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总是与诸多问题捆绑在一起,时时、处处考量着家长的智慧。
如果孩子在学校打人了,老师反映后,家长会训诫孩子不要打人;如果1周后孩子又打人了,家长基本上会更为严厉地批评孩子,甚至为孩子打人的行为懊恼不已,总觉得老在提醒,孩子老是不改。
但是,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个细节,这个细节便是:这一周以内,孩子是没有打人的!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惯性思维是:孩子不打人才是正常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家长是把孩子不打人当作是理所当然或不足为奇的,也就难以看到孩子进步的一面。 如果家长能考虑到孩子一周内没有打人的行为是不是也是值得夸赞与强化?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转变?
近而,如果家长能与孩子更深入地挖掘一下:这一周的五到六天时间里,孩子是怎么做到没有打人的?孩子是靠什么管控自己的?想必这样做又会对孩子带来不一样的助益。
生活中,不乏有些孩子,专做一些不合乎常理的事情。他们内心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他们要引起重视!他们想得到家长更多地关注和关心!
孩子有这种心理其实是让人心酸的!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总结出来的所谓“规律”。因为他们在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基本上是在自己做错事的时候才对他有反应,长持以往,就会强化其认识,只有做错事才能获得大人的注意,这显然是不当的逻辑,但在实际中却大量地存在。
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会进行教育或引导,一般情况下,孩子在近期内多会进行一定的自我约束,如果家长抓住这个关键时段,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以及探究何以能做到,这样的话,将会使孩子没有做错的时间延长很久,甚至使孩子从中学习到如何能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
“停止做错,就是开始做对的第一步”。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保有注意改变与进展的观点,抓住关键阶段,关注孩子问题没有发生时的行为细节,给予欣赏、鼓励和肯定,强化做对的小小进展。这些小小进展,太容易被众人所忽略,但却有可能是孩子改变的最大契机。
故而,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更多觉察到“停止做错”的时机,若这个时机应对与把握得好,将会带来大大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