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能够做个专职心理教师,是很幸运的事,所以想要冒险尝试更多的挑战。
相比之下,兼职老师会遭遇更多的矛盾、取舍和无奈,时间和精力只能有限投入,不过,退一万步,能够进入到这个团队,你已经比全国其他单打独斗的专职心理教师,幸运了许多。
因为,你有这样一个团队,它是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资源。
因为有了她,我们就有了许多机会。
能参与每周的集体备课、可以随时推门听课,观摩到现实中的同课异构和不同风格、可以随时邀请评课议课,可以随时研讨一个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了这个团队的协作,我们的许多想法变得更可行。
可惜,我们对这个团队的珍惜度差异很大。
2014年,我们正式上课以来,6年了,大家都已经比原来的自己成熟了许多,这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我想借此机会,请你互动一下。
如果给小伙伴们的成长速度打个分数,你会如何评估每个人的成长速度?(1-10分)1分代表只进步了一点点,10分代表完全蜕变成熟。
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成长速度的不同?
拿抗疫10堂课来说说我的看法。
这项任务,塑造了我们团队在全国的公共形象,得到极高的评价。
它,是6年来,我们在心理工作上付出的缩影。因为它呈现和映射了我们的态度。
大家都要生活和工作,兼顾到七七八八:柴米油盐,老婆孩子,休息娱乐。面临种种没有电脑等等的困难,大家做到了迎难而上、顾全大局。也有人,放弃了这次机会,有点可惜。
我提出要求:以文章的形式传播课程,做到通俗写作,也要保持高度的专业警惕,为自己的每一个字负责。在这件事中,让我感动的有几个人:宇航、林芳、松涛、志光,他们以崇高的修养、用推倒重来的谦虚和行动,包容了我的苛刻。
还有一个一直让我崇拜的人--闵宇飞。他说没有电脑,而且这件事有难度,得贴合学生,做到生活化、专业化,还不能说教,所以,能否完成不知道,但可以试一下。当他说试一下的时候,我已经吃了定心丸。因为,一旦他答应的事,总会高标准兑现。
他的稿子,我基本上没有改动,因为从排版到内容,他思考到了每一个细节。这是他一贯的责任感。
有一年在五龙口一中,我在台下听了宇飞的一场脱稿讲座,他那份沉稳的底气和能力,对我来说,是一个迷之困惑。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会把每一个讲座的发言稿一字字写下来。
因为从来都是兼职,分派给他的许多任务都是在夜深人静时完成。来者不拒的挑战和机会,逼迫他快速的成长。
宇飞聪明智慧又自信,但是他也经常用到一个笨方法,这个笨方法,就是去记录。他咨询完以后,会以故事对话形式的写辅导记录。
有些人在以忙碌为借口的时候,宇飞凭着刻意的记录,把每件完成的任务变成了自己的成果。
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成长的差异来源于:你是否带着成果意识,去记录。
成果意识,我们已经拥有了一点,所以有了《42堂心理必修课》,但是,这仍然是不够的,需要再强一些。
第二点:主动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怎么开展,心理健康课怎么上,至今全国、全省、全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这点对我们学校,对我们自己来说,既是一个困惑,又是一个机会。我们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了更大的自由度。
去年,我们已经正式出版了校本心理教材,把教材发给了学生,这也就意味新的一轮要求来临了。
我们不能躺在原来的功劳薄上止步不前,如果你要重复以前的课,那么,你就要主动找到学生,去横向寻找他们与此主题相关的深层需求,打造一节更有深度的内容,1节课40分钟,3周一次,学生非常珍惜,我们也应该拿含金量更高的课来满足学生的胃口。
亲爱的,请你回顾一下上学期,你上了几节课,有几节课是让学生和你感到欣喜而有收获的?
我们经常同一节课备1次,上8遍,如果每年总在重复同样的课题,再有耐心的人都会产生厌倦,但,这是我们的学科特点。
所以,为了职业保鲜,主动留心和挖掘新的课题。贴合新时代的学生的变化的需求,主动开发适切的课例,我们的刚需。那么,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读懂他们,才能开发出更有创造力、更新鲜的课来提供给他们。
为了主动做好这些,需要主动的补充新鲜的养分,读书,学习,交流是基本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