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我是结构化思维,老夫子称我为小妮子,我挺喜欢的,那以后就外号“小妮子”吧。或许你对我还是比较陌生吧,今天我就再和大家唠嗑唠嗑。
我一直存在,只是近几十年来被发现。
我被很多人知道主要是源于芭芭拉明托,在1963年的时候,她是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聘请的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后来她发现,公司很多咨询案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写得不够好,而她的报告写得还不错,于是公司领导就让她教一下公司的人写报告,教着教着,后来就写了一本书《金字塔原理》。
其实,我并不是巴巴拉创造出来的,我其实一直存在着,比如我们会把一年氛围春夏秋冬四季,这本身就是一种结构。而在三千多年前,中国有人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他就是孔子,他去问老子,问这么多咨询顾问要如何去培养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万物。这其实也是一种结构。到了后来慢慢地逐步被人所熟悉。
很多人的脑袋里也有我的存在,只是没有被意识到罢了。你承认或者不承认我都在那里,因为这是我们大脑所影响的。
1.我们会有思维惯性。
随着我们经验的增加,我们会有一定的思维惯性,思维惯性并不是完全是坏事,它可以帮我们迅速地做出决定,做出判断。同时它也有可能阻碍我们的获得更多可能的。
比如去年在安徽的时候,刚好遇到供电公司调薪,很多人的情绪不太高,各种抱怨,觉得很不公平。我问了一位51岁的老大哥,咱们还还有机会升上去吗?老大哥笑着说,就等着退休了,然后列举了好几个年纪比他小,不用工作,工资却比他高的同志。他越说越生气。其实也正常,很多人慢慢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在了位置和金钱了,但人生还有很多可能嘛。比如以下这个结构模型就是说明了我们生命的4种可能。
比如有道题问,当你跑步超过了第二名你是第几名?什么鼠两条腿?米老鼠。那什么鸭子是两只脚呢?如果你的回答是唐老鸭,恭喜你答对了,但正确答案是所有鸭子。
而当你拥有了结构的思考之后,你的思考就可以更清更全,也就不会一个胡同走到黑,同时也不会因为一棵树而丢了整个森林。
2.模块结构
我们的大脑内存是有限的,就像我们的手机一样有一定的内存,一旦你开太多的软件,可能就会卡,而大脑也是类似,一旦你大脑里存了太多零散的,就会出现混乱的现象。而当一个人的大脑里有结构化思维的存在,那就可以把那些零散的聚集在一起,形成几个比较大,而当一个人他的思维模块越大的话,大脑的处理能力也就越好。
打个比方帮助理解下,假如你的大脑是一只章鱼,但你只有4只手(相当于你的大脑内存),当你处理问题的时候,你需要从中抓取,这时候你的处理能力很大一个因素取决于你抓取的结构。比如我们每个人一次只能取四个点(内存有限)但有些人就只能抓到四个小点,而有些人抓到的其中一块都足以顶上别人的四块。
而结构化思维就是可以加强我们的结构大小,从而大脑在抓取信息点时候可以抓得更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们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
举个栗子,比如我们在图书馆里取书,从识别目标,确定位置,取书时用手抓书,以及抓书的力度和路径都是一系列的处理过程。这每一步都是一个小模块,而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这已经很习惯了,所以就可以形成一个模块。而对于一个两岁的小朋友来说,就需要切分成好几个模块,因此每次做完一个小模块后还得再继续思考下个模块,而成年人就只需要一个而已,因为这一些列动作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模块了。
在职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人对于一个项目,一次任务可以很清晰地在脑海里呈现,而有些人则是做一步问一步,领导也会烦。这样的人就是因为不具备做这件事的结构。
就像有个故事说的,一个员工要老板给他加薪,原因是自己干了十年了,工资没怎么长,而干了两年的同事苏福却工资比自己高,很不服气。老板让两个人去集市批发苹果。一个过去就问了下价格然后就回来了。而另外一个则把整个市场的大致行情,种类,以及样品都带来,然后做了两个不同方案让老爸选择。而、做同样一件事,两个人之所以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两个人的思维模式不一样。有些人会把把自己的工作不断地进行总结,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而有些人则一套经验用了十年,几乎没怎么进步。
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注重结构化阅读和思考的原因。包括我此刻写这篇文字也是在进行自我思考模块的增强。这篇文字是有很多小模块构成的,但当它被我组合完成后,就会变成了一个大模块。以后我在思考这方面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更高效地思考了。
看到这里不知道我的文字是否能够说明白呢?如果看不太明白也正常,我也只是想得有点小明白,而如果还是有点理解了,那说明您的理解能力不错哈。
坚持做一件有价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