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依稀记得大四那年,家里人让我相亲。那时我还没毕业,大家都在准备毕业论文。虽然觉得快毕业了心中很忐忑,但是那种即将要步入社会准备大干一场的感觉也是非常不错的。在那个时候,跟相亲对象在家中见过一次面,于是在学校里一边准备论文,一边在网上聊着天。那种感觉知道吗,就是仿佛世界在你手中,有男生可以聊天试探,有未来事业在追求。多好啊,22岁的年纪,整个心都在雀跃。
就这样聊了一个月,现在想起来好像具体的心情也不怎么记得。只是觉得还是很开心。由于我们家家庭情况不是很好,我记得最清楚的好像是我说了句,有时候生活真苦。好像他回了句,所以我们才要努力,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现在想来,这是一句多么官方的回答,可是当时即使知道是空话,还是觉得很感动。或许这就是一个人为什么要结婚的理由吧。这样的话,我从没在别人面前说过,可是很奇怪,在他面前就不知不觉的说了出来。
结局是我俩没成。他比我大,学历也没我高,主要是我既没有多喜欢,也没有很讨厌。我想,也许慢慢来,试一试,或许我会喜欢上他,或许我会觉得他可以依靠。只是他家迫切地想要将这件事定下来,还没毕业的我,突然觉得眼下除了论文,怎么还有一件事需要如此急切的做结论。他还以为我有备胎,估计也是和我感觉一样,没有多喜欢,就这样知道我的意思后就算了。也许男生和女生追求的太不一样了吧。我们想要的是爱情的感觉,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想念一个人的感觉,依靠的感觉。而男生,也许就是觉得谁都可以用来共度余生,只要不讨厌,必备技能有就可以。所以,我第一次准备用心试着接受一个人的心就淡了。
就这样,我毕业了。跟所有师范生一样,在选师范院校时就已经选好了要走的路。只不过我们的选择是,有人去了大城市,有人回到了老家。我们家两个女儿,我是老大,我爸爸觉得我性格内向,从小在父母庇护下长大,没出过远门,又不喜欢说话,在外不放心。于是,我回到了老家。
第一年我是以资教生的名义回家教书的,跟我一样的大约有几百人。当时,我们去武汉培训,教育厅陈安丽厅长带领一批资教生去看望我们,给我们做了一番演讲。我记得台下欢呼声一阵一阵的,人人都很兴奋,那一瞬间,大家都被一个理想所鼓舞,仿佛那些边区落后地方的孩子正在期盼着我们的到来。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理想的光辉,信仰的力量吧!
年轻的心,真的很单纯,很容易被鼓舞。
回到家后去了县镇上的一所小学,学校离家远,交通不方便,我每个星期回来一次。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那一年我却觉得特别充实。相信所有依稀记得大学毕业第一年追求理想的你们都知道都能理解我的感受。也许我的工作不是多富贵多能赚钱,但是那一年我的内心真心觉得工作真好,生活真好。
就这样,第二年我换了一个学校,还是在这个镇上。我一呆就是四年。学校领导重视我们年轻老师,校长喜欢做实事的我们,我们一批年轻教师慢慢的走上了班主任的光荣大道。虽然有前辈告诉我班主任不好当,一个好的班主任更不好当。可是,我却很开心。从小学读书时起,我就有许多班级管理的想法。现在当了班主任,不就可以好好实现了吗?
这一当就是三年。好吧,工作不是我要讲的重点。在这三年里,我工作认真,班里的事情处理得好,同学们守纪律又没出安全问题,成绩排名也不错。在工作上,我得到了领导的认可,自我的认可。
我觉得作为一个女生,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我已经做到了。
可是,事情没有我想的简单。在这四年里,我陆陆续续又相了几次亲。他们有的工作稳定,有的在外工作;有的学历比我高,有的也就那样;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长相还行,有的勉强凑合;更重要的是,见过的人越多,突然发现,我越来越不清楚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人来结婚。
我想要的似乎都不清楚又似乎都清楚,只是觉得他们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不满足我那朦胧又清楚的标准,我不想浪费彼此的时间和精力。我慢慢忘了,感情从来都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有的,那些一见钟情其实是最不靠谱最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蹉跎中,我已经到了30岁的边缘。可怕的是我已经习惯一个人,如果说生活有惯性那就是说我这样吧。在一个人的路上,我越走越远,直到身边的人都已经结婚生小孩,我才发现,别人对我关注点也变了。我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特别奇怪的人。
如果非要抱怨,以下观点仅代表我生活中的个例。我身边的朋友同事一方面不停抱怨:哎,男人一结婚真的变了,跟谈恋爱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养个孩子真的累啊,觉也不能睡,生活中除了老公就是娃儿,真没意思。我的人整天沙发上一躺着,什么都不管,当初以为有老公是依靠,现在真是又多养了一个娃。类似这样的抱怨真是多。她们让我觉得女人好像一结了婚生活就不是自己的,女人的婚姻生活除了老公孩子公公婆婆就不是自己的。当然。这只是我身边的一部分情况。过得潇洒自我的也有,认真经营着自己的婚姻,夸自己老公孩子公公婆婆的也有。只是感觉,从爱情到婚姻,真的就是从高处跌落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岁月之中。
30岁,你好!如果要说点什么,那就是,30岁的你你我我,如今我们的愿望就是,白马王子的梦我们很早就醒了,只是,我们仍然希望,能够遇到一个人,他能够安心的让我们在习惯一个人之后,有勇气接受一个陌生人,把他当作从此之后的另一个自己。相互扶持,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