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春正月十四日,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
一出生就身份显贵,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与侧福晋刘佳氏之孙,摄政王载沣与嫡福晋苏完瓜尔佳·幼兰之子。
一大摞的背景还不够,出生后不久,就任大清王朝第十二任皇帝,也是最后一任皇帝。
按理说皇帝都应该高高在上衣食无忧,不说万民朝拜也好歹是叩首觐见。可似乎从出生开始,他就免不了被掌控架空权利的命运。幼时是慈禧精心选出的娃娃皇帝,成年是日本帝国选中的傀儡皇帝。
就如同溥仪自己说的一样,他这前半辈子,就是罪恶的前半生。
我想,那不光是对国家的,更多的是自己的。
作为一个本该承欢于父母膝下的幼童,咿呀学语撒娇打赖,他却因为旁人的权谋坐在了原本高高在上的皇位。
三岁的幼童又懂什么呢?不过是奢求着父母长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关心爱护。可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他都不曾拥有过。即便拥有,也好似镜花水月昙花一现一般,终究无缘。
三岁登基,他过的是无忧无虑的宫廷生活,但是寝室外界的世界已经是风起云涌、波澜四起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如何,清朝的封建统治最终还是要灭亡的。无论是光绪帝康有为,还是袁世凯谭嗣同,都无法阻挡。
宣统三年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结束。
溥仪虽然退位,但根据优待条件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仍在紫禁城里过小朝廷的生活。每日除了学习就是恶作剧,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说:“我在童年有许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最大的乐趣是恶作剧。”
因为隆裕太后禁止他的母亲苏皖瓜尔佳·幼兰进出宫禁,生父又不在身边,只有贫苦出生的乳母王焦氏教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也算是有人管教。可惜好景不长,乳母也因为种种缘故被迫离宫,自此,溥仪身旁再也没有一个可以管教他的人了。
那年,他只有九岁。
九岁,还是旁人家的孩子在父母膝下撒娇承欢的年龄,他却已然是一国之君。确切的说,是一个没有国事朝政没有江山臣民的亡国之君,是一个没有自由没有权利寄托着无数旗人复国心愿的空壳子皇帝。
他的日子,从没有什么快乐可言。
可惜,这些道理对于九岁的孩子而言太过深奥,他从来都不懂那些跪在自己身旁恭敬的叫他皇上的人们背后深藏的心思,也不会明白袁世凯称帝的野心。
民国六年即1917年六月十四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黎元洪被迫下台。七月一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溥仪再一次坐上了龙椅。
这一年,溥仪十二岁。
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讨伐,十二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从他登上皇位算起到退位总共十一天。
1932年溥仪在日本关东军的策划和扶持下就任了伪满洲国的皇帝,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又一次被迫退位。虽然退不退位只是名声上的改变,可这也是溥仪三次称帝闹剧的结束,中国封建君主统治专治制度的真正结束。
那一年,溥仪已经39岁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可溥仪直到快不惑的年龄才刚刚而立,刚刚为自己而活,想想都觉得悲哀。
溥仪一生的61年中,他为自己而活的时候大概只有从新中国成立获得特赦开始到离世的短短11年。
正是因为难得,所以他才倍加珍惜。他曾自述自己当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力。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言辞间,满是欣喜和满足。
虽然这十一年很苦很艰难,可是很有安全感。他不用担心听到什么言论,也不用担心看到什么不利于国民的法律条文,也不用违心的说一些写一些自己不想表达的言语,更不用自欺欺人的把下下签抽出只为百分百的摇到上上签来自我安慰。
他终于做回了他自己,他只是一个姓着爱新觉罗的普通人。
他从来都只是爱新觉罗·溥仪,一个苦命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