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今天是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一个呼吁人类关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们不妨和自己的内心来一次对话——你,还好吗?
今天新闻上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我国患在抑郁症患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每年因为抑郁症自杀的人口超过了20多万!其中有很多青少年!
现代人工作、家庭鸭梨山大,很多人常感到不开心、对所有活动兴趣明显减少、失眠或睡眠过多……如果你有以上症状,请暂停手中的忙碌,关爱一下自己。因为,你的“内心”可能生病了。必要的时候最好求助专业的人员,心理咨询师真的可以帮到你!
除了求助专业人员,我今天想分享“自我关怀”。这个概念我最初是在海蓝博士的《不完美才美》书里看到和学习到,后来又买来了哈佛大学临床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坲老师的静观自我关怀相关书籍阅读和学习。什么是自我关怀?就是当我们面对困苦与磨难时,能够像对待爱人或其他陷入困境的人那样充满善意的关怀与照料自己的能力。自我关怀看起来是一件多么自然平常的事,但是大脑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自我关怀与照料是不容易做到的,哪怕我们正处于最需要他的时候。当我们对自己生出同情心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理解我们的苦痛,因此只好一遍又一遍的反出自己的辛酸遭遇纠缠在其中难以自拔,而通过自我关怀,我们则会获得力量,认清苦痛的真正面目,提醒自己所有人都会犯错,都会经历坎坷与挫折,当我们理解了自己,也就会安慰自己创造的空间,同时也就能够激活类型更多面对挑战的强大态度与方法。自我关怀是我们对抗人生大小苦难的唯一方式,而且想要真正的关怀自己,就必须有勇气直面令人痛苦的经历。如果忽视内心伤口的存在,对自我疗愈和成长绝对有害无益。原来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坚实的可以依靠的臂膀,原来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准备时刻关怀我们的妈妈,一个能够准确的理解我们的感受、知道我们的需求,并愿意支持帮助我们的挚友。一个随时可以聆听我们的心声,帮我们答疑解惑,为我们指引方向的智者。而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她,发现她,体验她。静观自我关怀,就是位24小时不下班,随叫随到的亲密朋友。
我们要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自己。做到慈、悲、喜、舍。
慈就是像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条件、且毫无保留的爱。而悲即慈悲。母亲对孩子:他生病了,日夜忧心、衣不解带的照料;他受到惊吓了,温言细语的安抚他;他伤心了难过了,抱在怀里好好的哄他;他受到伤害,母亲第一时间站出来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而当孩子淘气了,母亲则会温柔地提醒他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最终无论孩子是怎样的表现,母亲的处理方式与态度始终是带着爱意的,心始终是向着他的。
喜讲的就是母亲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努力是那种由心而发的赞叹和欣喜,那么孩子的脸上肯定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光芒,这样的喜悦来自于母亲,对他的肯定更来自于他,因肯定而得到增强的自信心。
舍就是:真正懂得爱的母亲会舍得放手,让孩子踏上自己独立的人生路。他知道孩子将要经历的人生不仅包括喜悦,还将时而伴随磨难,他也知道无论自己多么想帮他免除一些苦痛,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切发生。但他对孩子的爱永无止境,他将永远用喜悦和关怀温暖孩子的心,而不是用枷锁与束缚将他绑在自己身边。
我们太多的人经常像智者一样劝慰别人,却像傻子一样折腾自己。有太多的人把生命虚耗在追求外在事物上,却恰恰忽视了对自己的关怀,等到年华老去、健康不再是后悔莫及。而自我关怀正是我们人类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也是人应对对大小苦难的最根本的方式。认识到这一点,什么时候开始好好爱自己,像母亲对待小宝宝那样关怀自己都不晚!
习得以关怀为基础的相处方式不仅能够改善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促进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和谐发展,还能在社会层面上用我们身上最具有人性的一面关怀的能力去对抗外来的攻击与残酷的现实。
学习自我关怀的旅程始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也始于我们与他人的共存关怀之路,由此便向着更广阔的天地不断延伸。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当你陷入抑郁或焦虑情绪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我只是情绪感冒,现在很痛苦,但通过自我关怀等心理学的方法或者寻求了专业的帮助,很快就会好。”
最后分享几个金句,希望对你有用:
当你感到恐惧不安时,不要自责。
越想成为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越可能失望。
为工作而活,本质上就是一种逃避。
人生出现麻烦时,不要问“是谁的错?”,要想“我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