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隐藏的自我》 -脱水精华版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隐藏的自我。

这本书作者名叫大卫伊格曼,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首先,一个曼是一位优秀的神经科学家,发表了1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现如今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科研之余,他还担任了知名美剧西部世界和罪案第六感的科学顾问。

他不仅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甚至还登上过时尚杂志封面,被评为最富创意的人之一。

简而言之,一个曼是一位充满魅力的网红科学家。

在科研工作取得建树的同时,一个慢一直在给大众科普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的前沿知识。

一个曼曾在牛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因此他的文笔极佳,往往能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讲解的生动易懂。

他的专栏文章和科普书籍更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并广受好评。

今天咱们要解读的隐藏的自我,正是这样一本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的科普著作。

在解读开始前,先来解释一下书名的意思,按照作者的说法,在神经科学的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事实在不断被证明,那就是人所做、所想和所感受到的,大部分是都不受意识控制。

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自我是隐藏起来的。

我们也可以换一种说法,你或许听过冰山理论。

如果说人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冰山,那么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无意识则是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而这本隐藏的自我想给读者展示的,正是这水面下的部分。

说到意识,你可能会想到潜意识这个说法。

因为早期的翻译等原因,潜意识与无意识这两个词经常混用。

现如今,潜意识这个词主要出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而现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更多的使用无意识来指没有意识参与的精神活动。

在本书中,为了帮助读者认清这个隐藏的自我,作者将重点解答三个问题,它们分别是那个隐藏的无意识自我,究竟是如何运行、无意识和意识,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以及是不是搞清楚了吴毅是,我们就能掌握全部的自我。

而对这些问题的梳理,都指向了一个困扰着人类的终极哲学命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们该如何定义自我?

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随着作者的脚步来发现那个隐藏的自我。

也许听完本书的讲解,你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无疑是究竟是怎么运行的,或者按照书中的话说,这个隐藏起来的自我究竟是什么?

按作者的说法,这个隐藏的自我的含义很广。

既包括我们的本能反应,也包括很多后天养成的行为习惯。

而这些都要依靠大脑中建立起特定的神经回路来实现。

要探究这个隐藏的自我,我们既要从生理角度了解大脑的运作方式,也要从心理层面掌握人类的思维特点。

为了更详细说明隐藏自我的运行方式,咱们来聊聊视觉。

对于一般人来说,相对于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视觉在无感知中能带来最大的信息量,人类大脑中有1/3的神经元都在为视觉服务。

似乎我们的眼睛只是直接把真实影像投射到脑海里,实际上,在视觉背后有一套隐藏很深的运行模式。

虽然这部分会比较复杂,但我仍然想讲给你听听,因为一旦理解了视觉的隐藏模式,你也许会颠覆原来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当我们睁开眼睛,就能看到周边的一切,形形色色的人群,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川流不息的车辆。

我们会自然而然的觉得,用眼睛看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而且眼睛的精度很高,如同一台高分辨率的数码相机,只要睁开眼睛,世界就呈现在眼前。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用眼睛看是一个极其烧脑的行为,这是因为我们眼睛看到的世界既不真实,也不完整,需要大脑的计算来进行完善补充。

一方面,所有的视觉场景都是模棱两可的。

比如,我们经常能看到那种错位照片,起初以为是一辆跑车,场景拉远才发现不过是一个离镜头很近的小模型。

跑车和模型会在你的视觉中可以投射出相同的图像。

为了分辨类似的信息,大脑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并分析环境,才能分辨这两者。

此外,所有视觉本质上都是一种错觉,你以为自己的视野中一切图像都是清晰的。

但实际情况是,你视野边缘非常模糊。

如果要形容的话,人类视野边缘的分辨率就如同是透过布满水雾的窗户看向外面。

在一般情况下,大脑会利用眼部肌肉,使你的高分辨率视觉,也就是视野,中央的部分直接投向你感兴趣的事物。

当你的中心视觉高度聚焦时,为了让你看到的图像不至于太诡异,大脑就会自动脑补出边缘的信息。

虽然并不真实,但会让你觉得边缘视觉是清晰的。

要证明这一点,你可以玩一个小游戏,在两张便签纸上写上字,一手拿一张。

盯着左手的一张,然后右手渐渐往视野的边缘移动。

哪怕只稍微移动一小段距离,我们的眼角余光就已经分辨不清右手上的字了。

只要做过这么一次实验,你就会惊讶于自己的边缘视野有多么模糊。

为了分辨模棱两可的场景,一起补充视野的边缘,大脑必须付出海量的计算才能准确处理这些进入眼睛的光线。

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来学习是的,你没有听错,简简单单的视觉是需要大脑来认真学习的。

为了证明视觉需要学习这件事,作者讲述了一位幸运盲人的故事。

有一位叫麦克没得盲人运动员,他三岁时就因为事故失明,但43年后,他等来了一种新手术,能帮他恢复视力。

手术后,医生将他的绷带拆开,在全家人的面前,麦克露出了微笑,但这份微笑中却充满了尴尬。

因为虽然他的眼睛运行良好,但他却十分困惑地盯着面前,他的大脑不知道如何处理来自眼睛的大量信息。

虽然感受到线条、色彩和光亮,但他没法看懂家人们的面庞,也分不清屋子里的家具和布局。

所谓的看见并不只是视网膜上接触到光线,更重要的是,大脑需要对这些信号进行解释,而这需要加以训练。

刚恢复视力时,麦克的大脑就会经常陷入困惑。

比如当他把头移到左边时,为什么场景会向右边移动?

我们普通人常年体验着这种变化,大脑能够很好地预测这种情形。

于是,我们就能轻松地理解,为什么随着头转动,场景也会变动。

那么,为了看见大脑在学习什么呢?为此,我们还要从更多真实的案例中去寻找线索。

在那些后天丧失视力的人中,有10%的人会出现视觉幻觉。

就是说,他们虽然失去了视力,但仍然会看到一些物体,比如花朵秒,人物或者建筑物。

当然,他们也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这种情况已经在文献中记载了几个世纪,但人们一直搞不清原因,甚至有的患者被诊断为痴呆症而草草了事。

对于这种发生在失明人士身上的幻觉,也许绝大多数读者都没法设身处地的感受。

但你一定做过梦,在梦中,你好像同样拥有视觉,能看到各种事物,不过毫无疑问,我们睡觉全程都是闭着眼睛的,那这种梦中视觉又是怎么来的呢?

结合上面的种种案例,神经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理论来解释视觉的运行模式。

通过不断接触日常中的万事万物,大脑学习总结出一个内部模型,能够预测从视网膜上传来的数据。

只有对感官结果进行准确的预测时,视觉体验才会发生,也就是我们才能理解所看到的是什么,我们能分辨出这是花,那是狗。

因为这些形状与我们大脑中的模型吻合了。

与此同时,大脑也会将视网膜上传来的新数据与这个模型作比较,找到二者的差异。

如果有没被正确预测的信息,大脑就会不断的调整内部模型来适应新的现象。

这套系统的存在,意味着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大脑经过加工呈现出来的样子。

而根据这个理论,那些梦中的视觉就可以得到解释了,他们就是来自你大脑中隐藏的那个模型。

但因为梦中我们没有真正的视觉来对模型进行校正,于是梦里我们常能看到很多天马行空的画面,现如今,很多学者都相信不只是视觉,其他各种类型的知觉也有着类似的机制。

那就是通过积累捕获的数据构建内部模型,再将预测与传入的感官数据相匹配,来实现对周围的感知。

我们其他的思维活动也有着类似的特点,我来考考你,不去看键盘,你能迅速说出字母歪右边的是哪个字母吗?或者F上边是哪个一时间呢?可能要思考一会儿,还不一定能答对,但只要你能熟练的打字,手指接触键盘的瞬间,你就能轻松找到想要的字母,完全不用眼睛去找或者大脑去思考。

仿佛手指自己定位到了想要的那个字母,因为键盘上的字母位置已经变成了一套隐藏的模型,嵌入到了你的大脑里。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骑自行车,系鞋带或者端着盘子在自助餐厅穿梭。

如果让你回忆具体的做事流程和细节,你一时半会儿可能还说不清楚,但只要让你做起来,一切都水到渠成。

这些是你大脑中隐藏的模型在起作用。

从各种感知到记忆,再到运动与生活,无数的研究正在一次次的证明,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一种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在运行着,这也就是作者想说的隐藏的自我。

你或许要问了,为什么大脑是以隐藏模式运行的?原因有三方面,分别是追求速度、节约能量与保证安全。

首先,用隐藏模式来决策人能够更快速的反应。

你在打网球时,当一个时速一百四十五千米的球飞来,从光线击中你视网膜到你可以执行一个命令,会有几百毫秒的延迟,当你接收到信息,在思考该用正手接球还是反手接球时,意味着你已经错过了接球的最佳时机。

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他们只是依靠平日大量的训练来做出最优的击球动作。

在很多时候,这种大脑的隐藏模式,甚至还能给予你预测的能力。

比如朋友向你抛过来一个棒球,你能准确预判球的下落轨迹并接住她,这是因为大脑内部有一个重力加速度的模型,而这个模型的参数在一生中会不断的通过日常经验得到调整。

从而就能做出球将在何时何处落地的预测。

再有,节省能量也是隐藏模式的好处之一。

因为人类是需要能量来驱动的生物,所以节能非常重要。

1997年,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超级计算机深蓝击败了当时世界第一的大师卡斯帕罗夫。

虽然在棋盘上人类输了,但在能量消耗上,人类却是完胜的。

卡斯帕罗夫下棋时的能源消耗只有20瓦,而他的对手深蓝则要消耗几千瓦的电力。

卡斯帕罗夫,在正常的体温下比赛,深蓝则热得烫手,还需要风扇不停降温。

之所以卡斯帕罗夫的大脑能耗如此之低,是因为他花了毕生精力把象棋策略转化为某种大脑中隐藏的固定算法。

研究者曾经用脑成像技术研究人们玩俄罗斯方块的过程,当受试者第一次接触这个游戏时,他们要思考搭建方块的策略,此时的大脑高度活跃并燃烧大量能量。

在一周后,当受试者玩得十分熟练后,再次测试他们的大脑,发现玩游戏时消耗的能量急剧减少,因为玩俄罗斯方块的技能已经被写进了大脑的系统中,所以现在有专门和高效的程序来处理它。

关于大脑已隐藏模式运行另一个重要理由是,这种模式是一种保护措施,防止人类的底层设计被更改。

这如同个人电脑中,有些程序是无法访问的,因为这些程序太重要了,如果被轻易访问,就容易被篡改,从而导致系统崩溃。

比如,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找对象,你会发现有些体态特征会特别有吸引力。

高挑的身材,温柔的声线等等。

但你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些喜好都已经被编织进神经系统中,而你无法触及他们。

试想一下,如果这个隐藏模式可以任意修改,你可能会对现在不感兴趣的性别产生爱慕,再极端一点,甚至可以让你爱上一只青蛙,所以,如果你不想无缘无故爱上一只青蛙,那最好还是离你的隐藏自我远一点。

在此简单总结一下,无论是知觉记忆,还是其他思维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在以隐藏模式运行着,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人在环境中反应更迅速、更节能的做出思考与判断。

此外,隐藏模式还是一种保护措施,能让我们基本生存策略不被随意修改。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隐藏自我的运行模式,那么问题来了没?藏起来的意识与隐藏的无意识有什么关系?

为了搞清二者的联系,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意识。

神经科学家们研究过很多动物的行为,比如海蛞蝓因为触碰如何收缩,老鼠如何对奖赏做出反应的,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大脑中的很多神经回路工作起来很简单,就是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来处理对应的任务。

作者将这种简单的神经回路叫做僵尸系统。

这种僵尸系统其实就是我们大脑隐藏模式的一种生理学基础。

但问题是,这些僵尸系统有时会互相打架,如果把一个红色的蛋放在飞鸥的巢里,它就会发狂,因为红色会触发鸟类的侵略性,而蛋的形状却会诱发他们的孵化行为,所以这个可怜的鸟又想攻击,但又想孵化它,这两个神经回路同时运行,但这只鸟没有能力进行决策,于是就只能发狂了。

与老鼠海、蛞蝓以及非欧相比,人类的行为更为复杂,也有更多相互冲突的僵尸系统,因此,我们特别需要一个高级程序来协调各部分工作,而这种高级程序就是意识。

一时的主要职责是调配这些僵尸系统,确定他们的优先级,或者为他们分配任务。

在生理层面上,确实有对应的人脑部分可以实现这些功能,比如人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就有着计划做决策的功能。

这部分大脑很可能就是我们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对于不同的动物来说,一时的能力又高又低,这与动物们自身的智力水平相匹配,一个动物拥有的僵尸系统越多,就越需要意识来领导。

老鼠和菲欧都是小公司,不需要年薪百万的管理者,但人类的身体却如同一个巨大的跨国企业,一个出色的CEO是必不可少的,意识就是这位CEO负责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阶段任务,而那些大脑的隐藏部分作为计划真正的执行者则是公司里默默无名的众多员工。

那意识在什么时候发挥作用呢?简单来说,就是有新鲜事时,意识才会上线。

只要僵尸系统的子程序运行顺利,一时就可以一直休息,只有在出现问题时,这些僵尸系统才会去通知意识。

正如咱们前面提到的,只有在发生的事情与大脑中存在的模型相违背时,意识知觉才会发挥功能。

对此,你可以回忆这样的场景,每天你下班回家都会开锁,扭动门把手,然后进屋。

这几个步骤,对你而言完全是机械化的无意识的行为。

你的大脑铭记着有关这些动作的一切细节,包括钥匙的触感,门把手的位置、门的重量以及们扭动时发出的吱吱声。

于是,开门进屋的动作不需要意识参与。

假如一旦有旁人偷溜进房间,或者撬松了你的门把手,你会立刻注意到这些细节,在这个瞬间,预期被颠覆,意识就会上线,他需要分析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思考后续的应对措施,是立刻后撤报警,还是闯进去跟小偷搏斗。

当感官输入与预测的信息不一致时,人们才会产生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这还可以解答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别人挠你痒你会笑,而你自己给自己挠痒却没有效果,这是因为其他人可以动你痒,是因为他们的挠氧氧动作是不可预测的,你自己可以预测到自己的挠痒动作,所以你就无法使自己发扬了。

好,以上这部分内容解释了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意识起到了管理协调的作用,但它只在少数情况下和非常特殊的任务中有用。

当周围世界能够被成功的预测时,人们就不再需要意识了,因为大脑可以做好自己的工作。

虽然意识在我们整个神经功能只占一小部分,但正是这宝贵的一小部分,让人类能够成为万物之灵。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隐藏起来的无疑是是怎么工作的。

还讲解了没藏起来的那一部分意识如何与无意识相互配合,隐藏和美,隐藏意识和无意识,把这两块加起来,是不是就能充分理解什么是自我了。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书名中的另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自我,在谈及如何定义自我的时候,相关的讨论,经常会演变成关于灵魂或者自由意志之类形而上学的话题,但本书作者却尝试着从神经科学的视角给出答案。

作者认为,当我们去定义自我时,那就是将大脑视为最密集的你。

这句话乍听起来令人费解,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

比如我老家是辽宁沈阳,当别人问我家乡时,我可以说是沈阳,也可以说是辽宁,甚至还可以说是东北。

这几个地域都可以描述我的家乡,但沈阳是我的家乡,这一概念最集中的体现,同样的,大脑是自我这一概念最集中的体现。

这是个不痛不痒的答案,并不令人满意,但接下来要讲解的部分将向你说明为什么作者的答案如此含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自身。

在开始讨论自我的定义之前,咱们还是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848年一位25岁的铁路工人菲尼亚斯盖奇在一场爆炸事故中,被一根一米长的钢筋穿透了头颅,并带出了他的一部分大脑。

然而,盖奇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甚至没有失去意识。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盖奇的身体恢复了健康,但他的性格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事之前,同事对盖奇的评价是,聪明、充满活力,而且有毅力。

但这场事故彻底改变了她,她变得反复无常,没有耐心,甚至开始飙起了脏话。

以前的他绝没有这样的表现的。

医生评价,他有着强壮男人的热情,但智力和表现却如同孩子。

他的朋友们也说,他不再是改期了。

在每一个神经科的病房里,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故事,中风、肿瘤、癫痫以及各种各样的脑损伤都会造成钙,其这样的案例。

无论是意识还是无意识,都有对应的大脑结构,即使很小的脑损伤都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无法听懂音乐、无法识别颜色,甚至不能做出简单的决策。

按照作者的说法,除非你的大脑的零件处在恰当的位置,否则你的亲人朋友所认识的那个你就不复存在了。

此时,这就能印证了作者关于定义自我的那个观点,你大脑的状态定义你是谁?

然而,想要定义自我,可不止剖析大脑这么简单。

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和大脑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些加起来被作者称为广义的神经系统。

广义的神经系统与周围的化学环境密不可分,食物的营养、空气中的污染物、水源的杂质都会影响到人的神经系统。

而影响最强烈、最直接的因素无疑是一些药物。

如果你不幸患有抑郁症,医生可能会开一种名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

顾名思义,这种药物会影响人体中的血清素的摄取。

而血清素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让人振奋心情,提升愉悦感。

一个在床头抽泣的人,服下这种药物后可能就会重新振作起来,梳妆打扮去找新工作或者朋友们聚会。

这都是药物调整了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的改变。

此时,你也许会修正关于自我的认识,认为我是谁,这个问题取决于整个神经生物基础的总和。

然而,我们离最终的答案仍然很远,自我如同是一大块拼图,我们还要找到更多的小块碎片。

比如,基因也是自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研究表明,携带某种基因的人会出现暴力犯罪的概率是其他人的八倍。

基因对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最极端的例子也许要数亨廷顿舞蹈症了。

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一般中年发病。

发病初期,病人会出现不受控制的身体扭动,就像在跳舞一样,这也是疾病名字的由来。

随着病情加重,患者的大脑会不断退化,表现出攻击性和精神障碍,同时运动机能严重受损,无法说话和走路,直到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然而,如此可怕疾病却只是一个单独基因的突变造成的。

神经科学家萨波尔斯基就曾感叹,成千上万的基因中一个发生变化,就会让人性格大变。

不只是基因,我们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发挥着影响。

处于生理期的女性情绪可能出现低谷,移民到新国家的人会有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不良的成长经历会增加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生率,甚至连肠道菌群都能影响你的精神状态。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仅仅几杯酒下肚,很多人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

由此,我们再一次迷失在如何定义自我的迷宫之中,当我们尝试去定义自我时,基因与药物、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饮食习惯和工作种类,这些因素算不算是自我的一部分呢?

确实,这就是定义自我的难处,对人类自我的影响因素实在是太多,太复杂了,我们甚至搞不清自我的边界在哪里。

最终,本书给出了那个稍显妥协的答案。

虽然你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庞大的多因素网络,但你真正的自我,还是与你的大脑紧密联系在一起。

无论你是否满意,目前来看,这可能是神经科学家所能给出的最好答案。

宇宙大到超过我们的想象,人类的内在自我也同样广阔。

这个隐藏在我们身体中的自我,有着独特的目标与运行模式。

大脑,这个让我们感到陌生和神奇的器官,正在塑造和统治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幸运的是,我们有足够的技术和意愿来不断解开大脑的谜团。

每一次对大脑更深入的探索,都会反复提醒我们,宇宙中发现的最奇妙的东西就是我们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684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14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14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8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9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6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7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346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66评论 1 33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2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7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1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