆,无需用户回忆,保留用户默认值。但是在设置时长方面,该界面的点击设置时长这个操作不是很明显,而且在初次使用时还没有功能引导,这将造成用户迷惑。但是界面信息的优先级做的很好,用户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在专注页面一目了然。同时潮汐为了满足高级用户的需求在设置里增加了高效模式,沉浸模式,以及一系列的高级设置来满足用户,这符合可用性的灵活高效原则。在操作方面,左右滑动切换场景该动作比较隐秘,点击小圆圈选择场景(小圆圈和场景的联系也弱),但是在首次使用时这两个功能有引导,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场景选择:场景的显示使用了卡片式的feed流展示,界面简洁美观,同时正在使用的场景有使用标识避免了我们再次点击查看。而且从该页面的导航栏我们可以看到导航栏是半透明的,这暗示了该页面是一个轻页面(可以方便的返回),诚然,我们可以通过下拉页面来关闭该页面,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成本。
场景使用:场景使用页面包含了试听功能,这避免了用户反复的切换页面,实现了任务闭环,同时展示的使用用户头像也给用户对于场景的质量高低提供了评审标准。但是该页面的导航栏是透明却不能通过快捷方式关闭,这造成了上一层信息和当前页面信息的叠加,造成了页面混乱。
开始页面:开始页面圆圈的波浪纹理很好的模拟了声波的传播方式,简单优雅。同时小圆圈的时间倒计时和中间具体时间倒计时双重的时间显示能让用户更加直观的了解时间的流失,同时长按关闭的按钮的设置和点击关闭页面按钮出现弹窗确认是否关闭也避免了用户误触。开始专注之后我们也能切换场景和设置时长,只是设置时长的路径较长。
最后,任务完成会有toast弹窗和声音提示,双重方式提示用户完成任务。但是如果完成任务能有一定的激励或者奖励,可能更能激发用户的热情和减少用户中途中断的可能。
(2)睡眠
睡眠功能是2.0版本新增加的功能,也是APP的核心功能之一。
从体验路径上可以看出,在用户不知道能自动定时的功能时,为了节省电量一般会设置定时播放,从这个场景出发用户至少需要9次点击(不包含音乐选择)才能开始,这严重违反了3次点击原则,建议在用户第一次进入页面时就说明自动定时播放功能,这将大大减少用户步骤,提高效率。同时音乐必须是在开始睡眠之后才能选择修改,这是违背用户的心理模型的,在使用一个物品之时,人们一般会事先设置好一切。
首页入口:首页入口的开始睡眠按钮和开始专注按钮是不同的,开始睡眠按钮并不会直接触发开始睡眠行为,而是和睡眠标签一样,进入睡眠页面。
睡眠页面:在该页面用户可以设置起床时间和开始睡眠以及切换小憩模式,但是并不能事先选择音乐,这和专注页面迥然,同时睡眠页面的开始按钮和专注页面的开始按钮也是不同的,着违反了一致性设计原则。
设置面板:APP将用户常用的设置选项放在了面板,这简化了用户操作,节省了用户成本,很人性化的设置。但是就内容而言,助眠音乐开关在该页面,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如果关闭助眠使用户的常见需求,那睡眠模式不就成了闹钟模式,那为什么用户不使用功能更强大的闹钟APP而是用你的APP呢?我认为将定时播放设置放在该页面好过将助眠开关放在该页面。
定时时长:选择了时长之后没有任何的反馈,也没有保存按钮,着违反尼尔森的系统可见性原则。
开始页面:在开始睡眠之后,在该页面上右时间的显示和在什么时间段范围进行轻唤醒的提示,能让用户直观的了解设置情况。同时只有长按才能取消任务,防止了用户误触的行为。最下面的音乐播放的小圆圈,可以点击它去选择音乐,在小圆圈的上面有更多声音文本提示,只有在点击小圆圈之后文本才会消失,这帮助用户建立了按钮与声音之间的联系。
声音选择:声音选择页面将正在播放的音乐重点显示,但是显示的内容在睡眠页面都有,同时在下面的声音卡片的feed流的第一张就是正在播放的卡片,信息的重叠,浪费了页面空间,同时这和专注场景页面的显示方式也是不同的,也违反了一致性设计原则。在播放音乐下面加了定时设置,这是因为定时功能是作用于声音的,所以在声音选择页面展示定时播放时符合用户期望的。音乐的选择以卡片feed流呈现,直接点击卡片播放按钮可以切换音乐播放(不会跳转睡眠页面,这可能是考虑到用户在不知道音乐效果时播放,可能会不断切换别的音乐的场景),点击卡片可以进入声音页面。
声音页面:声音页面和专注的场景使用页面信息和排版完全一样,但是不同的是,专注的场景使用页面点击播放按钮跳转专注页面,而在声音页面点击播放按钮则在原页面播放音乐,这明显不同于专注页面的交互形式,将会造成用户迷惑,影响体验。
结束睡眠:结束睡眠时会有音乐播放,声音从轻到重,慢慢唤醒用户,显得很人性化,同时它有再睡一会儿和结束两种选择,再睡一会儿按钮更易触,减少用户关闭音乐继续睡觉而导致睡过头的这种情景的发生,再睡一会儿为时长8mins后继续唤醒。
睡眠报告:睡眠结束后会形成睡眠报告,同时可以分享报告。分享这个行为一般在用户达成一定成就时用户会触发,睡眠报告里唯一值得分享的就是睡眠质量,这种分享行为应该是处于两个目的的考虑:增加用户黏性以及APP的推广,更深层次分析,分享功能可能是作为社交的先锋军,毕竟一个工具类APP的用户粘性远不如社交类产品。
(3)小憩
小憩功能是2.0版本新增加的功能,也是APP的核心功能之一。
从体验路径上可以看出,如果不包含音乐选择,用户需要5次点击才能完成操作,其中设置时长需要两个步骤,可以考虑设置成进入小憩页面即可直接设置。
小憩页面:小憩页面的时长显示中间为当前显示左右两边为半透明的可切换的时间,给人一种可以左右滑动的错觉,但是事实却需要点击自定义来设置时长,这违反用户认识,同时和睡眠页面的信息展示方式也是不一致的,违反了一致性原则。页面的小憩开始按钮和睡眠开始按钮一样,点击进入开始页面。
开始页面:小憩的开始页面和睡眠的开始页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符合一致性设计原则。
声音选择:小憩的声音选择页面和睡眠的声音选择页面相比少了时长定时功能,这是考虑到小憩模式用户不会睡很长时间,所以并不存在会消耗很多电量的问题,也就不需要定时播放功能了。
声音页面:小憩的声音页面和睡眠的声音页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符合一致性设计原则。
结束小憩:小憩的结束页面和睡眠的结束页面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符合一致性设计原则。
小憩报告:不同于睡眠报告,小憩报告只有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时长。这些内容并不足以驱动用户去分享,所以分享按钮的出现只是为了和睡眠报告形式保持一致,以及运营的需要。
(4)日贴和日记功能
日贴和日记功能是2.0版本新增加的功能,是APP的特色功能。
日贴页面:日贴页面是首页的背景,入口同样是在首页(在首次使用APP是会有功能引导存在直到你执行该行为才会消失),点击首页背景进入。作为APP的特色功能,每日优雅的句子加上高品质的图片,增加了APP的品质感。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顶部中间的按钮去查看历史日贴,同时具有分享功能,可惜分享的页面有二维码的存在,显得分享功能很商业化。
日记页面:日记页面的入口在个人信息页面,它以日期为划分展示了用户每天的行为数据。页面包含用户的行为数据统计和每日的行为记录,行为数据的统计能让用户直观的了解自己使用APP的情况,能起到激励用户的作用。
日记详情页面:就内容而言,划分了三种行为分别展示了用户当天每种行为的具体数据,同时提供了明显的分享按钮(只有已执行的行为可用)供用户分享。从页面排版来看,分析报告以卡片的形式呈现,简洁明了。但是我们对比专注页面和另两个页面可以发现,两者的信息排布方式是有差异的,这是违反一致性设计原则的。
三.用户反馈
这里选取了七麦数据上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以下为当前版本和所有版本的评分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看出,当前版本的评分为4.9分,评分人数在1w左右,所有版本的评分为4.8分,评分人数在2w左右。对于一个小众的工具产品来说,评分相对还算稳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从当前评分人数和所有版本评分人数来看,当前版本的评分人数占据了一半,说明当前版本用户的满意度还是比较不错的。但是给一星的用户比例还是占了1%左右,接下来我们看看最近半年的好评和差评的直方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1.21-2.13之间用户评分人数剧增,同时负面评论也随之增长。从迭代图中我们可以发现,1.21日发布了2.0版本,新版本的修改,冲击了老用户习惯,以及一些bug的存在,因此差评也随之而来。对于用户评价人数的上升,我从潮汐app的微博发现,在2月份appstore对他们进行了首页专题和重磅更新的双重推荐,因此迎来了一波APP下载高潮,以及评论人数的激增。
通过对于2.0版本更新之后的一星评价的查阅,归纳总结之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费电:很多用户反映,APP在晚上使用时耗电量较大。
BUg:闪退,音乐到时间了不会停止等问题。
用户体验:功能路径过深,以及场景选择少等问题。
四.总结
根据上述的产品分析,基于S(Strength,优势)、W(Weakness,劣势)、O(Opportunity,机会)、T(Threat,威胁)的SWOT框架,对产品做一个总结性分析:
优势:潮汐APP的功能相对同类更加完善同时引入了番茄时钟的概念,以此吸引力一大波学生和创作型工作人员。同时每日不同的问候语和背景图,给人一种被关怀的感觉,关注用户情感。
劣势:潮汐APP的场景选择少,产品的可玩性弱,同时产品操作路径过深。
机会:因为APP的功能更全面同时有一批忠实的基于白噪音番茄时钟的用户,所以应该简化该功能操作路径,完善功能点,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结合番茄时钟的优势,突出该功能。
威胁: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类似的白噪音应用,关注睡眠的小睡眠,以及关注休息与睡眠的taomix 2等等,他们的可玩性比潮汐更强。
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从产品定位来讲,产品以白噪音番茄钟为核心出发点引申出了专注这个功能,2.0版本之后增加的睡眠功能(以白噪音轻唤醒为出发点)削弱了专注功能,加深了专注路径(即使有快捷方式),弱化了产品的核心出发点。从用户的反馈也可以看出,用户更倾向于使用专注功能。建议产品加强专注功能的设计,相对弱化睡眠的功能。
●从用户体验方面来讲,产品功能的相关设置项路径深和相关操作比较隐秘,以及产品内容、操作按钮的不一致,都会导致用户迷惑,严重甚至放弃APP,同时有些文案的措辞没有考虑用户的感受,细节方面还需要改进。在此,建议简化用户操作路径,加强相关控件可视度以及一致性。
●从用户使用方面来讲,APP的场景都是制作完成的,并不能让用户随意的修改,这就减少了APP的可玩性,所以可以考虑场景叠加等来增加APP的可玩性。同时,为了帮助用户更好的完成任务,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激励机制,激发用户的热情,减少用户中途放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