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北方人叫地瓜,在我们老家叫蕃薯。红薯营养价值很高,据《本草纲目拾遗》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等许多功效。红薯还是很好的抗癌食疗食材,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便宜。
所以一到寒风肆虐,天寒地冻时,天街小巷叫卖烤红薯特别温馨,这时你买一个刚出炉的烤红薯,剥开它焦黑的外皮,一股红薯特有的香味扑鼻而来,而橘红晶莹的肉瓣冒着热气。吹一口气,轻轻尝一口,温热香甜、绵软可口……一下子冬天的寒冷饥饿被驱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和香甜的享受。在这寒冷的冬天,也是一种难得的温馨。
红薯价廉物美,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贫民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美食。它不但是大众都喜欢的美食,而且容易种植。
“蕃薯不怕落土烂,只求枝叶代代传"。意思是红薯生命力很强。它从不讲究生长条件,不管土地富庶还是贫瘠;不管多少水分和肥料。只要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它都能自然生长。
在那个物质困难的年代,因为粮食短缺,所以家家都大量种植红薯。红薯种植很简单,只要整好地,然后插入红薯苗,浇一下水,就等它自然发根长枝。
过几天去看,那藤苗已长出了芽,慢慢变成了藤蔓。藤蔓象绿色的蛇一样向四周爬升。这时家里会让我和姐放学后去翻这藤蔓,藤蔓被翻到垄间,除去杂草。藤蔓虽然被翻,非但没有憔悴反而更加翠绿。远远望去,本来荒寂的土地,此时郁郁葱葱,枝叶随风飘舞……
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叶可以当蔬菜食用。那时虽然不缺蔬菜,但偶尔炒上一盘,鲜滑爽口、营养丰富。据说它还有"蔬菜皇后”的称号,可以降糖,解毒,预防夜视症……虽然那个年代都不讲究这么多。但不可否认,在那个年代没有象现在这么多的富贵病。
除了枝叶可以当菜,它的藤蔓还可以喂猪。
到了秋收时,家家背着、挑着竹箩去掘红薯,当一串串红薯被挖出时,心情可想而知……这时家家户户把收来的红薯,放在阴凉干燥的储藏间。在农忙间隙时,会烤上一锅红薯当作劳作时的点心。
那时我们放学回家,奶奶就会煮好一锅香甜的红薯。我们到家后,拿上几个边吃边去田里或拾稻穗,或打猪草……红薯除了做点心,还会在烧饭时填在锅底当米饭,因为那时粮食紧张,用土灶烧饭,锅底容易结锅巴。所以一般家里都会在锅底填上红薯丝或者萝卜丝,这样可以防止米饭结锅巴,而且也可以补充粮食的不足。那时我最讨厌的萝卜丝米饭……
到了农闲。家家户户都会把红薯拿去池塘洗干净,刨了皮。有的刨成红薯丝晒成干,可以以后磨成粉做蕃薯饼,也可以做猪饲料;有的把红薯去加工厂轧碎后挤出汁水,做蕃薯淀粉;也有的把蕃薯蒸熟,打成糊,放入炒熟的黑芝麻,在一个垫了湿布的四方的木模上做出一块块的蕃薯饼,在太阳下晒干,成为以后在锅里炒制的蕃薯干……
在我那苦涩的童年记忆中,让我最开心的莫过于外面冰天雪地,一家人围坐在装满炭火的大铁锅。外面寒风凛凛,里面却暖烘烘的。我们一边听大人们讲故事,一边在炭火里煨红薯,烤年糕干……当香甜可口的煨红薯和香脆的年糕干拿在手上吃嘴里,这种感觉难以言表……这种其乐融融的景象,到现在也难以忘怀……
除了烤红薯,我还喜欢妈妈常做的蕃薯羹。这里我也可以分享一下,首先红薯除皮,切成丁。
然后用水煮熟酥。如果喜欢吃咸的,可以放点酱油和味精,调好味。我喜欢吃甜的,放点白糖。
最后放入用水调好的蕃薯粉勾芡。这样一碗又甜又香的蕃薯羹就做好了。虽然做法很简单,有点象家里做的"西施豆腐"。但确实在那个年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可以企求的美食。
岁月如风,一晃过了这么多年。童年的记忆有着苦涩和欢乐。不变的是红薯不仅养育了我们这一代,而且它的顽强不屈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精神,始终影响着我们……
又到了落叶料峭的冬日,在大街小巷多了叫卖烤红薯的身影。是啊,寒风吹起时,就是红薯飘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