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电影,胜在立意,胜在情怀,更胜在细节。电影中的枪战打斗酣畅淋漓,爱国主义也振奋人心。但是,交战区小孩子的反应让我印象更深。一边是火炮轰鸣,枪林弹雨,鲜血四溅;而另一边,一个非洲小男孩站在铁丝网内冷漠地观看这一切。镜头一转,秋千上荡荡悠悠还有个孩子在自顾自地玩耍。战场的残酷和孩子的平淡形成鲜明对比。
在他们眼中,没有惊慌,没有胆怯,眼中流露出与我无关的冷漠。或许,他们知道,战争并非与之无关,只是,有没有关系又怎样,逃跑往哪里跑?帮助去帮助谁?在他们幼小的心里,或许认为世界本就如此。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是一种因为后天经历而学习到的一种无奈和绝望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