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远方苦行,我居书斋远行
生活中,大家都梦想拥有这样两个青春经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曾经有那么个春天,一位女孩辞职信上的那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更深深触动了奔忙中的“奋青”们,一种“不远行难青春”的情感呐喊给平淡生活凭添了一分激情色彩。
“风景在远方。”这是我们关于旅行的固执猜想。每当假日,许多朋友终于可以趁着闲暇,给自己来一次青春的远足,狂喜地奔向久盼的远方。
然而,现实生活总是有着无数紧扎的藩篱,“路上那么堵,出门真辛苦;工资那么少,哪都去不了”等凡此种种,说走就走对一个身负“重任”的成年人来说并不容易,那种海阔天空的度假和信马由缰旅行显得有些奢侈。
谁都憧憬,亲近自然以愉悦感官,寻访思想以欢畅心情。“在路上”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状态,人人皆向往之。既然无法到远方游走,那就寻一处宁静安适,来一次思想的远足,用“心尺”去丈量广袤的精神世界。
有人说,思想如同一个人的灵魂,假如只顾身体器官是否舒服,对亮丽的风景没有思想和情感的认同,走得再远、看得再多,也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般的躯体穿行。所以,人生步履走得太快,会让灵魂掉队。
然而,读书学习便是一种精神等待,且行且回望,努力让自己一路牵着思想前行,用心灵去感应万物苍生,寻找身心的长久合一。那样,即使身体被拘囿于狭窄之地,思想也能够自由翔舞于天地之间。
思想的行走,不是灵魂出窍。思想的足迹是切实可感的,是真真切切的心灵感召和精神运动,是涵养品格、充实心灵、丰富精神、砺炼修为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也只有懂得和学会思想远足,才能真正地享受精神的欢愉。
古人常将“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作为崇高志向和人生追求,而在人文精神衰落和物质主义泛滥的时下,读书铸魂可谓最好的思想健身和灵魂行走。
在假日闲暇或上班小憩,泡上一杯清茶,捧读一本名著,开启思想的远行。我们可以随着创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体悟甚至去“经历”,让自己的心融入其中,在思绪的“感同身受”中寻找情感共鸣与心灵内应。
思想的远行中,人在路上,灵魂在路上,喜悦与收获也同在路上。
让我们一起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里寻根,触摸祖国哲学发展史的行进脉络;让我们走进《文化的力量》中,聆听张继刚关于“守卫文化疆土”的深情阐述;
让我们步入《文化苦旅》,跟着余秋雨翻山越岭,去领略各地特色文化的绮丽与斑斓;让我们流连于《唐诗三百首》的字里行间,用心灵去体味数百年前的四季冷暖和风花雪月……
让我们通过思想的跋涉,去欣赏李白等诗人的浪漫情怀,去读懂了鲁讯等墨客的侠骨胆气,去品味路遥等著者的乡土本性。
当然,作为军人,我们还要常到《苦难辉煌》、《浴血荣光》和《盛世狼烟》等精神家园中拜访革命先辈,汲取阔步前行的精神力量。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曾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捡散落在路边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
思想的远行,有时是攀登旷世巨著的峰顶,有时独赏一首小诗的月色,有时也会是造访一个电影故事的片段,总之是迈着自由的脚步,去倾听去感怀去思考。
灵魂的天地,有着思想的世界。在这青春时刻,让我们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思想远行,即使是漂泊,即使是挣扎,也要用尽全力,向着美好的远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