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三、用何施(分二科) 未一、標
【用何施者:謂若略說,或用有情數物而行惠施,或用無情數物而行惠施。】
「用何施者」,你用什麼東西來布施呢?「謂若略說,或用有情數物而行惠施」,或者是「有情」這一類的各式各樣的東西,這一類的東西,你去布施去。「或用無情數物而行惠施」,「無情」這一類的東西,能布施。這是「標」。
下面解釋分二科,第一科解釋這「有情數物」,先是「徵」。
未二、釋(分二科) 申一、有情數物(分二科) 酉一、徵
【云何有情數物持用惠施?】
「云何有情數物」,怎麼叫做「有情數物持用惠施」呢?這是「徵」。
下面第二科解釋,先列出來這個有情數,先「正明聲聞」。
酉二、釋(分二科) 戌一、列有情數(分二科) 亥一、正明聲聞
【謂或妻子奴婢作使,或象馬豬牛羊雞鴨駝騾等類,或有諸餘大男大女小男小女,或復所餘如是等類所用施物。】
「謂或妻子奴婢」,或者是他把他的「妻子」捨了、布施出去,或者他的「奴婢」,或者「作使」、有事情使用這個人去做事。「或者象馬豬牛羊雞鴨駝騾等類」,這些東西他能布施。「或有諸餘的大男大女、小男小女」,這可能是他的兒和女。「或復所餘如是等類所用的施物」。
這是說「聲聞」,這個科上說這是聲聞根性的人,這樣說這個人出家了嘛!他就把這些東西都棄捨了,或若是這樣意思。或者是把這些送給別人,這是一個意思。
現在第二科是「兼顯菩薩」,分二科,第一科「標」。
亥二、兼顯菩薩(分二科) 天一、標
【或復內身頭目手足血肉骨髓、隨願施與,此亦名為有情數物持用布施。】
「或復內身頭目手足血肉骨髓、隨願施與」,這不是外物,是內身體,能這樣布施。「此亦名為有情數物持用布施」。
下面第二科「簡」。
天二、簡
【是諸菩薩所現行事,非此義中意所許施。】
說是「內身頭目手足」等這些物的布施,這是「菩薩所現行事」,他所能做到的事情。「非此義中意所許施」,現在是聲聞地不是講菩薩;不是這個聲聞地裏面所說的這種布施。
《披尋記》八七七頁:
《或復內身頭目手足等者:〈菩薩地〉說: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一、總求身者,以身施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二、別求手足頭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隨其所欲,一切施與。(陵本三十九卷二頁)此唯菩薩所現行事,不共聲聞,是故宣說非此義中意所許施。》
「或復內身頭目手足等者:〈菩薩地〉說: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一是「總求身者」,這來求索的人,我就要你菩薩本身,全身我都要,這是「總求身」。「以身施彼」,菩薩以自己的身體,就是布施他,布施他「隨所欲為,繫屬於彼」,你隨那個人所要做什麼,你都要聽招呼不可違抗的,就是屬於那個人的一個物了,「隨順於彼」這是一種。「二、別求手足頭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隨其所欲,一切施與」,這是在(陵本三十九卷二頁)說的,這是〈菩薩地〉裡面說的。「此唯菩薩所現行」的事情,不共於聲聞的,「是故宣說非此義中意所許施」。
戌二、名無罪施
【若有於彼諸有情類,或得自在,或有勢力,或能制伏。】
前面列出來這個有情數,分二科,一個聲聞,一個菩薩。現在這下面第二科,「名無罪施」,這個施這件事不是那麼簡單,還有道理須要說明。
「若有於彼諸有情類」,說是把這個妻子、奴婢,作使這些有情數要布施,你須要「於彼諸有情類」,或者得到「自在力」,你對於這些人,你有自在力;你要怎麼地就能隨順你的意思做,那叫「得自在」。「或有勢力」,或者你有力量,這個「力量」,或者是你有大智慧的力量,或者是你有大威德力,或者你彼此間的關係,總是你有一種力量,你能夠自在處理這件事。「或能制伏」,他不同意,你能制伏,能制伏他。
《披尋記》八七七頁:
《若有於彼諸有情類或得自在等者:謂於自所攝受妻子奴婢作使說得自在,於餘大男大女小男小女說有勢力,或能制伏。》
「若有於彼諸有情類或得自在等者:謂於自所攝受妻子奴婢」,你所攝受,這個「攝受」,或者是你所受護的妻子、奴婢、作使,「說得自在」你有自在力。「於餘大男大女小男小女說有勢力」,把這幾個字這樣分開來解釋,有力量,或者「能制伏」。
【若應持彼惠施於他,若惠施時自無有罪;若不由彼惠施因緣、他心嫌恨;若施於他、知彼有情不為損惱。是名無罪有情數物、持用惠施。】
「若應持彼惠施於他」,你有這個力量,有自在力有勢力能制伏,你「持彼」就能惠施別的人。「若惠施」的時候,「自無有罪」,你自己用你的智慧觀察,自己這樣做沒有罪過,這是一個條件,你須要有這樣才可以布施的。「若不由彼惠施因緣,他心嫌恨」,若是「由彼惠施因緣他心嫌恨」,那這是不可以布施;你把他布施了,他心裏不嫌恨,這樣才可以,這又是一個條件。「若施於他,知彼有情不為損害」,你把你的妻子、奴婢這些人布施給對方了,你知道對方不會對他有損害,這也是個條件,前面這是一共三個條件。「是名無罪有情數物,持用惠施」,是這樣的意思。
申二、無情數物(分五科) 酉一、徵
【云何無情數物持用惠施?】
這是第二科,先是「徵」,後面「標」。
酉二、標
【謂若略說,有三種物。】
酉三、列
【一者財物,二者穀物,三者處物。】
這是三種。這是標、列,下面解釋,先解釋這個「財物」。
酉四、釋(分三科) 戌一、財物(分二科) 亥一、釋
【言財物者:謂末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瑪瑙彩石、生色可染、赤珠右旋。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或諸珍寶、或金或銀、或諸衣服、或諸什物、或香或鬘。】
「言財物者」:「謂摩尼」摩尼珠,「真珠」,還有「琉璃、螺貝」,還有「璧玉、珊瑚」,還有「瑪瑙彩石」,這個「彩石」就是瑪瑙,是瑪瑙彩石。「生色可染」,這個「生色可染」在菩薩戒裏面有,「生色」就是生來就是這樣的顏色,那麼就是黃金,本來就是這種顏色,不可變異的。「可染」就是白銀,它是白色,它可以染,染成別的色,可以變化的,那麼就是金銀了。還有「赤珠右旋」,赤珠上面有右旋的紋。「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或諸珍寶、或金或銀、或諸衣服、或諸什物、或香或鬘」。
亥二、結
【是名財物。】
是名叫做財物。
《披尋記》八七七頁:
【生色可染者:謂彼末尼真珠琉璃等寶,成就妙色清淨光瑩可令愛染,是名生色可染。】
「生色可染者:謂彼末尼真珠琉璃等寶,成就妙色清淨光瑩可令愛染,是名生色可染。」這麼講呢也是有道理,這就是沒有重覆的過失了。
戌二、穀物(分二科) 亥一、釋
【云何穀物?謂諸所有可食可飲、大麥小麥、稻穀粟穀、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葡萄、乳酪果汁,種種漿飲。】
這前面是這個財物說完了;這個財物裏邊說這麼多,我們通常說這個鈔票是財物,但是這地方,或有所餘如是等類,可能包括這裏面。
「云何穀物」呢?「謂諸所有可食可飲、大麥小麥」,還有這個「稻穀」,還有這個「粟穀」,還有這個字很少見叫「糜」,這個字唸(ㄇㄟˊ)「糜黍」,糜黍這一種穀,還有「胡麻」還有「大豆、小豆等、甘蔗葡萄、乳酪果汁、種種漿飲」,那麼這是穀物,這個穀物這麼講。
亥二、結
【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是名穀物。】
「復有所餘」,這下面結束,「如是等類,是名穀物」。
戌三、處物(分二科) 亥一、釋
【云何處物?謂諸田宅、邸店廛肆、建立福舍、及寺館等。】
這是第三科,先是解釋。「云何處物?謂諸田宅」,這個「處物」就是不動產。這個「田」,有田、有土地。「宅」,就是這些建築物、房子。這個「邸店」,就是旅店客舍。這個「廛肆」,就是做生意的房子。「建立福舍」,這個「福舍」就是免費的為別人所用的,那麼這就是你這樣子來生福,來修福的一種。「及寺館等」,這個「寺」,是政府的官舍的房子,這個「館」也是旅店等。
亥二、結
【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是名處物。】
「復有所餘如是等類」,是名叫作「處物」。
酉五、結
【是名無罪無情數物,持用惠施。】
這是第五科結束這段文。
未三、結
【當知此中有情數物、無情數物、一切總說名所用施。】
此所用物的「物」,用這些物來布施的。
午四、何相施(分二科) 未一、釋
【何相施者:謂無貪俱行思造作心意業,及此所起身業、語業、捨所施物;或自相續,或他相續。】
第四科,一共是六科,這個第四科「何相施」,先是解釋。
「謂無貪俱行思造作心意業,及此所起身業、語業、捨所施物;或自相續、或他相續,是名施相」。這個施的相貌,表現於的相貌。實在外邊沒有相貌,是由你心裏面有了相貌表現出來的,所以還是相貌。這是什麼為相貌呢?就是你內心裏面沒有貪心,你對這個物,能捨,就是沒有貪著心。「俱行思造作心意業」,就是這個「思」,就是你布施的這個意願,這個行動的意願,這個行動的決定者,就思心所,就是在造作這件事的時候,那個決定者,那個行動者,就是你的心。這個心呢,這是心所法,這個思心所是個心所法,和那個心王同時活動,叫做「俱行」。這個無貪的,這個思心所和心王同時活動,這就是意業。「及此所起身業、語業」,由這個意業表現在身業上,表現在語業上,表現在身語業上,還就是「捨所施物」這樣子。「或自相續」,或者是你自己的身體,你的自己的這個生命體,「相續」就是你自己的身體做這件事。「或他相續」,或者是委託別人做這件事,說施主、施者的意思。
未二、結
【是名施相。】
是名叫作施相。
(20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