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是位耄耋之年的老阿姨,到今年就85岁了。老阿姨性格温和,待人友善。每次电梯里相遇都会亲切的问候一声:丫头,上班去啦!
和蔼可亲的老阿姨深受楼里居民的爱戴。但是自打三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一直自己独居,既不请保姆,也不去和儿女同住。
后来和阿姨聊天,我问她,您这么大岁数,自己一个人住不寂寞吗?为什么不去和孩子们一起住呢?
阿姨笑吟吟的说出了心里话。
她说,自己最小的孩子都50岁了,都当姥爷了。三个孩子,两女一男,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家庭,还都要帮儿女们带孩子,我一老太太过去肯定是帮不了忙,还要给他们添乱的。
再说,我这个年龄的人,生活习惯和爱好都和他们不一样,在一起不自由。
我现在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每天按时吃药也无大碍。自己一个人住,既不给晚辈添麻烦,自己一个人也图个清净。到了这个年纪,就想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了,跟他们一起,虽然热闹,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和阿姨聊天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处处为儿女们着想,没有一句怨言。从头到尾语气平静而温和,一看就是受过良好家风熏陶的人。
可是,就算阿姨想独居,那孩子们也就这么放心吗?
阿姨说,一开始,孩子们都不同意,坚持要接到身边,方便他们照顾。
最后都被我回绝了,后来大家达成一致,每天有钟点工过来帮忙收拾家务,饭我自己做。每天晚上八点和孩子们固定通视频,每个周末,孩子们都从北京赶回来和我过周末。这样,我们既保持距离,又不会距离太远,对大家都好!
阿姨还说:我自己有退休金,吃喝不愁。孩子们也都有出息,不用我接济。所以,我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好好生活才是最大的幸福。
阿姨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规律,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几点起床,几点遛弯,几点吃药,几点喝茶都有详细的规划,并一丝不苟的执行。所以,阿姨过得特别充实。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发凸显。四世同堂比比皆是,但是像这位阿姨这样选择独善其身的人却少之又少。
《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谈论老年人的问题时,克洛法斯说:
我们这些老年人晤面时,我相识的那些总是长吁短叹的不外是我吃不动了,喝不动了,年轻和爱情的乐趣也没有了,生活再也不是生活了。有的人还抱怨家人对他们的怠慢和疏忽。而我也老了,我却选择平静的摆脱他们说的那些事情,别提有多舒心了。事实上那些叹息还有对亲人的抱怨,都不是因为年纪的问题,而是人的心境和性格。如果一个人天生平静和快乐,那么他几乎感受不到年老的压力,如果一个人天性正相反,那么他不论是年轻还是年老都一样是自己的负担。
其实,后来苏格拉底还提出克洛法斯能够平静的面对年老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金钱。克洛法斯有足够的金钱安度晚年。
所以,大部分老年人晚年不能自由和体面的面对的原因,一个是心性,还有一个就是足以支撑他体面生活的财富自由。
其实养老难得问题在农村是表现得最突出的,大部分农村的老年人没有养老金,大都靠子女支付,所以,社会上也经常会出现子女众多却不能很好的善待老人的问题。
有的老人和儿子一起,经常要看儿媳妇脸色,有的和儿女一起,因为代沟,经常闹不开心,有的因为久病床前,让孩子们为难。所以,若有条件,独居也未尝不可。
而且,农村的老人观念比较陈旧,有时候碍于面子,也不愿独处,害怕自己辛辛苦苦养的孩子老了不赡养自己。
受中国传统美德的熏陶,大部分子女还是都很孝顺的,都能体谅父母的不易,都会很好的尽孝心。但是在一起久了,难免会有诸多不便。所以,像开头那位老阿姨那样的老人简直就是活的透彻明白的人。
人都会老去,这是无论谁都绕不开的话题。早晚都要面对。所以,自己想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去迎接老去的自己,那么年轻时就该给自己铺条平坦之路。去赚够自己的养老钱,去调节好自己的心性,有一个好的体魄。然后能够,平静坦然的跨进“老年之门”。安详体面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