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从2018年3月开始学习教练,在个人有了一定的收获后,惯性的希望也可以用它处理解决企业里的问题。带着如何设计企业项目的疑惑,第一次走进CCCP的课堂。而当22个月后,再次走进CCCP的课堂,有了许多不同的体会与学习。因为在这期间,参与主持了7位管理层,近50小时的外部企业教练一对一项目。有些已经完成,有些仍在进行,也有刚刚开启的。
依然记得第一次上CCCP,上来就研读了教练行业的白皮书,梗概地熟悉了教练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现状与困难,好似一碰冷水浇在头上。正好起到降低自己热度的效果。难,很难,中国的教练市场刚刚起步。让个体接受教练难,让企业接纳并认可企业教练,更难!
也记得,让大家根据不同客户的特性,设计合适的整体形象。说实话,那时真的只是看热闹。时隔22个月,再次体会同样的活动,竟有些物是人非的感觉。突然发现,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服装配饰裙子的长短手写或者电子设备,而是体现作为教练的你,能否为客户创造一个安全与开放的环境,能否在不开口的情况下,赢得信任。眼神微笑举止,衣着与个体融合后散发出来的独特气质。也许这就是另一个维度的个人品牌。
更记得,化学会议的演练部分。当时,只有教练与被教练的化学会议。而这次采取了同一背景,分别与HR,上司和被教练本人三位关键人的化学会议。不得不说,这三位对于项目的期待迥然不同,而在项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台下看同学演练的时候,自己也在不停复盘思考。作为HR,我极少与完全不认识的企业教练合作,所以因此可能会把我看到的那一面,误认为是企业教练场景下的状态。带着这样的“偏光镜”我曾很抵触一位企业教练,觉得高冷自以为是。在不得已允许加入教练团后,却暗自庆幸挖到了宝。她的智慧,与被教练有效的互动,渐渐让被教练放下高位的戒备心。
被教练的上司和被教练本人,是企业教练项目中一根绳子上的两只蚱蜢,彼此独立又彼此牵动,有时候还可能谁也不买谁的账。这次课程中有机会作为上司体验了与教练的化学会议,与平铺直叙相比,带有深入思考的教练式提问,比直接用文字解释“什么是教练”更有效。同时也有助于从上司的维度管理对于项目的期待。对于被教练,在化学会议中可以体会到教练式对话的魅力,同样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赢得信任。不同被教练需要得以验证的信任,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专业度,有的可能是教练的背景,有的可能是教练带来的整体感觉。
至此,企业教练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而项目也才刚开启。上台,站在多方角色围成的人阵中。察言观色,或隔空或对视或牵手或转身。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个动作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反应。谁能想到,当教练和项目负责人转身携手HR和上司欢脱远去的时候,被教练会比出手枪的姿势,频频射击!虽有戏剧的夸大效果,但绝对合情合理,也让自己的背后出了一身冷汗。
再回CCCP课堂,因为期间的实践积累,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和持续思考。感慨与思考化作新的规划与行动,周而复始着,期待明年再来,又有新的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