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庆会,持续原创分享第863天,2020年7月27日
昨天下午晚饭时间,来到小区附近的按摩店,按摩一下脚。
期间,店老板和我聊起蜂疗的事情。老板建议我去参加蜂疗,我称现在暂时抽不出时间。老板提示我说,我小区里有很多人都去参加了。我回应,那可能都是一些老年人,我现在暂时还没有加入到他们的队伍。然后围着这个话题聊了一些。
后来,我才发现,店里一帘之隔的旁边理疗床上,正躺着一位老大姐,其实从年龄上讲也可以称为阿姨了,自然,那是一位老年人。
由于帘子一直拉着,我之前完全不知道里面躺着一个人。我不由得倒吸一口气,仔细而快速地回想刚才和老板说的话。看有没有哪一句说得不太恰当,伤害到了老年人这个群体。仔细想想,还是没有。要不然这个可以称为的阿姨的老年人,估计在当时可能也不会放过我。
一时,内心比较复杂,感慨也比较多。索性在刚才聊天时,我的言语和词汇都比较软化。要是我当时顺口说一些不太软的语言,比如说他们在家又没事儿,谁和他们是一个队伍,等等等等。如果有这样语言出现的话,有可能会引发旁边阿姨不舒服,也许还会带来批评指责或语言攻击。
仔细想想,其实身边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多。我自己也曾亲眼见过,因说话不注意而伤害到对方,导致大动干戈的不在少数。
为什么在这个点上有这么深的感触?仔细想想,可能是源于自己之前说话也有过不注意吧。非常庆幸的是,自己现在说话,随时随地都能注意,且已经比较软话了,没有那么的绝对化。
仔细想想,这方面还是来源于在焦点里面的学习。刘友龙老师多次反复强调语言的软化性,不要绝对化任何事情和现象。在咨询时和讲课的过程中,尤其要多运用一些不确定性词汇,比如:绝大多数、可能、也许、有时候,等等。刘老师还教我们在传播焦点的同时,不要攻击任何一个理论和流派。因为任何东西的存在,就有它的道理。你认同的东西不一定是别人认同的,即便别人认同的东西你不认同,我们也要注意,他一定有他的理由,我们也不要去否定人家的感受和爱好。
由于在焦点圈子里待的时间久了,现在说话已经将语言软化是作为生活的一个习惯。说话“留三分”,软化语言,不将自己置于危险的边缘和境地,这不但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