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2 华杉
人生在世,就要度德量力,要么服从德比我高的,要么顺从力量比我大的,你总得服。如果德小力薄,还不服,就是逆天而行,就要自取灭亡。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小德役大德,这里省略了一个“于”字,小德役于大德。后面三句相同,都省略了一个“于”字。役于,为人所役使。
人生于世,要么是发号施令役使别人,要么是听别人命令,每个人都一样,要听命于人,也发令使人。但是,谁指挥谁,有尚德和尚力的不同。天下有道的时候,尚德,人人都修德,位置的高低,就称量德的大小。德小的,听大德使唤;小贤之人,听大贤使唤。使唤别人的,不仗势欺人;听人使唤的,不畏势而自服。
天下无道的时候呢,就尚力,拿实力说话,小不敢以敌大,弱不敢以敌强,力量弱小的,听力量强大的使唤。
不管是尚德还是尚力,价值观不同,但总之都是事理之当然。尚德以分贵贱,则体统正而分义明。尚力以为尊卑,也是心志定而争夺息,都有个秩序,都合乎天理。
所以人生在世,就要度德量力,要么服从德比我高的,要么顺从力量比我大的,你总得服。如果德小力薄,还不服,就是逆天而行,就要自取灭亡。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令,是出令使人。受命,是听命于人。齐景公说:“既不能出令以使人,又不能事人以听命,那是自寻绝路呀!”流着泪把女儿嫁给了吴王阖闾。
国家的外交政策,要么取威定霸以令诸侯,要么审己量力以事大国,就这两样道理。当时吴国强大,会盟上国。齐国虽然内心歧视吴国是蛮夷之邦,但不得不顺服于吴国的强势,把女儿嫁给吴国。齐景公心中不情愿,但为了顺天以自存,还是流着泪把女儿嫁了。所以齐景公是老成谋国之明君。
《说苑权谋篇》记载,当时齐景公送别女儿,哭着说:“女儿啊!吴国那么远,我到死都见不到你了呀!”齐国大夫高梦子看得伤心,说:“齐国负海而县山,纵然不能全收天下,别人也莫奈我何!君上若舍不得女儿,就不要嫁了。”齐景公说:“我有齐国之固,既不能令诸侯,又不能听,那是生乱啊!我听说,如果不能命令别人,那就最好听从他。”阖闾既来求婚,若不许他,他没面子,不就得罪了吗?得罪强国,就可能招取兵祸,哪能为了女儿的婚姻,惹一国之兵祸呢?何况阖闾正在极盛时期,写《孙子兵法》的孙武,还有战国名将伍子胥,都是他朝中将领,跟楚国打仗,把楚国国都都打下来了。
反观今天一些小国君主,既弱小,又不修德以自强,还处处学那大国做派,以受命为耻,不肯屈己事人,那就是挑衅取祸了。小国以听命于大国为耻,就是弟子不肯听命于老师为耻一般。国家既然弱小,怎能不听命于大国呢?若想免于耻辱,只能勉力自强,不能强硬对抗。
汉朝的时候,有同样故事,高祖刘邦去世了,匈奴单于冒顿写一封信来给吕后,语气非常轻佻不敬,甚至说,你死了老公,我也死了老婆,不如咱俩互补吧?吕后度德量力,还不足以出兵攻打冒顿,回了一封非常谦卑,婉转示弱的信,说我老了,不能事奉您了,鄙国无罪,还请您包涵。冒顿自己反倒不好意思,回信道歉了。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孟子说,小国不能以事奉大国为耻。如果你真以为耻,那你就学周文王。文王起于岐周,不过百里之地,而当时正是商朝全胜之时。文王修德行仁,使人心悦诚服,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奠定了周朝的建国大业。今天的诸侯,基础比文王当年强多了,如果能行仁政,大国因势乘便,不出五年,小国积功累行,也就最多七年,必能王天下。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
其丽不亿,丽,是数目。亿,古语十万为亿,不是今天的万万为亿。殷士肤敏,肤,是漂亮;敏,是聪敏。祼将于京,裸,是灌酒以降神;将,是助。
《诗经》上说:“商朝的子孙,数目何止十万!但是上帝既以授命于周,他们便都臣服于周。他们都臣服于周,可见天命没有一定,只是归于有德者。殷朝的臣子都漂亮聪明,他们都执行灌酒的礼节助祭于周京。”
孔子读到这句诗,感叹说:“殷商那么多人,但是挡不住文王的仁义。所以仁者无敌,仁人在位,有多少人你都挡不住他!因为人心都跟他去了。”如今一些诸侯,想要无敌于天下,干的却都是横征暴敛,兴兵结怨的事,不肯诚心爱民,力行仁政。就好像手里拿着个烫手的东西,却不肯拿凉水冲一冲。《诗经》上说:“谁能手执热物,而不以凉水降温呢?”
战国诸侯,个个如此,齐宣王有大欲,要称霸天下,但兴兵结怨,落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梁惠王要一雪前耻,但不免横征暴敛,糜烂其民。孟子指出仁政大道,没有一个听得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