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到轮胎做的圆椅垫里,慢慢的坐下去,好似一个君王。”——三毛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当中有一篇文章叫《白手成家》,讲的是她和荷西刚到撒哈拉定居时,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如何打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家;而上面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结尾,它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对家的热爱与向往都是相同的。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栖息地,心灵最后的避难所,谁不想在自己的家里自在舒心地待着呢?然而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以后,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东西就能送到家。于是大家通过各种平台、利用各种优惠,上瘾了似的买买买,致使家里吃穿用度的物品出现了冗余,家居环境也变得杂乱无章。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断舍离”的概念一经提出就风靡了全球,紧接着整理师这个新兴职业也风生水起,各类关于家居整理与收纳的书几乎本本热卖。从《断舍离》、《收纳艺术》,到《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再到《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可是一路看下来,总是隐隐约约觉得哪里不对。直到看见这本《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正如本书作者蚂小蚁所说:断舍离不是整理的起点,而是整理的终点。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是一种高级的自我修行,是一少部分人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的状态。
这对于一个想要让家更舒适、更自在的人来说,根本没必要,而“极简”与“空无一物”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去它的“断舍离”,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来打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家吧!
蚂小蚁的这本书,好就好在它是针对中国读者而写的,因此实用而接地气,是一本难得的家居整理读物。
蚂小蚁原名郭靖寒,她像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的作者)一样从小喜欢整理房间。在整理收纳在国内萌芽以后,她阅读了上百本相关书籍,并通过系统学习成为了日本生活规划师协会(JALO)一级生活规划师、韩国专业整理师协会(KAPO)一级整理收纳专家。后来的她加入了中国规划整理塾,辞去了干了10年的工程师工作,成了整理协会一名专职上门导师和课程讲师。
《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这本书整合了作者大量输入与实践之后的体会与心得,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自己的家为蓝本,向读者介绍了家居整理的经验和窍门,同时还总结出了20条心法、30天整理计划、若干收纳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打造“像自己”的、方便宜居的家。
解开你关于收纳整理的三大迷思:
迷思1、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家像杂志上那样美好呢?
很多热心于打理自己家庭的人都喜欢购买家居杂志,看着那些美丽的图片忍不住心生向往:真希望自己的家也能像杂志上那样,既美丽又舒适。
但是在书中,作者讲了一件趣事。有一次她在网上看到一个美食博主分享了自己的一顿午餐。照片里干净的方格桌布上放着搭配协调的西式餐具,餐盘中间则是新鲜的牛肉三明治,配上切好的圣女果,还点缀了几片嫩绿的薄荷叶,卖相真是好到让人垂涎欲滴。这时,作者看到有网友留言问:“吃得饱吗?”博主回答说:“当然吃不饱,这是拍照用的,我吃的主要是边角料啊”!
作者看到这儿忍不住笑出声来。她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博主所秀的美丽餐食,还是杂志上呈现出来的家居图片,那都是为了拍照时的美观,舍弃了大量的边角料。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边角料却是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真正的生活无法像图片那样精简、美丽。
从此,请趁早放下“家像杂志上那样美丽”的执念吧。通过收纳整理,让你的家“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才是正道。
迷思2、实现“永不复乱”,吹牛呢吧,怎么可能?
家又不像展览馆那样东西放好了就固定下来了,物品总是难免会被挪动和使用的,怎么会不乱呢?
所以作者认为,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永不复乱”的定义。
首先,要明确这个所谓的“乱”到底是呈现在哪个阶段?家是要被人居住的,用具也是要被人使用的,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的“乱”是无可避免的、是正常的,对于这一点一定要接受。
第二,使用过后没有“物归原位”才叫乱。
我们常说:用完的东西要“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去”,这就是物归原位。但让人烦恼的正是物无法归位。如果你在整理之初,没有把物品放到它合理的位置就很难归到原位,也就无法做到永不复乱了。
比如说:电视遥控器在大多数家庭中,通常原本的位置都是在电视柜里,但在你家,你却每次都要把它从沙发上找出来放回去。
此时,你不妨换个思路,直接把电视遥控器的“原位”就改到沙发旁的杂志框里。这样,所有人每次拿取都方便,电视遥控器到处跑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
所以“永不复乱”实际上是可以实现的。前提是第一,你要容忍使用过程中的乱,第二物品的定位一定要合理,不用在意别人是怎么归置的,关键在于适合你自己的家庭情况。
迷思3、 家人不配合,我能怎么办?
爱整理的人最大的烦恼就是家人不配合。
自己好不容易下定了决心,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和体力刚把家整理好,可是孩子、老公一回来,就一夜回到解放前;或者正准备扔掉的物品,又被父母捡回来,还被骂败家子儿……,真是让人沮丧和无助呀!
这确实是世界性难题啊,对此作者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3.1、管好自己
其实不止是家居的收纳和整洁,任何事都是改变别人最难,所以还是先从管好自己开始吧~。
但就算是改变自己,也尽量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开始整理。这样,不管你要扔掉什么东西,都不会有人横加干涉了。很多你打算扔掉的东西,如果不被家人看见,他们兴许一辈子都想不起来它的存在。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你只能扔自己的东西,不能扔别人的东西。
3.2、设立指定的自由区
谁不知道习惯难改?强迫家人一定要“物归原位”,一定要按整理好的样子去维持,不但费力不讨好,还会影响家庭气氛。这不是我们的本心。
难道爱整理成了罪过,你就注定要在家人后面给他们收拾烂摊子吗?
“指定自由区”可以帮你极大的减少工作量。
比如:作者就会在玄关给老公准备一个篮子,这样老公回家后就会把钱包、手机、钥匙等小零件随手丢在这个篮子里,很省心;而且找的时候也方便,避免了去别处乱翻。
对于小朋友,作者也给他准备了一个收纳筐。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可以把书包和随身物品都放在这个固定的位置,一点不麻烦,同时对于培养孩子建立良好的收纳习惯也有好处。
总之,家是我们与爱的人共守的地方,与其强力去纠正他们的习惯,让大家不开心,不如想一些办法给他们提供便利,这样也减少你的工作量,大家也都愉快。
3.3、制定每个人的责任区,谁使用谁收拾
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家,所以除了不能自理的孩子以外,老人和伴侣都划分好各自的责任区。在这个区域里,谁使用谁负责。没有人会不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就算有的人不爱整理,但如果看到家里的其它区域都很整洁,也会有整理的冲动。作者在帮助客户整理桌面时,就影响到周围的同事也开始整理自己的区域。这是正向的影响,它远比你直接命令对方去行动,效果要好不知道多少倍。
3.4、公共区域共同维持
公共区域最难维持,因为谁都会在这里活动。这时候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比如作者之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孩子的衣橱就成了公共区域。因为无论谁给孩子找衣服,都会来翻衣橱。她好不容易整理好的,没几天就乱了,很头疼。
后来她就用标签给不同的抽屉贴上了文字,上面写清楚“上衣、裤子、袜子……”这样,别人一目了然,就不会再乱翻了。
一个人整理的东西,别人不知道规律,乱翻是避免不了的。所以贴标签是个很不错的方法,大家可以借鉴。
总之,“一人整理,一家使用”的情况会让整理人很崩溃。但全家人共同参与整理,不但减少了你的工作量,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大家良好的生活习惯。正能量流动起来的家庭会越来越温暖有爱,越来越舒适自在。
解决了关于整理的几个迷思,下面就来系统地介绍作者关于收纳的核心定位法——
学会“定位”5步法,让你的家实现“永不复乱”
前面已经讲过了,要想实现“永不复乱”合理定位是关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通过5步法,为家里的物品合理定位:
1、清空
2、分类
3、取舍
4、规划
5、放置
步骤一、 清空
所谓清空并不是把东西扔掉,而是按种类把所有的东西全都集中堆放。比如,当你想要整理衣服时,就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放在一起,清空原先堆放的空间。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第一是充分了解你所拥有物品的数量。
很多人都在做了清空的动作后感到震惊:天呐!我有这么多衣服?我有这么多口红?我有这么多书……;
第二是避免因为没有清空给整理工作带来麻烦。
很多人都习惯按照空间去整理。结果刚把卧室里衣服分类整理后,却在收拾客厅时发现了几件家居服、过季衣服或者鞋子。这时除非你极有自制力,会重新考虑应该把它放在哪个分类里,但最有可能的是随便找个地方塞进去。这一“随便”就把你刚做好的分类打乱了。另外,就算你严格按照分类去放置,也很有可能发现没处可放,这时要么重新整理,要么还是会变成“随便”一塞。于是你就又回到了永远收拾,永远收拾不完的恶性循环。
所以,不要按空间,一定要按种类一次性把所有东西清空。
步骤二、 分类
这个分类的步骤是为了取舍做准备的。
以往,大家总会在“要”与“不要”之间纠结,过程劳心费力,而且常常被情绪主导:如果这个东西扔了会有愧疚感就干脆不扔;或者扔东西上了瘾就一股脑的全丢掉,等到想用时又后悔,觉得所谓的“整理”根本劳民伤财,从此彻底放弃了。
为了避免被情绪左右,更好地回归理性“决策”,在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四象限法则”。它帮助我们把“取舍”这个单一维度的判断,升级为两个维度,让作出的决定更靠谱。
其中,最常用的四分法模型如下:
此外,你也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物品,创造出更多的分法(见下图),这会让筛选变得更轻松。
步骤三、取舍
看过“断舍离”和“我的家空无一物”的人常常会陷入两个误区:
误区1、没用的东西都不能留
可是你过去的日记本、学生时代好友的信件、孩子的第一张画……,这些满载着过去美好记忆的东西真的舍不得丢弃,于是人就感觉非常纠结痛苦。
作者的观点会让你长出一口气:你完全可以重感情!但原则是一定要精简。
比如,你可以保留孩子的第1件小衣服,但如果你把孩子所有用过的东西都留起来,那就变成了囤积。时间长了,当你翻开箱子不但没有愉悦感,反而会感到压力重重。
误区2、绝不要囤东西
由于物资丰富,购买方便,于是有人提倡家里的用品一律用完再买,不必囤积。但现实是如果一点不囤,常常造成炒菜时突然发现没有糖,刷牙时突然发现没有牙膏,或者上厕所时突然发现没有卫生纸的尴尬。
因此,如果想“囤”东西,请有限度的“囤”。
作者建议,常用的消耗品最好保证有1~3个月的存量。至于各种用品具体的使用时长和数量,则需要根据人口数量和各家习惯留心观察记录,自行掌握。
步骤四、规划
取舍之后留下的东西就需要“定位”了。我们知道合理的“定位”是永不复乱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让“定位”合理呢?请遵守以下原则:
原则1、少走一步是一步
说白了就是最常用的东西一定要放在最方便拿的地方。否则,人在用过之后,就会顺手把它放在方便的地方。所以放置物品定位一定要尊重人性。
原则2、坚守你的功能分区
当家里添置了新东西的时候,如果你犯懒随手放在有空间的位置,那么你的家就会慢慢回复到乱塞的老样子。所以,一定要守住功能分区的规则——亲子活动区只放孩子的玩具,食品都放在厨房和餐桌,这种大的划分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原则3、当“拿取”和“归位”有矛盾时,让“归位”更容易
比如,晾晒衣服时你装干净衣服的篮子,究竟是应该放在洗衣机旁边,还是应该放在晾衣服的附近呢?
如果放在洗衣机附近,虽然洗完可以直接把衣服放在篮子里拿到晾晒区,但是衣服搭好后,还要把篮子拿到洗衣机附近;
如果放在晾晒区,就是在每次晾衣服时要先去拿篮子,但是晾完之后直接放在旁边就可以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以“归位”更容易为原则,要把这个篮子放在晾晒区。因为当你“拿取”时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麻烦一点也无所谓。但归位却要尽量把它定位在更容易执行的位置,才更有利于物归原位。
原则4、高频线路,缩短路径
比如在卧室的安排上,是应该衣橱靠门口还是床靠门口?当然是衣橱靠门口更好。因为你跟衣服打交道的频率要比睡觉的频率高很多。
步骤五、放置
做好了规划以后,放置就简单多了。
对于空间有限的家庭来说,作者有两点小窍门,非常实用:
窍门1、物品上墙
为了使清理更方便,尽量把地面、桌面、台面都空出来。作者说在她的家里,地上除了“腿儿”没有别的东西,这些“腿儿”包括床腿,桌子腿,椅子腿以及自己的腿。
这样就能够避免用机器人扫地之前,人还要清理杂物的烦恼,极大地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时间。
可是如果各种“面儿”上都不让放东西,那怎么归置才能保证整洁的同时还方便呢,藏起来肯定不是好办法,好办法是“上墙”!
上墙通过利用竖直空间,大大增加了家里的收纳容量。比如毛巾、炊具、常用的清洁用品,甚至拖鞋都可以上墙。(见下图)
窍门2、托盘的妙用
把常用的一些杂物根据功能放进托盘里。
比如在睡前托盘中放置你的耳机、眼罩、眼药水儿;在日常托盘中放充电器、公交卡、手表等;在香薰托盘里收纳常用的香薰用品。这样不但拿取方便,移动也方便。
无论你是想在客厅做香薰,还是去卧室做香薰,直接拿起托盘就可以了。
另外,“托盘化”其实是一种物品放置的方式,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器具。比如,你可以用带轮子的小推车,放置你要看的杂志,或者宝宝常用的物品(比如纸尿裤、湿纸巾、小玩具、餐具等),这样,你可以让小推车跟着人走,人到哪儿东西就到哪儿,非常方便。
按照以上5个步骤原则,完成一次彻底的定位和整理归置之后,你就可以享受到一个整洁舒适的家,而且从此每天只需要花费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日常的整理收纳。
《爱上收纳——井井有条又热气腾腾的家》不但提供了实用的收纳原则和具体方法,同时它更让我们明白,一个宜居的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只需要按照自家人的需求和习惯来设计规划它,最终就能归置出一个让你和家人怎么待也待不够的家!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