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听到一本书,叫做《心理医生来看我》,书中对于一些以往在我看来,很理所当然的观点,给出了不同意见。准确说是结论一致,但在观点方法理由上有所不同。
比如关于职业倦怠,在之前我认为,是无助感和习惯化导致了职业倦怠。人丧失了对工作的掌控感,领导助手或他人控制了工作进程和收益,失去了工作动力。
再加上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最终被厌倦击倒。人失去了自己的权利空间,在工作中完全沦为他人意志的执行者,彻底失去热情和创造力。
而在书中作者认为,是自我价值感没有得到满足。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两套评价系统,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当内部评价系统不够坚定,就更倾向于听从外部评价体系。
我以为他们两个描述的不是一件事情,但当我写下来之后,发现他们两个在说一个意思。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以至于损伤了内在的动机,不想工作。
想想生活中出现职业倦怠的人是什么样?我好像没有在别人身上见过,说自己身上的吧。
一天早上,我感觉很忙,周围很多事情来找我做。面前堆了三四件事,还有持续不断的挫折,这个告诉我不行,那个告诉我你要重做,而且随着工作堆积的越来越高,我感觉自己的情绪,也在不断的升高。
就感觉很烦,想撂挑子什么都不干。也就是我感觉到了压力和烦躁,就想不干。这好像一时伤害了我的职业动力,但并没有到倦怠的程度。
还有一个典型是成瘾,为什么成瘾?因为快乐,那个让你感觉很快乐。作者认为可以用依恋缺失来替代成瘾这个词。
我之前听过类似的观点,但直接用这个词替代我还是第1次看到,所以觉得很震撼。
还有一个说法是,当一个人没有办法与其他人建立丰富有质量健康的关系,不得不与物或事建立关系。我发现,随着时间越来越推移,越不容易写出好作品。
这本书是昨天听到的,当时就决定写,有很多丰富的感受和细节。但当时没有写,因为昨天的文章写完了,不想写今天的。
今天上午重听一遍,感觉有些东西,还是没有失去,开始写,写了一半觉得难产,就放下了,去做其他的事。等到今天晚上再写,再想找到丰富细腻的感受时,发现那些已经丢了。
如果这篇文章纯靠感性支撑,那就一定要在有灵感有情绪时,把它快速写完,一气呵成,不要中间停顿,耽误的时间精力,下次再写,想回到原有的状态就很难。
好,言归正传,回到依恋关系缺失。如果你看到一个上瘾的人,90%的评估他缺爱,要不不会上瘾。
可能他是被迫的,因为没有健康的依恋关系,不得不跟某个物品建立依恋关系。如果这时,你施加压力,让他感觉更痛苦,那他可能会更加回归,成瘾的怀抱。
还有让我惊讶的一点是被动攻击。最初听到时,我觉得很惊讶,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现在,看看现实生活,再看看作者的比喻,发现真贴切,形象生动。
被动攻击是以消极、隐蔽、恶劣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以此攻击令他不满的人和事。我想起工作中的同事,消极被动,会提出各种让你觉得无法反驳的理由。
就是总是让你碰到软钉子,明明他可以做,一伸手就完成了,但就让你折腾一圈之后,回来再来找他,采用一种不合作的态度。
你不好意思责怪他,但心里窝了一堆的火。有的人习惯使用这种被动攻击的方式,也许下次有时间,可以记录一下,截取一段有意思的。
写成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经常出现被动攻击,有可能是他在原生家庭中,生命力有被限制。面对强势的权威,没有办法直接表达愤怒,只好用各种不合作,发泄内心的不满。
写到这我突然不想写了。我就感觉,这篇文章写的跟一个字一个字往外挤的。一点都不流畅,就像便秘一样。
我想象中,让我觉得满意的文章,舒服的状态,是我内心有很多话想说,打开写作文档刷刷刷,半个小时可以写2000字的那种。
但今天明显不对,不是正常发挥的水平。时不时的放弃,不断的分心,折腾了很长时间依旧难产。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写东西的时候发现脑子空空。
渡渡鸟假说。故事说举行了一场比赛,说每个动物按照自己的状态绕圈跑,看看谁是冠军。半个小时之后,裁判渡渡鸟宣布比赛结束。
大家都想知道谁是冠军,渡渡鸟宣布:大家都是冠军,每个人都会得到奖品。最后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最后的结果相差不大,都能对人有所帮助。
我之前一直有个担心,觉得那些来找我做咨询的人,万一我做不好,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或者没有达到我自己的预期,那该怎么办呢?
我是不是很挫呀,无能,还收费那么贵。一直心里有这顾虑,直到看到这个故事。疗愈程度两颗星,跟疗愈程度十颗星,不能因为十颗星足够完美就说两颗星没价值,对不对?只是多少而已。
我现在也觉得,我只是尽最大可能多帮助而已,不能因为我帮助的不够多,就说我是不好的。
本质上我并不是担心,咨询对别人的影响怎样,而是担心自己,无能,被证明不好等。也可能是不够自信,所以才需要通过外人的夸奖,外人说很好,有能力来获得自己内心的力量。
总结1.自我价值的失衡,导致了工作倦怠。
2.成瘾的核心是依恋关系的缺失。
3.被动攻击简单说,是一种不合作的状态。
谢谢你的欣赏,欢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