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天,都城到处有人传说棠地的捕鱼小能手总是能捕上最多最大的鱼(一说用弓箭射鱼)。鲁隐公早就知道棠地的风景秀丽,人民安乐,加上捕鱼小能手的传说,他决定前去看一看。
春天来了,鲁隐公准备去棠地一趟,观看当地渔民捕鱼。
臧僖伯听说后,觉得不妥,于是进谏:“如果这个东西和祭祀、战争无关,国君就不要也没有必要理会它们。国君的责任,是要引导民众建立符合礼制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讲习军事、制作礼器都是有规矩制度的,不符合规矩,就是乱政。
屡屡乱政,是要亡国的。
所以说,做事要按规矩来。
何为规矩?
不论是春蒐、夏苗,还是秋狝、冬狩,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军队每三年要演练一次,回来后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也要按它们特有的规矩来:(车马、服饰、旌旗等)要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
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俎里,因为俎是祭祀时放牛羊用的。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应去射它,这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啊!至于山里的树林木柴,河里的菱芡鱼龟,制作器物的各种材料,这些都是仆役和有关部门人员的工作,不是您这个君主应该做的事情!。”
隐公说:“那个,我是去巡视的,不是去玩的。”
(编者注:坐等打脸。)
果然——当鲁隐公到了棠地,早就把“巡视”二字撕吧撕吧扔到鱼塘里当鱼食了:他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则在那里观赏。
(编者注:啪啪啪。)
这趟名为巡视实为玩乐的棠地长途游,僖伯不好说破,只好称病不从。
《春秋》也有记载:“公矢鱼与棠。”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相当不合礼法啊:按照当时的礼法,打渔是贱业,身为诸侯王去看这个热闹,不仅属于不务正业,还相当掉价儿。更何况棠地远离国都——鲁隐这是不远万里跑到边境去看了回热闹啊!
(编者注:鲁隐公以小观大——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都要把以礼自持,千万千万不能放任自流!)
后记:
鲁隐公到了棠地,早有地方筑造好华美的台子,请隐公临水而观渔。其后此地就留下了鲁隐公的观鱼台遗迹,今鱼台县之名即由此而来。
隐公观渔的同年十二月,臧僖伯去世。回想臧僖伯的忠诚严正,鲁隐公颇为后悔,下令将其丧礼“加一等”,以示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