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群体在古斯塔夫·勒庞的笔下犹如野兽一般——群体的前提就是在群体中的个人失去了自觉意识,同时思想与感情迈向不同的方向。那么由于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按照相同的规则行事,并且失去了个体的想法,我们可以将群体看为一个整体,又因为其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和其破坏性,将之称为野兽是毫不为过的。
此书首次出版于189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在这段时间虽然人性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因为技术的变革,传播环境有了古斯塔夫·勒庞所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在如今的数字传播时代,野兽们又有何变化呢?
从影响群体新特征形成的三个因素来看,首先,在网络中人的角色既有实名也有匿名的,微信,QQ等社交媒体属于前种,论坛、贴吧等属于后种,但是究其本质,对于普通大众而言,网络还是属于匿名性的,人可以在网络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这点暂不讨论。由于这种匿名性,个体可以混入人群中,可以群情激愤也可以顶着法不责众的旗子肆意妄为,在群体中,个人是不用负责任的,这也为个人释放本能成为野兽提供了可能。
其次,网络中最多的就是信息。也就是说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暗示和催眠,营销号的推文、网友的评论,朋友发的朋友圈,这些都在给人一个假象,亦即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也会不自觉地陷入群体之中,成为某种野兽。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字传播时代,群体的诞生比以往更容易了,因为网络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远超与以往任何时代,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和网络,哪怕是在中国的一个偏远乡村的老太太也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不知名国度所发生的事情。
就像演说家或是催眠师一样,现在的媒体也学会了如何去操控野兽。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无视客观事实,盲目迎合受众的情绪与心理,使用断言、猜测、感觉等表达方式,强化、极化某种特定观点,攻讦抹黑对手,或博取眼球效应和支持率,而这恰恰是“后真相”时代的真相所在。
从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到如今成都七中事件,人们对真相的在意少了,在社交媒体里刷屏的都是煽动人们情绪的东西。一些媒体不再去调查真相,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故事来迎合用户,他们知道,唯有挑动人们的情绪才能获得流量,而在网络时代,流量就意味着成功,
现在所有广告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情感营销,因为群体不是在菜市场愿意为了几毛钱争吵不休的理性大妈,而是容易受到情绪撩拨的野兽,越是极端的感情越是能打动他们。
当然,以上的说法也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为什么还会有咪蒙公众号的关闭,为什么中国银行歌颂了亲情的西红柿炒蛋广告会受到人们的批评?总有人不在群体之中,而当那个人说话,被回应,被传播,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便有如向湖中投入一块石子,产生了一圈一圈的涟漪,将更多的人拉进这个圈子里,从而一个新的群体诞生了。
不断有新的群体在诞生,群体和群体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因为无论是谁只要处在了群体之中,他的智商是可以当做不存在的。所以在朋友圈转发锦鲤的大学生朋友也好,转发心灵鸡汤以及“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爸爸妈妈也好,转发“45岁之前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绝望中年人也好,大家都是野兽。
对于我们来说,如何回避群体以免被降低智商以及如何学会对野兽的力量加以利用是我们最应该从《乌合之众》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