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时候开始填自我介绍一栏起,潜意识里就存在内向和外向的区分。过去喜欢填一些乐观开朗的词语,而现在对自己的了解越来越深,就开始故意回避去对性格进行怎样的描写,因为你无法对读这一栏的面试官写下“我不喜欢群居,在人多的时候也讨厌说话”这样不积极的句子。
而很多被认为是消极色彩的行为举动,却是我的“救命稻草”,在自我的世界里,给我一点渴望的自由。
就像今天是周一,早上上班的心情巨好,挤上地铁手掌贴在在玻璃门上,也觉得是很美妙的瞬间。而这样好心情的前提,是我度过了一个轻松的周末,并在昨晚睡了一个安稳的饱觉。
所谓轻松的周末,也并不是到了哪里去游玩,只是没有特意的社交、没有要完成哪件事的压力,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情来放松、来休息。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应该进入群体生活的时候,显得不那么突兀与别扭。
之前在火车上,看到一个母亲让两个女儿给身边的亲戚朋友表演节目,但是两个孩子都有些扭捏,后来母亲生气了,妹妹就马上笑呵呵的进入了表演状态,而姐姐却有些要哭的样子。
接下来,便都能猜到了,很多座位认识的与不认识的都在夸这个表演的孩子,说她跳的多美好,说她多么不怯场,但如果是回到自己小时候,我会很羡慕那个要哭的姐姐,在我心里,她敢违背母亲,才是真的不怯场。
就像所有人都看到你的闯荡、看到你的有出息,却看不到你还是一个孩子时候的怯懦、紧张,看不到你一有什么就会在前一晚睡不好觉,也看不出你原来是为了躲避某种需要“讨好”别人的场合而装肚子痛。
那些害怕、自卑、胆怯,并没有因自己出了几次风头而消失不见,反而是面镜子,愈在大众面前愈清晰,而清楚的,只有自己,是黑暗中的自己。
。。。。。。
不是所有人天生都适合在生活中表演,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压力产生动力,就像我曾经是那两个孩子中的“姐姐”,而在脱去这层外衣的路上,却用了很久很久的时间。
可能,那些所谓磨平了棱角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学会了如何隐藏,而显现出“大众”所喜欢或习惯的样子。
这样好么?
我不知道答案。
我只知道食物无高低贵贱,本来的香气才最能回味无穷;我也只知道每一个梦境都有所谓的缘分,要好好的睡才能遇见;我更知道那个离你很远很远的人,往往就是自己,也可以离得很近很近;那些我不知道的,未来也会慢慢告诉我答案。
感谢每一个周末,哪怕只是吃吃睡睡,但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我倚靠着这点自由,向着彼岸,游走。
当你欢笑,
也是痛苦,
根叶发芽,
夕阳还是落下。
当你痛苦,
也是欢笑,
鸟归大地,
太阳正在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