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了近二十集,《以家人之名》还是值得我的期待的,不管是故事本身还是主演。
谭松韵、张新成、宋威龙这个组合堪称完美。谭松韵《最好的我们》,豆瓣评分8.9,张新成《你好,旧时光》,豆瓣评分8.7,这两部剧都是我非常喜欢的剧,也是因为这两部剧认识了谭松韵与张新成,且记忆深刻,后来也看过他们各自主演的剧,评分也都不错,因此很自然地期待他们的组合,期待他们在这部剧中会有怎样惊喜的表现。好在,并不曾失望,虽然某些地方曾有那么点尴尬。
宋威龙,此前正好看了隔壁刚刚大结局的《漂亮书生》,对这个九九年的男孩的演绎表示肯定,但是看了凌霄之后发现,仅仅表示肯定真的是太浅薄了。他在这部剧中似乎是个意外之喜,也是整部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或者说,因为他所饰演的凌霄,我有那么点忽略曾一直期待的谭松韵的李尖尖与张新成的贺子秋,当然这与人物本身的设定也有关系。不管怎样,隔壁人现在满脑子都是司凤,我至少半个脑袋里装的都是凌霄。
关于这个故事,我首先想说的是它的豆瓣评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部剧一上来豆瓣评分在8.0以上,不过自十多集之后,几乎每天它都会下降个0.1,直降到现在的7.3(目前更新至30集),或许这个数字也不低,但是确实也说明了部分人对它的失望。
看了许多评论,还有单纯的一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式吐槽,原因基本是不能忍受兄妹变爱情,即不能忍受这种“不合伦理”的爱情,好好地演亲情不好吗之类。当然,也有人因为单纯地厌倦了国产剧总演爱情,最后总是爱情云云。
针对后者,看了前十几集所展现的那种家庭重组与高中生活的剧情后,我也在想,就顺着这么有意思的、几乎无可挑剔的家庭及兄妹线演下去一定会很棒,兴许还能超出观众的期待值,不过,具体会演什么,这也是我很好奇的地方。但是,它没这么演,我甚至为此感到可惜。
至于引起许多人伦理争议的兄妹变爱情,这是我要认真探讨和分析的。但前提是,我的态度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它是正常且合理的。我一直不觉得这种爱情不轨、不伦、不正常、不应该产生等等,换句话说,或许这部剧我最终不会打五星,但原因一定不在兄妹发展成爱情这个争议点上。
爱情,是现实中很正常的情感,在这部剧中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非突然的、生硬的、刻意的一个转折,与豆瓣评论下方所谓的不轨不伦的爱情也毫不沾边。如果你仔细揣摩这部剧一开始的立意设定,找到编剧一开始埋得那些感情线,或说仔细观察李尖尖他们小时候的行为与性格,你大概就会理解这种走向。(确实不能理解也请莫要在此较真,毕竟既定思维很难改变。)
且说他们三人小时候的性格特点及对彼此的态度。凌霄,沉默寡言、成熟懂事、理智冷静,当然也冷漠,他与人保持距离,只和自己相处,且过分地安静,似乎他妹妹的死让小小年纪的他看穿了整个宇宙一样。
贺子秋,所有人都心疼的小孩子,大概也是所有人见过的最懂事的孩子,他主动、乖巧、顽强,看起来很懵懂,可内心似乎装着整个宇宙,什么都懂,什么事也都清清楚楚,他知道怎样去融入一个新家庭,并在这个家庭中安然生存,他知道别人养了他,他就一定要在这个家里有所劳动和贡献,他知道,他知道的很多……他知道的有时候我都想不到。
李尖尖,典型的李海潮的女儿,天生乐观,善解人意,简单纯粹,也可以说没心没肺,还有很强的保护欲,而且喜欢和厌恶都表现的非常明显。
李尖尖对这两个陆续出现的哥哥态度明显且相反,她喜欢凌霄,或许如果不是因为贺子秋的妈妈可能也要成为自己的妈妈,她对贺子秋第一眼也不会那么大的反感,但,即便如此,她更喜欢的大概也还是凌霄。小孩子的好感大多都是一瞬间的,她很想和凌霄一处玩,就像贺子秋很想和她一起玩。
凌霄逐渐被李尖尖的善意、热情、笑容及手中的美食诱惑到家里,后来贺子秋也来到这个家,一段时间内,李尖尖对他们的态度仍然相差万里。她对凌霄一如既往的好甚至更好,而她却一次次将贺子秋的行李箱打包弄走扔到楼梯下面,但贺子秋从不计较或反驳,他默然接受的同时,也和往常一样在吃饭时将碗里的肉夹给她,李尖尖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慢慢接受他,让他成为自己的哥哥。
在童年时代,或说在那样一个年纪里,在那样一段复杂又简单的家庭关系里,他们自然而然成为李尖尖的哥哥们,但这样一段关系并非是一锤钉死的可以标注上血缘二字的家庭,也并非不可打破。
从凌霄的角度来看,他不过是每天在这个家里吃饭的楼上的邻居,在和李尖尖相处的过程中,他对李尖尖的情感一直都在发生变化。孩提时代,从拒绝到接受,从楼上到楼下一个楼梯一个楼梯的靠近,他逐渐被李尖尖这样一个女孩打动和感染,或许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眼中,他都是把她当妹妹一样看一样照顾的,但我们似乎忽略了童年里生出的那些喜欢,那种喜欢是可以成为爱情萌芽的种子的。只是,凌霄的喜欢是由被动到主动的。
童年里喜欢一个人谈不上爱情,就是单纯、懵懂和纯粹的喜欢,单纯的我想和你一起玩,我想和你在分享我的东西等等,那是发自内心的本能的简单的欢喜,也是很多大人们早已忘却的欢喜。这种喜欢放在凌霄身上可以释解为,他以一切他认为对的的方式对她好,他关心、照顾、管教及管束李尖尖。联想到凌霄的性格,他的这种表现的确会让我们觉得这就是一家子里的哥哥和妹妹,和别人家的亲兄妹没有任何区别。
凌霄这个人物是完全懂得自己的内心的,他对自己和周遭都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他洞明生死,小小年纪便知道人死了就是死了,并没有去任何地方;他思维细致,情感也极其细腻,这种细致和细腻会让你感觉到,即便在少时,他对李尖尖的关心和照顾也超出了哥哥对妹妹的情感;他冷静理智,分得清他们两家的关系,也清楚自己只是李尖尖名义上的哥哥,事实也确实如此;他住在楼上,有足够的空间和距离,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清晰他对李尖尖的情感,直至喜欢变成爱情。
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产生爱情是这个世界上爱情发生的方式之一,如果按比例算的话,它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
再说贺子秋。或许大多数人可以理解并接受凌霄对李尖尖的情感,却不能明白贺子秋为什么也能喜欢自己的妹妹,关于这一点,连凌霄自己也不能理解(见30集两人吵架那一段)。在凌霄看来,贺子秋是真正的李尖尖的哥哥,与自己这样一个楼上的邻居完全不同。乍一看确实是这样,拎到现实中来好像也是这样,似乎没有反驳的余地。可是,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贺子秋真的就不能喜欢李尖尖吗?
凌霄不能接受贺子秋喜欢李尖尖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喜欢李尖尖,喜欢自然不能分享。但是站在贺子秋的角度,你根本想不出一个绝对的理由来说明他不能喜欢李尖尖,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多年彼此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地步也不是绝对的理由,因为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可能发生,大多数时候也都没有理由,很难解释。
纵然很难解释,但贺子秋对李尖尖的情感也是有迹可循的。贺子秋对这个收养他的家庭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对李尖尖的爱情和李尖尖对他的亲情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他的爱情是在李尖尖长久的陪伴和关心下产生的,在这样一个时间推进的过程中产生的。她替他出头,她保护他安慰他关心他,他将这一切记在心里,也默默的将这样一个人记在心里,不知不觉中也开始做一切事都因为这个人,就像凌霄一样。
贺子秋虽与李尖尖同一屋檐下,但他与凌霄并没有绝对的不同。他和凌霄一样与李尖尖没有血缘关系,一样与李尖尖朝夕相处,一样以自己的方式照顾保护李尖尖,也一样和李尖尖亲密无间、两小无猜,只是,他的情感反应是迟钝的。所以,他一度分不清自己对李尖尖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也一度去思考和审视这种情感,然后认清这种情感。
至于李尖尖为何可以将她一直以来的亲情转变成爱情,这个答案在于这中间分开的九年的时间,在于亲情在成长过程中的某种淡漠和重塑。而她的选择从故事的一开始,从她见凌霄的第一眼就可以预见,毫无悬念。
既然提到了九年,不妨在此好好地解释一番。之前的剧情里,凌霄与贺子秋二人九年都不曾回来一次让几乎所有人大为不解,先不说贺子秋,只说身处新加坡的凌霄,几个小时的航行他怎么可能九年都回不来?
如果你足够理解编剧对凌霄母亲的苛刻设定,让她成为那样一个几近神经质的妈,又让她遇到那种身心重创的打击,如果你能切身体会这九年凌霄所过的那种沼泽一样的生活,体会他眼前的无边黑暗,我相信你会理解。而且,作为一个男人,他不会想要狼狈地回来,以一身疲乏无力与暗淡来见他喜欢的女孩。
同样,贺子秋的亲爹也曾将他陷入一片长久的困境。作为一个刚出国两年就被切断经济来源的学生,他需要自力更生满足学费及所有的物质所需,而他没有在大学毕业时回来,主要也是因为他的自尊心。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不希望他一直期盼回到的家看到他一无所有、一身窘迫,也不想因此在家人面前暴露他那两年的真实生活,这不是他的性格。他想要满面春光、有所成就的回来,他要以最好的状态来见他爸爸及李尖尖,他想要回馈过去那些年这个家庭的给予,他想以此彻底摆脱赵华光,而这需要长久的时间来慢慢实现。坦白而言,贺子秋九年未回多半应归于他的心理因素。
话说回来,你们所怀疑的这三个人的爱情,凌霄与贺子秋在后面吵架时也都已经明确地提了出来,也算给出了答案。而且,或许编剧最初也洞察了部分观众的心理,为了不让他们钻牛角尖,从一开始也就暗示着贺子秋与李尖尖不会在一起。
说到这儿,还是想补充点什么。如果站在纯现实或者说纯世俗的角度去批判一部剧,那么,古今中外没有几部文艺作品能经得住批判,况且这部剧纵然有诸多不合逻辑之处,也不代表每一处感情线都不可能发生,几率再小也不等于没有;而且,若是因单纯地反感由亲情发展成爱情这种戏而肆意批判,那就真有些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了,缺乏理智。不合胃口的东西不一定就真是恶心的。批判的前提是客观与尊重,严肃地批判之前更要给出坚不可摧的理由。
再者,撇开这些有迹可循的感情线,贺子秋也完全可以喜欢李尖尖,感情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它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发生的。
多提一句,有人说他们不属于青梅竹马,请问青梅竹马应该是什么?又说青梅竹马发展成爱情很荒唐,我想,这种思想大概否定了自古以来很多美好的爱情。
不管怎样,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和我一样理解和认可这部剧的,但是,就像前面提到过的,这并不意味着我全然肯定,我自然也有我的疑惑不解,自然也看得到某些逻辑问题。
比如,凌霄的母亲陈婷。如果按照剧中所说,当初是因为陈婷出门打麻将将两个孩子锁在了屋里,那么她女儿的意外死亡难道不是她这个做母亲的责任!她正常的反应不是该自责、愧疚、自我反省?缘何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埋怨凌霄的父亲?这看起来更像是为了推动剧情对人物性格的强行设定。
再比如,贺子秋的母亲贺梅。凌爸与李爸某次聊天,说到贺梅当初暗地里怂恿子秋叫李海潮爸,我想,这并不符合贺梅的性格。贺梅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将子秋扔给李海潮,如若如此,她没有必要再把他接回姥姥家。只是子秋自以为李海潮和他妈妈会结婚,所以喊了他爸,后来才有李海潮又将他接了回来。等等。其他忽略。
现在来说些别的。
关于李尖尖手拿内衣在爸爸们和哥哥们面前挥舞一处,应该令不少人感到尴尬,我也不例外,不过,联想到李尖尖这个性格及这等晚熟,以及她不分男女地扒小哥裤子的情节,或多或少我会有那么一点理解。
然而,抛开这样一处剧情的尴尬,我还是看到了谭松韵塑造这个角色时隐约露出的尴尬与不自然,不止一处。作为一个高中生,李尖尖的性格和耿耿差不多,谭松韵也一直用自然而然去饰演这两者,但就表现来说,李尖尖比耿耿逊色的多。当然,她偷偷扒贺子秋裤子那一段,不管是眼神、表情还是动作,都可以称得上是神级表演了。或许,她也没用力,只是纯自然的演绎。
凌霄,情感表露直接大方,整部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其实,这个人物设定,任谁都不会讨厌。他内心澄澈明朗,在十八岁的年纪里,在他意识到自己对李尖尖由单纯喜欢上升为爱之后,开始暗自保持和区分他们三人的空间与距离。
他敏感急切,他不许李尖尖上自己和子秋的床,也不许她进自己房间,事实上,他不过是想让这个晚熟的少女懂得男女有别,不可像过去那般房间随便闯,床随意睡,男女不分地在他们之间肆意打闹,因为她不止是女孩,还是自己喜欢的女孩。或者,你可以理解为,他在催促她长大,催促她早点感知自己的情意。
他从未变过,走时,他对李尖尖说:“等你长大了,我们一辈子在一起,好不好。”她虽未能明白,但他未曾食言。而剧外的我,真的被这句话感动到了,尤其是它出自一个十八岁的男孩口中。宋威龙的这场演绎也令我动容。
贺子秋,我很心疼这个角色,从小到大,从头至尾,在他说出那句“为什么都不要我了”时尤甚。我对张新成的演绎从不曾失望,而且,毫无例外,每次对他都会有新的认识,就像在这部剧中,在看到他一次又一次的哭泣时,我好像再次重新认识了这个人。他的哭戏用感染力来形容也远远不够。
顺便说说凌霄父子。凌爸和凌霄彼此之间虽然话少,但一直都很和谐,这种和谐放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得上是奢侈。凌爸是善于理解懂得如何去爱的父亲,在和陈婷争吵的那些日子,他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保护小小的凌霄,避免他受到影响。再看凌霄的性格,不和谐很难。不止于此,这父子俩还是典型的好爸爸与好儿子。
还有小时候的凌霄、贺子秋、李尖尖,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看到他们,我差不多能说服自己生个小孩。
至于三位小演员,他们与长大后的他们毫无违和,一句两句是夸赞不完的。
最后,我想说,《以家人之名》的后面接不了“行不轨之事”,开始之时,他们以家人之名一起生活,最后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人,不管中间跨越了一个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