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是一部记载了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有二十卷,四百九十二章。《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的,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为“四书五经”。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年 ,去世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寿辰是九月二十八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倡学思结合。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以后,儒家学说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学派。由此可见,论语为中国汉唐时期的繁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做出巨大的贡献。
宋代的大儒朱熹还说过这样一段话:“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即为,如果老天爷不把孔子这个人生下来,那么白天就如同黑夜一般。孔子就像太阳一样!
的确,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有一个称号——至圣先师。对于这个称号,孔子当之无愧。孔子的确是中国第一位老师。在此之前(商朝,周朝),几乎不需要学习,只有贵族需要学习。而贵族也只需要学习骑马射箭,做一些贵族该做的事。
孔子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做了一件几乎滑天下之大稽的事——他主要提出了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观点。还提出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一系列教学方法。孔子还提出了人格的最高标准,那就是君子。孔子还提出了没有必要通过身份确定自己是谁,只要愿意学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进步,达到自己的目标——君子。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正是如此,孔子才提出了他的儒家学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