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有个同学严重近视,眼镜片巨厚。但理发的时候不方便戴眼镜,所以每次理发都得先交代理发师怎么理,然后每过一段时间喊停一次,摸出眼镜戴上,看看镜中的自己成啥样了,再指示理发师怎样继续弄。第一次见如此情形之后,我把他嘲笑了很久,“你这就是瞎啊。”
然而,昨天下班后去理发,我也终于体会到了他那种“坐在自己面前却看不清自己的脸”的忧伤。我虽近视已久,但一直不算严重,因此并没有感到太多不便。最近视力严重下降,估计是连着这几周从早到晚地盯着电脑里密密麻麻的图线、模型造成的。
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近视了,当时老爸带我去县医院做的第一次视力检查,永远记得那个结果——0.6,也算是刚好及格吧。可小时候并不怎么看书,电视看得也不算多,手机、iPad也没得玩儿。那就是先天近视了。
然而直到大学毕业,我也没戴过眼镜。所以上学时,看不清黑板的时候很多,听课对于我来说真的就是听课。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中,不知为啥,那时我经常坐在最后一排(我个儿也不算大啊,也不属于班上那种违法乱纪的不安分子啊)。总之,掌握了“听课”的要领之后,坐哪都无所谓了,最后一排就最后一排,除了看不见黑板,其他都挺好,便也欣然接受。
值得庆幸的是,既没有矫正也没有治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视力并没有变得更坏,有时反而会变好一点点(当然,这很有可能与我喜欢蒙视力表有关,看不见也要蒙个答案,单项选择题做多了留下的后遗症)。以致于很多小学、中学同学遇到之后,都惊奇于,你咋还没戴眼镜呢。
近视毕竟是近视,时间久了,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小习惯。如看东西喜欢眯眼、皱眉,总给人一种冷冷的、严肃的感觉,恭维的说法是“犀利的眼神”。看书写字时习惯性地凑很近,老师就老以为我在睡觉偷懒。除此之外,带来的最大麻烦是认不清人。大学时,直到一门课学完了,我也很可能不知道授课老师长啥样。主要是教室总是太大,远远向讲台看过去,我可以从整体感觉上判断那是某某老师,但要是迎面遇到,就很有可能认不出他(她)的脸。这种情况在熟人之间也时有发生,不免造成一些尴尬和误解。
我是一个负责人的人,所以毕业前准备考驾照时,终于决定去配眼镜了。也就是在校门口的某个眼镜店里,我发出惊呼,原来世界可以这么清晰。那个下午,我架着眼镜到处晃悠了好久。但是,看得更清晰总要付出点代价,就如同图片像素变高了那所占的空间就会更大,眼镜戴久了眼睛就很容易累,所以后面我也不常戴了,反正早已适应了像素低一点的世界。
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我从小就近视,雾蒙蒙地生活了那么久,也没发现有啥新开的窗户啊。真实的情况应该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然后你就习惯了,而且你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总之,别等什么窗户了,有估计也得自己撬开。
0.6对于一个视力1.0的人来说是近视,但对于我来说,就是与生俱来的、最正常的视力了。这就相当于,在人生的打怪旅途的起点上,每个人的血量都是满的,但问题是我的血槽比别人短了40%,想一想还是挺亏。所以,还是得悠着点。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