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时间、精力、金钱的消费观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这几样东西在人生中的配比就是你的价值观。
最近朋友小A在规划一次旅行,她定好闹钟蹲守在电脑前,守候秒杀酒店特价房;她实时刷新机票价格,以确保可以订到最便宜的机票;她反复比较多个平台上的相关旅游产品价格,希望可以找到最优性价比的组合方案。
这个筹备过程差不多花了整整一个月。代价是各种工作时的心不在焉,比如会议开到一半闹钟响了,该去秒杀了;比如比来比去患得患失下,最终下手的价格并不是关注过程中的最低价......当然最终旅行的过程还是比较愉快的,她以非常合适的价格住到了那个旅游目的地一家口碑很好的五星级酒店,虽然是最普通的房型,但家人的满意也让她颇具成就感。
朋友小C则是冲动派,突然因为工作安排多出了几天假期,她立刻打开常用的APP定了机票和酒店,隔天便潇洒出行。她并没有过多地做攻略,只是选了信任的酒店和航空公司,看到价格在合理接受区间就直接下定了。前后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
小C后来告诉我,她可能并没有用最低价实现这次旅行,但她用了效率最高的方式节省了自己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可能是完善提升自己,或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再把镜头聚焦到两个人身上,也会得到更有意思的比对。小A是公司的普通职员,收入水平一般,精打细算是她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习惯。小C则已迈入到高管行列,工作非常繁忙,时间对她来说是更为重要的资源。
从这个案例延伸到一些企业运作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情况。有的企业仍未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思维模式,认为任何企业相关事务都需要自己人事无巨细地经手完成,事实上,现代分工已经细致到你无法想象,可能企业本身需要耗费3000个工时做的事情,已经有细分市场的供应商有成熟的模块提供,它只需要3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你想做的事,且比你想的更周全,做得更完善。而有的企业则善于借外脑,服务外包,节省自己人的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
有意思的是,前者往往是小公司——这个小,不一定指规模上的“小”。
这里同样折射了企业对员工价值的判断。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在哪里?前者的观念是,反正我花钱养了这么多员工的,不必要再花钱去外请,只要可以降低成本即可;后者则认为员工的精力应该放在提升业务的核心事务上,珍视他们的时间,认可他们的价值,他们会给公司带来更昂贵的价值回报。
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可以又省钱又省事地实现一次优越的旅行?答案是,并没有。性价比高的路径,你一定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做攻略;而如果你不愿意付出这些,那么就用钱买吧,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会帮你个性化实现你的旅行诉求: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只有买不起,没有买不到。
旅行如此,世间很多事也如此。某些程度上讲,你对时间、精力、金钱的消费观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这几样东西在人生中的配比就是你的价值观。
“给女朋友买这个名牌包还是花两天时间好好陪她?”
“花钱去报名这个网络课程快速学习还是自己买两本书慢慢啃?”
“花很长时间寻找免费网络资源还是花钱直接购买链接?”
“请个保姆做家务还是省点钱亲力亲为?”
“把孩子送到全托管贵族学校还是自己天天接送辅导功课照顾生活起居?”
......
你做的每个决定,都是你在衡量了这件事我要付出多少时间/精力/金钱的博弈结果,可能并没有多么漫长的过程,而只是瞬间的决定,但背后其实蕴含了大量复杂的心算。
而更残酷的真相可能还有,你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你只能用时间和精力去弥补金钱不足的缺憾;你忙到只能用钱弥补对家人和孩子陪伴的缺失;你爱的能力不足只能用贵重的礼物砸向女神;你很需要这份薪水还不错的工作就只能容忍变态的老板和严苛的公司制度......
解决方案只能是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然后可以大声说“yes”,也可以更大声说“no”。你也必须得明白,不自由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省事省钱的捷径并不存在,一定要经过大量的寝食不安才可以换的高枕无忧,也一定有太多的殚精竭虑才可以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