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关中地区收割小麦的时节了,小麦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制作成各种面食,便是人们一年四季的主食。
虽然小麦在关中地区的生长已经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听母亲说,她们小时候可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半顿白面馍馍,平时都是吃玉米面等粗粮。
我小的时候以为吃白面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直到有一年夏收经历了割麦、打麦的过程,才知道每天餐桌上的白面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关中小麦要在头一年就开始播种,播种之前要先给庄稼地美美得堆一堆肥。
播种
每年秋收以后,就该播种小麦了,这是关中乃至长江以北流域农人年复一年的工作。
播种之前一定要保持好墒情,雨水足够就可以安心播种。雨水不够,播下种就得天天企盼下雨,如果实在干旱,就要及时灌溉,否则麦子会迟迟冒不了芽,将会大大影响产量和收割时间。
一般农历十月份下种,不到两个礼拜就能看到稀稀拉拉满地翠绿,麦苗热闹的出芽了,这是农人最喜欢的场景。如果哪片田里麦苗芽子迟迟没有上来,就该担心是不是种子坏了或者墒情不够了,还得补种。
霜降一过,麦苗就不长了,就那么一掌高等待过冬。经过寒冬的霜打和腊月北风的磨练,再经过几场大雪的洗礼,麦苗子们更显坚强和硬气。
北风吹来了漫天大雪的时候,整个田地,尤其是秦川道上的平原,整个白茫茫一大片,干干净净。
任凭多么厚实的大雪,都不能压弯那些小小的麦苗们坚挺的腰身。冰雪渐渐融化的时候,麦苗子们就露出了骄傲的脑袋,绿油油的,甚是可爱。
农人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就是“瑞雪兆丰年”的意思。几场大雪就可以为干渴的黄土高原带来丰盛的水资源,可以让麦苗们尽情肆意的汲取养分,蓄积能量,等待来年的爆发。
疯长
开春以后,温度渐渐上来,麦苗们也结束了整整一个冬天的休眠,开始伸伸懒腰,准备蓄势待发。
春天的田地显露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因为不光是麦苗们苏醒了,连各种各样的野草野菜也来凑热闹了。
二三月最开心的事就是提着竹篮子去地里挖野菜,这时候麦子还很柔软,即使不小心踩着了,它们仍旧还可以好好的生长,野菜们长得很快,野草们也不甘示弱,农人们到田里去挖野菜顺便也将野草们连根拔掉了,不然这些东西太能抢夺麦子们的养料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除草剂的使用,田里基本没有野草了,连野菜也不见了踪迹。孩子们也少了开春挖野菜的乐趣,甚是可惜。
三月份一过,就不能随便进田了,麦子们已经开始抽节疯长,在冬天里汲取的能量这个时候就开始爆发,晚上站在安静的麦田边上,都可以听见麦秆嗖嗖往上长的声音。
早晨,迎着初升的朝阳,我站在二楼的晾台上放眼望去,整整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过,掀起一层一层深绿色的麦浪,那时我没见过大海的海浪,但总觉得这绿色的波浪比海浪壮观很多。
在无限柔和的万缕晨光中,呼吸着麦苗略带草腥的清香,凝望着这绿油油的海浪,这些美好的镜头就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抽穗
谷雨一过,大地的温度升上来了,麦子们已经到了抽穗的时节。有的麦子已经完全露出尖尖的脑袋,有的还裹在叶片里,好似娇羞的大家闺秀,偷偷打量着这个新世界。
放眼望去,麦田里排列着高低不一的士兵,有头戴长长麦芒的麦穗,有光秃秃脑袋的麦穗,深绿的光头麦穗衬着一簇簇墨绿的细长叶子,浅绿的长芒穗子映着暗绿的麦叶,好不热闹。
也有淘气的小孩子,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随手就抽出一个即将出穗的麦子,抽掉里面还未出世的麦穗,拿着外面的麦秆做一个哨子,边吹边走。或者等到孕穗以后,摘一把绿油油的麦穗,点一堆小火烧烤一番,那浓香的青麦味令人陶醉。
麦子扬花时节最怕的,是连绵不断的连阴雨和成片成片的病虫害。
过多的雨水会影响麦子授粉,降低产量;大片的病虫害也会直接造成不小的损失。
当然,喷洒农药可以预防或者杀死害虫,但是雨水的问题就只能祈求年头风调雨顺了。
成熟
端午节前后就是麦子成熟的时节。成片成片金黄色的麦田犹如铺满了金子的大地,看似稳妥的收获却不能掉以轻心,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只有将麦粒归仓了才算收获。
现今随着科技发展,大型联合收割机分分钟就可以收割一田麦子。但是在90年代,还没有这么先进的机器,都是靠人工抢收,那才真叫一个农忙时节。
那时农村的小学里还有忙假一说,收麦时节,村小就放上十几天的假,一来小孩子还可以给家里顶上半个劳力,二来学校老师家也有麦子要收。
那时放假可是有“家庭作业”的哦,每个孩子收假后要给学校上交捡到的麦穗穗呢,按照年级从小到大递增。
收麦的时节到了,往往全村人都动起来了,一两个星期前就可以忙着盘场了。
在地头找一块平地,用碾子碾平了,地多的人家打好招呼,叫人帮忙割麦,实在忙不过来就花钱请上麦客。
等到下地那一天,全家老小早早的起来,拿着磨好的镰刀和茶水干粮,就进入了农人的战场。收麦也要和老天爷抢时间,看好天气,趁着热劲把麦子收了,不然天气凉的时候有了潮气麦子就不好割了。
熟透的麦子,如果来一场大雨或者几天连阴雨,这一年的收成就瞎了。
大人带着草帽,穿着长衣长裤,在前面割。小孩子就将割下的麦捆整理好扎成捆,然后一起用架子车运到场里堆着,准备下一个步骤——打麦子。
割麦可不是个简单活,六月天穿着长衣长裤站在大太阳底下可不是好受的,更重要的是割麦子要有一定的技巧。
镰刀稍微往下拿,弯着腰把麦子往自己怀里搂,要割成一堆一堆的,不能撂成一片,不然扎捆的时候就难弄了。割一堆往前挪一步,镰刀不长眼,割到手脚也经常有的,捏一会不流血了还得继续干活。
对小孩子来说最畅快的事莫过于半下午热的受不了了,提来一筐汽水解渴的时候。那个年代哪有那么多冰淇淋雪糕,吃个冰棍都是非常稀有的,能在那样的天气下喝一口汽水,即使不是冰镇的,也能美上半天呢。
白天割完的麦子全都堆在场上,一般都是好几家搭伙用一个场,今年用你家的,明年用他家的。
为了尽快把收获的麦子装进自家的粮仓,晚上就要连夜打麦子了。场上亮着灯,几家人搭伙来帮忙,打麦机进场了,大家分好工,送料的送料,运麦捆的运麦捆,出料的出料,接麦粒的接麦粒。
小孩子的工作一般都是张口袋,大人把从打麦机出口接到的麦粒用竹簸箕倒进口袋里,捆的麦捆渐渐少了,一袋袋的粮食堆在场边上,农人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了。
对于更小的孩子来说,没有比麦草堆更好的游乐场了,可以在上面翻跟头、滑滑梯、藏猫猫等,总之各种游戏都可以在这里开展。
夜里一两点钟,孩子们都已经困的不行了,大人把孩子们抱回家安顿好,还要继续把麦子打完才行,只有装进自家的口袋里才能放下心来,小孩子们都放在一起让老人看着就行。
如果遇上不好的年景,连阴雨不断就可能导致麦子发霉了,这时候就是冒着雨也要把麦子抢收回来。
而现在就不用这么辛苦收割庄稼了,往往两三天功夫就把麦子收完种上玉米了。
现在的小孩子也没有忙假了,也不会到地里去拾麦穗了,当然也不会体会到那个年代的劳苦和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