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人看到标题会疑惑,真的会有这样的事情吗,怎么感觉特别儿戏?皇帝认自己的爹不是天经地义吗,再说皇帝不是高高在上,一切都自己说了算吗,怎么还存在能不能的问题呢?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又怎么会困扰整个大明王朝几十年呢?
我们先来看下出场人物:主角1.朱厚熜
职业:大明王朝第十一任CEO
任职时长:四十五年
别称:明世宗
备注:你们可能更熟悉我另一个名字——嘉靖皇帝
战斗宣言:只有我的亲爹才是我爹,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焰火
主角2:杨廷和
职业:大明王朝内阁首辅,现在叫国务院总理
级别:四朝元老
战斗宣言:你这个皇帝都是我定的,小屁孩事情挺多
介绍完了事件的主要人物,我们来看下背景。
事情还要从朱厚熜的前任——大明王朝第十任CEO明武宗朱厚照说起。
朱厚照当了十六年皇帝,活了三十一岁,不算长寿,在这一点上,明代的大多数皇帝都是短命。朱厚照暴毙于他的享乐场所豹房,让当时的人措手不及来不及反应。朱厚照的死,留给了大家一个深入灵魂的问题:那就是接下去谁来当皇帝。
按理说,在历史上,皇帝死了由太子继位大统,这是惯例。但是,明武宗朱厚照终其一生竟然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别说太子了,连儿子都没有。也就是说,朱厚照没有后代,皇帝也自然无法从他的下一代来选择。
没有儿子传不了下一代,兄终弟及总可以搞吧。但是很抱歉,朱厚照也没有亲兄弟。
这又要从朱厚照的老爹说起。明孝宗朱祐樘,一生提倡一夫一妻制,在历代皇帝中算是一股清流,终其一生,也只有一位皇后,导致最后只生了两个儿子,有一个还早早夭折了,只剩下了朱厚照一个人。
这就很麻烦了,总得有人出来当这个皇帝吧。
这下难题抛给了当时的权臣,我们的2号男主角,内阁首辅杨廷和。旧皇帝驾崩到新皇帝继位的一个多月间隙,杨廷和行使的就是皇帝的权力。
杨廷和和当时的张太后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妈一起商量,最后选中了朱厚照的堂弟,我们的1号男主角,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
当然,如果从堂兄弟中选,那选择是很多的,那么为什么朱厚熜这么幸运的就成为了天选之子呢?
答案当然在内阁首辅杨廷和身上。从杨廷和的角度出发,他希望选择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容易控制的,在继位后依然不影响他权力的人。
朱厚熜在一群备选者里有一个他的堂兄弟们都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的父亲也早亡了,他没有爹。
这能算作优势吗,这不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吗,可是这还真是优势。
当时明武宗朱厚照的几位堂兄弟,除了朱厚熜的父亲早亡,其他几位的父亲都仍健在。这就显出差别了,也正好戳在杨廷和胸口上。
如果新皇帝的父亲健在,那么权力势必会集中到皇帝父亲手中,新皇帝就不会太容易控制。这是杨廷和的想法,当然也是理所当然的想法。但是,杨廷和想的太美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就这样,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当然这个少年的身份是藩王,从他的封地今天的湖北出发去到大明王朝的权力聚集地都城北京去当皇帝。
杨廷和是一个一板一眼墨守成规的儒生,尊教守道。按照礼程,杨廷和给新皇帝朱厚熜的奏章上表明了要按照皇子继位的章程进行。
十五岁的朱厚熜不高兴了,我是你们邀请来当皇上的,不是让我来做皇太子的。朱厚熜就这样到了城门却远远的不进去。
杨廷和无奈,只得暂时同意。
事情才刚刚开始。
杨廷和的主张是:朱厚熜应当尊称明孝宗朱祐樘——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自己的叔叔——为皇考(皇考即为宗法意义上的父考)。尊称自己的父亲兴献王为皇叔。
朱厚熜一听很生气,你这不是扯淡吗?我自己的爹我不叫爹,我叫他叔叔。
当然杨廷和这样做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觉得好玩,他是从合乎典礼的角度出发考虑的。
作为小宗入大宗的事例,过继的君主再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就不太合规矩了。你作为皇帝再尊自己的父母,那么上代君主谁来尊呢,若无人尊,岂不是说明皇脉已断。
朱厚熜就这样,从一开始就讨厌上了这位把他迎为天子的内阁大佬杨廷和。同样,杨廷和也因此革职被贬。
朱厚熜下达了指令,命众大臣激烈讨论,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到底该不该认我自己的亲爹为爹。
但是最后众大臣的结论却和杨廷和的一致,朱厚熜无奈,将自己的皇叔明孝宗朱祐樘称为皇考。
目前的朱厚熜虽然愤愤不平,但是迫于无奈,仍需嘉奖杨廷和辅立新君的功绩,破例加封他为太傅。
杨廷和心中也憋着一股气,对这位新君的嘉奖多次坚辞不受。最后上书请求提前退休。朱厚熜自然应允。
杨廷和走后,一直被压制的朱厚熜这才重新讨论起了这起认爹的事,将明孝宗朱祐樘宗为“皇伯考”,也就是认作自己的叔叔。
四年后,朱厚熜重新议定诸臣之罪,杨廷和自然被当作罪魁祸首,被削职为民。第二年,杨廷和病死于四川新都,享年七十一岁,以平民礼下葬。直到朱厚熜的儿子明穆宗当了皇帝,才旨以复官,追赠太保。
这场轰轰烈烈的认谁为爹事件持续数年,并影响深远,史称“大礼议事件”,成为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大礼议事件本质上是新旧政治势力的一场较量,以杨廷和旧势力为代表的相权,和以明世宗朱厚熜新势力为代表的皇权,发生了一场火星撞地球般的碰撞。在这场碰撞中,朱厚熜占据上风,逐渐掌握了权力,最终拥有了全部的皇权,明代政治秩序也渐渐得到恢复,继位之初的朱厚熜也开始了重振国政,开创中兴的步伐。
在这场争论中,数个见风使舵的人投世宗所好,坚持世宗主张,最后平步青云,成为明朝政治新势力。因此后来奉迎君主成风,明朝政治生气日益败坏。
这场大礼议事件持续时间之长,造成影响之深远,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争论此事,让它足以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