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好多天前看的一个视频,因为觉得讲的特别好,所以就听了好几遍,记了笔记。
一、场景
在高铁上、饭店里,或者某些公共场合,几个孩子追逐打闹,让大家很闹心,可孩子的父母不以为然,没有人去制止,没人管。
二、父母对孩子的问题的认识
1、一种父母对这个事不当个事,觉得孩子小,就应该吵吵闹闹,甚至在家里经常跟孩子打着玩儿,闹着玩儿。当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这样对待别人的时候,家长会认为这就是闹着玩儿,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是有家内和家外的区分的。(规则意识)
2、一种父母觉得我们家有钱有权,我们家横,我们家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吃亏。这类父母纵容孩子做一些“小霸王”的行为。
三、探究
这两种父母带出来的孩子,一般而言就是“渣小孩”或是“熊孩子”。“渣小孩”不要紧,关键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当成年之后,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固化为他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如果到那个时候,他有还有这样的行为,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孩子从小不管,当他成年之后,你想管都管不了,那谁会管孩子呢?是法律、刑罚!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把孩子的行为当回事。
人和人相处很重要的是相互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的背后还有一种做人的理念。一个有教养的人,在他的家庭当中,他的父母一定有教养,他的养育人一定非常有教养。相反,一个人虽然很聪明,很能干,但他在性格上或者在社会行为方式中,处处提现自私霸道、肆意妄为,这种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遭到人们的回避、讨厌,甚至远离。
人成年之后,就会成为社会人,社会人不会像家庭里的人那样对待他,那么包容、那么让着他。所以行为的规则、行为的自律、行为的规矩意识都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教给他。三岁前后就要立规矩,在六岁上小学之前,有些基本的行为就要规范,要让孩子知道东西有你我之分,家内和家外是不一样的。在家内大人可以让着你,在家外,你和小朋友是平等的,你见到其他的大人,就应该是你的长辈。父母要有意识,孩子的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性,也就是我们讲的教养。教而养,父母要是不教,他可能就不懂这些规矩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