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张问如何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要忠诚信实,行事要笃实敬慎,即使到了野蛮的地方,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诚信实,行事不笃实敬慎,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
站立时,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在车上,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到处行得通。”子张把这几句话写在束身的大带子上。
知识点:
“言忠信,行笃敬”,言和行都包括在其中,这是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虽然只有六个字,却言简意赅,挑明了问题的根本和重点。
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说:“真正直啊,史鱼!国家政治清明,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混乱,他也像箭一样直。真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国家混乱,就能退缩而藏身。”
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说:“可以同他说的话,却不同他说,这就会错失了人才、朋友;不可以同他说的话,却同他说了,这是说错了话。有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人才、朋友,也不会说错话。”
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损害仁道的,却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道的。”
知识点:
孔子的君子之道,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有着最广博的博爱精神和入世情怀,而“仁”则是君子此生此世为人的最高原则。对每个人来讲,生命都十分宝贵,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孔子提倡和推行的“仁道”。
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如何修养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计做好,一定先要磨快他的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侍奉它大夫中的贤者,交往它士人中的仁人。”
知识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你肯定非常熟悉,也就是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其实是告诉子贡,学习和实践仁道其实有方便法门。就像个工匠那样,在干活之前,先要把各种工具准备好,磨锋利,这样做工时才能得心应手。
同样,实行仁德的方便法门,就是要在你居住的邦国,事奉贤者,结交仁者,以友辅仁,近贤远佞,自然有助于你自己仁德修养的提升。
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武》之乐,排拆郑国的曲子,疏远巧言善辩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放纵,巧言善辩的人危险。”
-----史鱼和蘧伯玉,一个不论外界环境怎么样,始终其直如矢;一个用行舍藏,根据外界环境调整自己的处世策略。你更喜欢哪一种?各有什么利弊呢?
史鱼和蘧伯玉,我更喜欢用行舍藏,根据外界环境调整自己的处世策略的蘧伯玉。孔子谈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的行为是君子处事的重要手段,蘧伯玉的做法,正是中庸之道的体现。我们现在社会正处于科技大发展,社会飞速前进的时代,我们在处事时还是要像蘧伯玉一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选择,实施相应的办法。史鱼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在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和社会相适应,使自己在变化莫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