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某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妈送了我一双1800的假鞋》。
大意是讲一个高中男孩特别喜欢某牌的专业篮球鞋,但是那款篮球鞋已经被热炒到了上万元。然而这个男孩的母亲并不知情,为了儿子的喜好,拿出了半个月的工资,在淘宝上买了双1800元高仿的假鞋。母亲毫不知情,以为这么贵一定是真的,殊不知作为专业篮球鞋爱好者的儿子一眼便认出了真假。
面对母亲对儿子喜好的无限满足感,以及无条件的爱,这位少年选择了穿上假鞋,接受同学的嘲笑,却自豪的告知所有人:“这是我妈送我的!”
现在校园里、社会上不知道有多少熊孩子,因为所谓的自尊心,用着名牌手机,穿着名牌衣服鞋子,对自己节俭度日一身朴素的父母大吼,甚至不愿意在自己的朋友同学面前见到他们,认为他们上不了台面,太土,太丢人。
不得不承认,这篇文章真的很打动我,因为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些熊孩子中的一员。
那年我上高二。从小镇到市里上高中,一切都让我觉得新鲜。整洁的街道,人头攒动的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店,散发着油墨味的超大书店,还有脱离家庭住校后突然而来的自由。
同学里大多数是我这样从小镇上来的,那时候每个人的生活费都很有限,最少的每个月80元,多的200元。老爸觉得我一个姑娘家,突然离家求学,怕我受委屈,给我的都是最高标准。那时物价真心低,在市里的面店吃一碗砂锅面素的1元,荤的1.5元。在食堂也是差不多2,3块就可以吃到一荤一素。我每月200块,除了吃饭,还大有富余。高一的时候想的很简单,多的钱经常去买买一直想看的书,再要不就去超市买牛奶,速溶咖啡。虽说现在看来也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生活,但在当时一起从小镇来的同学中间,真是太让人羡慕。
那时对于吃,看书以外,再也没有别的追求。日子过的相当舒坦,还认识了几个兴趣相投的朋友。在跟新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我却发现自己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当时我最好的朋友虽然也是从小镇上来的,但是家庭比较富裕,穿得都是专卖店的衣服,鞋子虽然不是很贵,但是也是真皮的。冬天的时候,她穿上了一件橙色的袄子,宽松的样子,短短的收腰款式,特别好看。我忍不住盯着看了一会儿,还摸了摸,质地真好,内芯柔软,看着就暖和。她告诉我那叫面包服,她爸在专卖店买的,300多块。我看看自己身上没有个性,谈不上讲究面料,更说不上设计感的肥大外套,土里土气,还很旧。头一次感觉到,原来衣服跟衣服有这么大的差距。一种叫做自卑的情绪悄悄从心底升起。但是,花将近两个月的生活费去买一件衣服,还是不敢想。我也一直没有跟父母提起过。
那年冬天,老妈想着我也好久没买新衣服了,又怕我冻着,专门去我读书所在的小城市里,在某个市场的摊位上为我花了60元买了件很厚实的夹袄,还是我怎么也不喜欢的淡绿色,看起来就那么小家子气。看着老妈跟摊贩在那里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难堪的情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我觉得家里也不算艰难,不明白我怎么就不能拥有一件厚实,有设计感的品牌衣服呢?心里觉得十分委屈,但是强烈的自尊又不容许我跟老妈说让她给我买一件我们某某同学一样的衣服。虚荣心与自尊驱使着我,一言未发就从市场冲了出去,上了一辆人力三轮就回学校了。丢下一头雾水的老妈在后面大声呼喊,我连头都没有回。
快到学校的时候,老妈和小姨坐着一辆电麻木赶上了我,我仍然固执的不肯理她。
然而,一回头的瞬间,我看见老妈冻得开裂的手擦着眼泪,一缕在风中吹的凌乱的发丝已经有了几丝白发。心突然就沉了下去。
我突然想起,从记事起老妈就没有去过理发店,都是自己在家理发;想起她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想起家里早就有了液化气她每年还在自己劈柴,一到冬天手上满满的小裂口。
我在车上哭了起来,不能自已。觉得没有脸去面对不知所措的老妈,任由她伤心的回家了。
那一瞬间,我突然看懂了老妈,看懂了那一颗母亲的心,也看懂了自己的自私与无知。过年的时候走亲戚,我穿着那件60元的夹袄,自豪的对表姐表妹说:看,我妈买的,多暖和,颜色多好看,还很实惠呢!我妈砍的价,厉害吧!
后来,我多次被老妈夸我是个贴心的姑娘。省心,懂事,甚至别的孩子有的叛逆期我都没有过。
只有我知道,我的青春叛逆期,在那天那辆人力车上,那一瞬间,已经悄无声息的结束了……