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4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的大名,今天看过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本来的工作是给听力障碍的儿童置入人工耳蜗,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听力。但她在实践中发现,听力障碍儿童植入人工耳蜗之后,在学习成绩上也会有差异,她认为,早期语言环境是关键因素。有听力障碍的儿童早期丧失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后面就很难弥补。
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的3岁孩子,累积听到过4000多万单词,能掌握1116个单词;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孩子只听过1000多万单词,掌握525个单词,相差591个单词,差不多一倍了。
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掌握的单词就越多。这样的差距会影响孩子以后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情商、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会产生成绩上的差距。
按萨斯金德教授的说法,社会地位高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2000个词,中等收入的家庭,婴幼儿每小时会听到1200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每小时只能听到600个词,这样在他们三岁以后,听到的总词汇量的差距就在3000万个。三千万词汇这个差距,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
所以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父母的语言就是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的最好办法。
书中主要讲述了一下几个观点:
❶应该塑造怎样的语言环境?
作者认为,婴幼儿的早期语言环境应该是听到更多的词汇,得到更积极的回应,听到更多正面、积极、肯定的词。
解释一下就是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孩子讲话,哪怕是自言自语。同时,当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应该积极回答孩子的对话。最后就是家长应该多说正面的话,多说鼓励的话,以及多表达对他们的肯定。
❷跟孩子说话有哪些原则?
作者认为跟孩子说话,不仅是越多越好,还要注意三个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
共情关注,就是孩子关注什么,家长就聊什么;充分交流,就是在做家务活、给孩子刷牙洗澡、陪孩子玩耍时,都加上自己的解说,让他掌握丰富的词汇;轮流谈话,跟孩子谈论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少问是不是,多问为什么、怎么样等等。
❸要不要说宝宝语?
作者在书中引用专家的话说:说宝宝语,提高声调、帮助婴儿大脑更好提取语音是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婴儿像统计学家那样抓住明显不同的语音。宝宝语的每个语音都在听觉上都被夸大了,婴儿就更容易理解和学习。所以两岁之前,宝宝语还是要说的。
❹是否应该营造双语环境?
作者认为使用双语的孩子相比只用一种语言的孩子,在语言和非语言方面都有优势,比如他们会具有较高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力。婴儿主动抑制一种语言,而从另一种语言中辨别词汇含义,可以帮助他们的大脑忽视干扰,集中注意力。
但一位专家对双语家庭的婴幼儿,研究了美国的西班牙裔家庭之后得到一个结论:不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如何,也不管他们成年后的英语多么熟练,父母用自己的母语对孩子说话总是更有益一些。
这一点作者建议,第一考虑是和孩子讲母语,如果有条件可以通过让孩子和母语是其他语言的人沟通,自然习得。
❺语言和数学有什么关系?
小孩子对颜色、数字、形状、空间都有强烈的兴趣。我们都会教孩子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就是空间词汇。孩子通过这些词汇,认识大小、长短、高低、前后,理解空间关系。
空间能力是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基础能力。小孩子空间能力强,并不是说他长大了就能当科学家,但说明他具备了一项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