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爱,是极爱自己,也爱他人。真正的爱,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而有些爱,并不是真爱。下面这三种爱并不是真爱:
坠入情网不是爱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把男女恋爱,把坠入情网当成是爱。堕入情网的人,常常激情洋溢的表白:“我爱你”,但这只是一种主观意愿罢了。这种爱不能使人心智成长。为了要了解坠入情网,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自我界限”。婴儿在最初的7个月无法分清自己与外界的界限,他以为自己饿了,全世界也一样跟他挨饿,他听到母亲再唱摇篮区,以为那是他的声音,他自己的地上爬来爬去的时候,他以为整个世界也是一起移动的。他觉得自己与世界是整体的,没有界限也没有差别。当他渐渐长大后,才逐渐分清了这个界限,知道这时我的手,我的脚等等。
有些人“自我界限”太强,把自己围起来,认为世界险恶。而有些人为了要摆脱寂寞,冲破自我界限的牢笼,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突然奔溃,陷入了爱情的幻想之中,但是日常的琐事难事使他们产生矛盾和冲击,幻觉破灭了,就可能面临劳燕分飞的局面。
所以坠入情网不是真爱。因为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不是有计划、有意识的选择。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我们渴望给对方滋养,希望对方成长。被自我界限之外的对象吸引,迫使我们产生冲动,想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把这样的激情状态成为“精神贯注”。我们爱对方所爱事物。比如有一个人喜爱园艺,园艺就是他的一切。他一心一意的打理他的花园,他学习了有关园艺的一切知识,倾注了他所有的精力在照顾每一朵花上面。他与园艺融为一体,对于园艺的爱,扩充了他的自我界限。这中自我界限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就会消失,而我们的心智就会成熟。爱使我们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
依赖性也不是爱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以为依赖性是真爱。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机械工人,他的老婆带着孩子离家出走了,他很痛苦,来找派克,他说没有他们他活不下去了。他太爱他们了。派克说:你说你爱你的老婆孩子,但你却不肯为他们做任何事,很少感受他们的需要。你甚至可以几个月不跟你老婆孩子说话。这样看来,你和你的家庭没什么感情,他们离开你应该也对你影响不大呀。可是这个机械工人口口声声说他爱她们,没有她们他活不下去。甚至失去了理智。
派克只能让他过两天再来。可是,两天后,这位机械工人再来找派克的时候,心情非常的好。他告诉派克。一切已经过去了,现在他的心情好极了。派克以为他的老婆孩子回来了,他却说没有。但是他在酒吧遇到了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说她喜欢他。他们还约好今晚再次见面。
这就是依赖性人格失调症的典型案例。他们不在乎依赖的人是谁,只要有人可以依赖就行了。依赖性过强的人,总是害怕失去对方,干涉对方的自由。这种人是他们从小缺少爱,心理没办法独立。他们会不顾一切的需求别人的爱。这种寻求别人的爱不单指人,也可以表现在爱金钱,爱权力等等。
自我牺牲也不是爱
有一个牧师竭尽全力的为了家里人做好一切事,可是,他的妻子得了抑郁症,他的两个孩子辍学在家里。他不得已来找派克咨询。他很苦恼,我这么尽心尽力的为家里每个人着想,可是为什么却是这样的下场。这位牧师就是在于他牺牲了自己的喜好,时间精力,一手包办的替他的家里人做了一切事情。本来他的子女到了该独立的年龄,他却还替他们买车,买保险,买一切可以为他们买的东西。他本人讨厌歌剧,而且他们住在郊区,他却还要每周末陪他妻子进城看歌剧。他本来白天工作繁忙,回到家里还要收拾房间,做家务。在派克的指导下,牧师不在每件事都为他的妻子,孩子都有求必应。他不在替儿子买保险,也不替妻子收拾家务了。刚开始,他们很不满意,但渐渐的情况发生转变了:他的一个孩子回到大学上学了,一个孩子找到了工作,自己在外面租了公寓。而他妻子也开始感受到独处的好处。牧师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以上谈到的这三种都不是真爱,那么,爱是什么呢?
判断爱的唯一标准是:追求心智的成熟的爱才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