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张掖,瓜果累枝,物产丰饶;层林尽染,色彩缤纷;商旅往来,宾客云集。本应是一年中最富有诗情画意和开放迎宾的大美季节。无奈,所有的美好均因为新冠疫情的意外冲击,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学校停课、商家休市、交通管制、核酸检测、居家隔离、警车劝返。一时间,朋友圈、工作群,疫情防控是每天关注的焦点。随着新增病例数据的不断更新,紧张、焦虑、担心、空虚……充斥着人们的心理防线,让美丽的家园蒙上了一层阴霾。为拨云见日,党员先锋岗、青年志愿者、医疗支援队、企业爱心团、警民检查站……成了阴霾下最温暖的阳光。
一
晨起,刚刚洗漱完毕。钉钉群的上课邀请铃声此起彼伏。老师们或给学生推送学习资源、或心理辅导、或生命健康教育、或指导作业、或艺术欣赏,在线课堂成了孩子们每天晨起最好的陪伴。
按照上级部门《疫情防控停课期间居家学习生活安排的指导意见》,学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安排学生停课期间的学习生活。所有领导的管理职责都下沉到年级、班级,疫情监测信息的精准统计、作息时间的科学合理、课程计划的精细制定、教学资源的有效准备、线上教学的技术培训、家校协同的机制建立、学生学习终端的摸排,一切都为了让孩子们居家学习生活有计划、有指导、有监督、有收获。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教育人正用他们的事业情怀和无私劳动,书写着疫情防控的责任与担当。
二
午餐时间。在《明天会更好》激越的旋律中,我一边洗菜备餐,一边不经意的把目光投向窗外。
楼下,某企业慰问团从车上抬下几个保温桶。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打开保温桶,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打电话。陆续的,几位老人带着餐具来到楼下,戴口罩,隔一米,排队,取餐,回家,自觉做好自我防护。原来,他们是为居家隔离的失能老人送“爱心餐”。
这使我想起,居家隔离第二天,“才女”校长徐美玲一大早制作“爱心包子”,她的闺蜜制作“爱心饺子”“爱心油饼”送给社区执勤人员的事迹;还有临泽媒体播发的“福荣酒店”“祁连红”“海泓农林”等爱心企业带着慰问品慰问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执勤人员的温情场景。
是的,抗疫路上,有你有我有他。涓流入海,才能汇聚磅礴力量。每个人,都应是奋战“疫”线的战士,都是划破阴霾传递温暖的阳光。
三
午后。慵懒的窝在沙发上看那本一直想看而又没看完的《解忧杂货店 》,正在为书中那被风吹皱的水面、远处不知名的花传来的淡淡香气、清澈的水底下轻轻舞动的水草、还有错船时陌生人微微颔首的微笑所陶醉,闺蜜的一番电话打扰了我的清净。
“懒虫,还在睡觉吗?快起来,我给你发了一段瑜伽练习视频,你脖子不是疼吗,随着音乐练练。30分钟,快点!”不容我回答,她火急火燎的又挂了电话。
打开微信,是有一段视频瑜伽课。我站起身,的确,腰酸背痛脖子抽筋。那就运动运动吧。宅家抗疫,健康第一。
细品闺蜜的言行,她不正是《解忧杂货店》的主人公吗?用真诚和善意为他人解忧。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即使是最微小的善意,也会像阳光一样普照,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四
是夜。救护车刺耳的鸣笛声划破了夜的宁静。焦虑难眠的我,起身看向窗外。急救车刚刚停稳,几个医护人员就疾步跳下车来,开后仓,抬担架,换氧气,随着一系列规范的神操作,病人被推进了门诊大楼。
举目四望,宽阔的大街上几乎无人,医院门诊大楼能依稀望见几个快速移动的身影,霜降之后的临泽小城,因为这场疫情更显得有点凄清和寒意。
望着夜空中闪闪烁烁的星辰,一种情愫和惆怅涌上心头。
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嘀铃铃。”几声电话铃声再次干扰了我的思绪。一看,“三好家庭”发起的视频通话。
“妈妈,你吃的啥?咋还没睡?”女儿笑意盈盈。
“老婆,家里暖气热了没?没热的话,一直开空调,这几天不能感冒?”老公关切的交代。
“我知道,你们在外也一定做好自我防护,少出门,戴口罩。”
女儿兰州上学,老公嘉峪关办案。我们一家三口被隔离在三个不同的疫区城市。相互担心、相互牵挂,相互鼓励,成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念与安慰。
女儿说,她加入了学校“疫情心理热线”团队,为因疫情产生心理问题的的人提供心理援助。
老公说,虽然因疫情不能出去办案了,但他们专案组在宾馆继续翻阅卷宗,电话连线,查找线索。
我告诉他们,我们均奋战在“疫”线,隔离病毒,并不隔离爱;各自安好,就是服务社会;待疫情过后,我们定迎来更美好的重逢。
居家抗疫的日子,虽孤独但美好。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检验者每一个人的灵魂。
我坚信,疫情的阴霾,拦不住“四面八方”的阳光。待到云开疫散时,我们一定迎来更温情更明媚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