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他-----王小波,绝对是个不曾预料的意外。
我记不起最早是如何知晓地球上有王小波这么个人,但是我记得我最早读过他的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看那些书的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家肯定会问,读书这么高尚的事情,怎么到你那里还有“胆小如鼠”的经历啊?因为王小波的小说不一般,他的小说集中地用“爱情”,特别是“性爱”,公开挑战了我对文学认知的思维逻辑。我那时心里更多的是诧异:这个人写的怎么这么叛逆?这种主题怎么敢于公布与众啊?
我想我那时的想法,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因为我们就是接受着那样貌似正确的正统教育长大,类似于“男女授受不亲”这样的观念早已经深入我们骨髓,我们努力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这些都成为了我们成长的标尺。
所以,这样的我们,初识那样叛逆的王小波,读他的作品无异于“于无声处听惊雷”啊。他在他的作品里把爱和做爱就挂在嘴边,很多人私下里偷偷读着他的作品,但是背地里又会公然指责这个名叫王小波的作家纯粹是个文化流氓。
这搞得我很害怕,因此把王小波的书买来,“津津有味”地悄悄读完,但绝对不敢摆在书柜显眼的位置,因为害怕看到的人把我也想成像王小波一样的“大淫贼”,据说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我那时年龄还小,又是“可塑之才”,所以隐忧是再所难免的。
看完那三部作品后,我很久很久再没接触这个“不良”作家的作品,只知道他娶的老婆叫李银河,也是个不一般的人物,最后当然成长为了公众人物。在王小波去世后,她居然和一个女人公然生活在一起,她的思想、她的言论、她的私生活......备受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的非议和指责,饱受诟病。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一个有争议的人,当然会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是个爱八卦的人,虽然我不擅长去评论某个人是好是坏,但是我会密切关注这些人的动态,之于别人的生活,我永远是个安静的旁观者。
2007年,王小波因为心脏病在北京去世,在新闻上我看到这则消息,心里当时也没有多大的触动,只是觉得这个人太年轻了,走的太早了。虽然他生前很有名,但是我对他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以及他对后世深远的影响力依然是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之中。
直到最近,我在好友的电子书库中,用KINDLE无意中载入了一本书----《沉默的大多数》,在认真阅读后,才又一次被王小波震到和惊醒。突然觉得过去的自己是多么愚昧多么落后啊,怎么能“随波逐流”地从众认知王小波啊。
王小波显然不是文化流氓,他是中国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一股清流啊。就因为他的作品里到处可见“男欢女爱”的描述,我们就要把他唾弃成一个“禽兽不如”的野蛮人?这绝对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绝对是对王小波最大的冤枉。
在读完他的《沉默的大多数》,我彻彻底底的明白了一个事实,我们大多数人被道德绑架太久太久了。评价一个人的好坏,总是站在传统道德的高地,会以他是满口的“仁义道德”还是满篇的“淫诗秽词”去给他贴标签。后来我发现,前者中可能存在的是“伪君子”,后者反而可能是匡扶自由思想之清流的勇敢战士。
王小波,显然是后者。
我突然意识到成为一名作家的最基本素质是什么了?那就是一定要敢于说真话。你不能去在乎别人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说的,而去迎合别人人云亦云,你一定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别人看到表象的时候,你能挖掘出表象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样你才是个称职的“写手”。
如果你什么也怕,那么你注定什么也干不成。渡边淳一如果什么也怕,那么他不可能被称之为“世界情爱大师”;如果贾平凹也怕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写出《废都》这样的好作品。旁人可能因为你的言论,去骂你、嘲笑你、讽刺你、陷害你让你去坐牢,甚至你也可能被砍头,但是你依然能说真话、坚持你自己认可的真理,这才是真君子。比如苏格拉底,在马上就要被行刑的前几个小时里,依然能谈笑风生、谈经论道,这样的人才会光耀古今中外而存在。
王小波在短短的四十几年生命里,留下那么多有价值的文字,直到今天,对我这样的读者都有着关键的思想启蒙作用,可见他活过、写过、爱过的意义影响是多么的深远。王小波自己说:“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我认为王小波既是思维的精英,更是道德的精英。
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一个人读书是好的,但一个人做爱可能未必就是好的。而实际上呢,一个人既要读书也要做爱,这才是个真正的人,这才是最真实的人性。而我们的老祖宗光让人读书,不让人做爱,所以王小波终于怒了,打破了一贯以来的人们的沉默之风,横空出世,以他冷峻严酷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一遍这个习惯不真实的世界。
在他的杂文中,大量篇章都是在怀疑、反叛、攻击、嘲讽某种权力话语,那种东西对个体、尤其是对自由知识分子总是压制,王小波深切地表达了对完整生命和高度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激烈难平的忧愤、高度深沉的压抑、飞扬跳动的生命激情饱蕴在他思想丰富的文字当中。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说到:“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我读到这段文字时,内心很受触动。我们大多数人都沉默的太久,知道的太晚,还好,有王小波老师提醒,我们终究还是觉醒了。
最后我以王小波的墓志铭结束我今天对他的怀念:生活过,写作过,爱过。骑士、诗人、自由思想家。
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如此那般的生活过,我认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